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贾平凹以《秦腔》为故乡树一块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06:30 时代商报

  ◎王彪

  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秦腔》未出先热。该长篇由《收获》今年第一、二期刊发,然后交付作家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日前,记者采访了贾平凹。以下是老贾的叙述。

  我一直在实验

  《秦腔》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是原生态还原农村生活的作品。对照近年文坛流行的“家族史诗”的宏大叙事,《秦腔》似乎显得过于日常、本真,但在本真里,我是有野心的,即以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的人事,从最细微的角落一页页翻开,我做了一种还原工作。但这不是自然主义,它看似鸡零狗碎的日子,骨子里却极有分寸。

  小说就是说话

  西北的农民有一个行当叫“麦客”,以帮人割麦为生,是靠卖力气吃饭的一种人。麦客的镰刀一般都很讲究,有的人甚至从选钢到锻制都自己设计,有些名气响亮的麦客的镰刀式样被争相仿制。我觉得写作也是这个道理,一部作品能表现个性的首先是语言。我比较重视这个方面。经常是写着写着就为一两个具体用词而得意。我以前说过,散文是说话,其实小说也是说话,散文是作家直接说,小说是作家用作品的人物去说。我们目前使用的现代汉语毕竟才100年的历史,可我们民族已经文明地存在几千年了,比较起来相对浅薄些,再加上不少新闻语言在流行过程中使原有的词意在散失。我是有意识地在重视这个问题,但也不是特别地去如何做。

  我是以写农村题材著称的作家,我自己是农民,为故乡立传树碑,无疑是《秦腔》的初衷,也可看做是一次寻根的过程。我在《秦腔》后记里谈了我对当下农村的关切和焦虑。我从农村出来,站在城市的角度看生我养我的故土,身份是双重的,无论怎么写,笔尖是有温暖的。

  书写衰败中的挣扎

  秦腔作为地方戏曲,显然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表征,它的寓意超越了戏曲本身。尽管清风街的人那么热爱它,可它仍宿命般走向了衰败。我之所以把这部小说叫《秦腔》,其中也写到了秦腔,秦腔是地方戏曲,而别的戏曲没有叫腔的,秦腔另一种意思就是秦人之腔。文章所写的作为戏曲的秦腔,它的衰败是注定的,传统文化的衰败也是注定的。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种衰败中的挣扎,是生命透着凉气。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