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个半失控”与“政策性得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1:09 红网

  看过《十五贯》的人,无不对娄阿鼠深恶痛绝。但在21世纪的今天,“娄阿鼠”们不仅没有绝迹,反而风光无限。“中国橘乡”浙江黄岩国企改制自卖自买,阶下囚坐拥亿万财产;“浪漫之都”辽宁大连国企改制再现管理层暴富神话,一夜净赚4000万;“苦甲天下”甘肃定西上演MBO闹剧,“改制标兵”侵吞国资214万(2005年1月22日人民网·《市场报》)。

  纵观这几起借国企改制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事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卖自买。尽管手法不一,程序却大同小异,其主要做法无外乎“三个半”。首先是通过“评估”使资产缩水。其次是通过“政策性得利”使自己受惠。其三是通过“贷款”收购。利用正在收购中的企业或用企业将来的利润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取收购资金;而剩下的半个过程就是把企业资产转走。“三个半失控”,使“娄阿鼠”们一分钱不花地把国有企业改制为私人企业。有人形象地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办一个企业不如收购一个企业,外部收购不如和管理层一起收购”。在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一些人认为最有效、最快捷的发财致富方式,就是把“公家的财产”变成自己口袋里的钞票。

  国企改制,一切该走的程序都走了。貌似合法,实际既不公平又不合理。“政策性得利”是“娄阿鼠”们空手套白狼的主要武器。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促进和鼓励国退民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土地、无形资产、管理层收购和一次性付清转让价款方面予以受让方诸多优惠。如一些地方规定:对产权交易中涉及的土地,价格优惠50%;内部职工受让或管理层收购持股或控股(MBO),价格优惠15%;一次性付清转让价款的,再优惠10%等等。丰厚的“政策性得利”严重背离市场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国企转制中,让受让方获得丰厚的“政策性得利”并非理性行为,而存在着很大弊端:一是这种政策优惠破坏了市场交易中的公平性,使国有资产在合理名义下流失;二是助长一些受让人的投机行为,使购买国企产权只是从中掘金,捞一把就走,而企业在一次次产权交易中被敲骨吸髓;三是容易造成部分国企受让人“一夜暴富”,拉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面对国企改制中如此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再简单地指责少数人的贪婪,显然于事无补。而且从国企改制过程看,“娄阿鼠”们摄取巨额国有资产的手法,都谈不上高妙,几近掠夺。国企改制的背后到底有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谁也无法估量。但事后打击毕竟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只要国企改制一天还存在空子可钻,国企改制背后就仍然会不断涌现出打洞的“娄阿鼠”。

  目前国企改制已进入攻坚的“深水期”。为此,国资委将2005年定为国企改制规范年。坚决取消“政策性得利”,严格监督“三个半”,让国企改制在阳光下进行,使“娄阿鼠”们无机可乘,依法办事,规范交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稿源:红网)(作者:孔宪英)(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