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想起《西望长安》(言论经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6:3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余仁杰

  近见京城媒体报道,一个名叫曹忠武的典型的“三假干部”———干部履历是假的、入党材料是假的、专业证书也是假的———居然当上了全国特产经济办公室主任,终因涉嫌23项罪行6种罪名,于2004年6月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最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判决。

  曹忠武的“三假”,马上使我想起近50年前惊动全国的李万铭案和老舍先生以李案为原型创作的著名话剧《西望长安》。相信今天凡上了年纪的人,大家都会记忆犹新。新中国的“三假”高官,李万铭是第一人。不过那时的“三假”有那时的时代特征,李万铭的“三假”是:革命资历是假的、入党材料是假的、抗美援朝功臣是假的(当时并不强调学历与专业职称)。他凭着会吹、会制作仿真假材料,利用掌管人事大权者的官僚主义和当时人们对革命功臣普遍的崇敬心理,居然钻到中央某部副部级高位,最后在西安落网,最终被判处15年徒刑。

  李万铭案是在肃反审干中被查出的。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在一次报告中提到此案时,大声疾呼中国作家中也能有人像俄国作家果戈里那样,把这事件写成《钦差大臣》那样的作品来教育世人。于是,老舍先生很快就创作出话剧《西望长安》,并在全国上演。剧中的栗万铭即李万铭,话剧除了揭露骗子丑态,更嘲弄了官场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弊端。为什么此剧名为《西望长安》?后来老舍先生在《文艺报》上发表一则短文作了解释:西安古称长安,有句古诗叫“西望长安不见家”,好事的文人们故意篡改成“西望长安不见佳”,这样“西望长安”成了“不见佳”的歇后语;李万铭最终在西安败露,也就是到了长安“不见佳”。

  从19世纪俄国的《钦差大臣》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西望长安》(即李万铭案),再到今天的“三假干部”曹忠武,为何假官不绝且颇有市场?原因就在于:一是干部(官员)选拔中的制度漏洞,包括“逆淘汰”;二是“官本位”,在我们社会中“惟官为大为尊”的观念依然浓厚。看来,出台《国家公务员法》、建立官员任前公示制度,极有必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24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