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夜文化的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3:54 人民网-江南时报

  虽然南京人有三种“点击模式”,但它们真的就囊括了所有的需求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南京夜文化中照样还有缺失。

  缺失一:购买精神产品的观念

  对于这一点,新世纪演出公司的张小雪经理深有体会。他说,南京人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并不是不爱看高雅艺术,缺的是一种购买精神产品的观念。一到有演出,特别是音乐会和芭蕾舞,他就能碰到很多南京的朋友托人要票的情况。似乎有相当数量的南京人认为,花钱买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东西,值!而看演出,则是能省就省,最好不花钱。

  张小雪说,南京演出市场很明显的有淡旺季之分,例如在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场场演出都很火爆,这表明高雅艺术在南京大有市场。但观众大部分是“集团消费”,散客消费很少,而平时的演出票房恰恰是要靠散客来支撑的。在这方面,政府、演艺公司、演出团体都要致力于引导,培养南京人花钱买精神产品的理念,逐渐让这种购买行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德国汉堡有140万人口,几乎每天都有20台左右的节目,甚至同一座城市同时上演三部音乐剧,《歌剧魅影》一演就是半年,这样火爆的演出市场如果没有消费理念的支撑,是不可能出现的。”

  张小雪举例说,在南京1912这条商业街,虽然消费的是实实在在的简餐、啤酒,但同样包含有文化消费的概念在其中。东方三采公司总经理陈如煌先生表示,与民国时期新文化倡导的文明开放相似,这里的商业形态也体现了一种中西融会、兼容并蓄的气度,在此消费,不仅仅是吃喝玩乐,更是一种对南京古都文化和民国文化的体验与回味。

  缺失二:本地演出资源乏善可陈

  无论是文化艺术中心的高雅艺术,还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光阳大舞台”,都存在缺少本地演出资源的问题。张小雪说,培育本地市场靠的就是本地资源的演出,这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因素。国际国内的知名演出团体不可能频频“光顾”南京,而让大众了解高雅艺术、走近高雅艺术,靠的就是本地演出团体提供的“机会”。他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南京前线歌舞团演出了一场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演出完毕后有南京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音乐会这么好听啊。”

  而“光阳大舞台”的汪海经理也表示,在“光阳”叫座的演员无一例外都是外地人,都是他们从北京、武汉、长沙“挖”来的。而他们也请过一些本地的演员来演出,虽然专业素质很高,歌唱得一级棒,但由于不懂得跟观众交流,只唱了几场就“下课”了。

  针对南京演出资源贫乏的现状,“新世纪”已经逐步进入到节目制作领域,出资、参股到一些全国性节目的制作中,然后将这些资源带入南京。近期,他们同北京国家话剧院、江苏演艺集团合作制作了话剧《理想主义三部曲》,将于2005年4月开始全国巡演100场,并受邀参加奥地利艺术节演出。另外还组建了南京童声合唱团、江苏爱乐合唱团。

  缺失三:“钱袋子”不够鼓

  不可否认,“钱袋子”不够鼓也是“夜文化”温吞的因素之一。

  从2004年开始,新世纪演出公司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不断上升,为了不断吸引更多的观众购票,进行文化消费,通过多方面的努力,2004年的演出门票普遍比2003年降低30%至40%,而上座率则大大提高。10月份,南京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3.7%。

  张小雪举例说:“如果欧洲人的月收入是1000欧元,看水平最好的演出只需要花费30欧元到50欧元,只占到收入的3%至5%。而如果南京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看国内水平最高的演出,例如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出,均价至少在200元,占到收入的20%,要看外国团体的演出,可能花费还要大。高票价让一些有兴趣的人望而却步。据他们观察,南京人比较能够接受的价格在200元以下的演出,而30元和50元的票一般第一天就卖完了,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一部分南京人并不是不爱看,而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看。

  记者身边就有一个实例可以印证这个说法。去年10月,世界顶级流行音乐组合“神秘园”到南京来演出,记者的两位朋友觉得票价太贵,就想在临开场时到门口买别人的退票。谁知,当晚门口确实有人退票,但由于有很多老外“捧场”,即使是退票,价格也很高。两个人等到开场时也没能买到便宜票,只得打道回府。这恐怕也是“钱袋子”不够鼓在“作祟”。

  缺失四:自有“文化品牌”和特色

  目前,南京还拿不出一个自有的“文化品牌”能跟北京、上海相抗衡。北京有“相约北京”,上海原先有“上海之春音乐节”,现在改成“上海国际音乐节”,而南京正是缺乏这样一个能走得出去的“自有品牌”。这个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单纯地跟别的城市比大。张小雪说,在这方面,政府要发挥“整合”优势,吸引多方资源和资金来共同打造。例如国外的爱丁堡艺术节、萨尔斯音乐节,都是政府、市场和民间三个方面“合力”打造的。

  有关人士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履行好行政管理职能,还要履行好服务和“整合”职能;不仅要培养和引导市民的文化商品消费意识和观念,还要正确引导文化企业的发展之路。

  南京文化消费群体分“三大阵营”

  在南京夜文化的四种缺失之下,南京文化消费群体的分类浮出水面:

  一、多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作为江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拥有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南京市民的收入水平在稳步提高,居民家庭的消费性支出,尤其是文化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南京1999年度、2000年度、2001年度、2002年度居民家庭每人每月消费性支出分别为504.67元、537.39元、587.29元和610.47元,每人每月娱乐文教支出分别为70.08元、69.12元、80.25元、82.7元。基本上是呈逐年稳定上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市共有250万人次走进演出场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首位。

  总的来说,南京已经形成了三大消费群体:高收入支持的“先导型”消费群、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消费群以及低收入支持的“培育型”消费群。而且这三个消费群的构成基本呈金字塔型。如超过200元的一张音乐会门票基本是无人问津,曲目相同的音乐会、歌剧、戏剧在南京的上座率远远低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很多著名的演出团体,虽然多次受南京有关公司的邀请,经市场调查后仍婉言谢绝来宁演出。这一块的市场和观众尚需培育,可中低收入支撑的现实消费市场容量还是很大的。廉价的票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

  二、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格局。政府每年补助文化演出市场资金达300万元,可是对于南京庞大的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多渠道的文化资金注入。近年来,南京逐步放开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准入门槛。在放开市场准入条件后,民营资本已经逐渐渗透到文化经营中来。

  目前,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演出场所占全市的70%,文艺表演团体占全市的60%,演出经纪机构占南京地区总数的75%。到2004年10月,南京经营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就有14家,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是“红粉佳人”,面积7800平方米、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随着“光阳大舞台”、“阿波罗演艺广场”、“美高美”、“名商”、“玫瑰王朝”、“YES音乐工场”、“海阔天空”、“诺亚方舟”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综合性娱乐演出场所的出现,南京地区娱乐场所过去那种小、散、滥、差的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社会资本投资演艺业热潮正在兴起,多元化投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江南时报》 (2005年01月24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