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长江大桥能否“长”一层(新闻视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6:3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顾兆农
南京长江大桥能否“长”一层(新闻视点)(图)
卫龙武设想的大桥改造方案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中国的骄傲。因为它是中国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前不久,南京东大特种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卫龙武,再次让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他提出了一个近乎脑筋急转弯似的设想———让南京长江大桥加一层!一时间,舆论哗然,争议也随之而起。

  堵车诱发改造设想

  近日,记者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看到,滚滚车流,长流不息。想横过桥面,很困难。长年在大桥上值勤的南京交管局交巡警九大队的毛警官对记者说,请给我们呼吁呼吁吧,一个班下来,鼻孔里都是黑的!

  南京长江大桥的堵车现象,由来已久。长江大桥最初的设计日车流量为1.2万辆,而近年来已达到了6万辆左右,成为世界上客货混跑运输最繁忙的公铁两用特大桥。

  东南大学在江北有个分校,通过大桥往返南北,是该校不少教师的“必修课”。正是因为经常严重的堵车,东南大学又在江南的南京江宁区征用了3000多亩土地,重新又建了一个新分校。

  曾任东南大学土木学院教师的卫龙武,对在大桥遭遇堵车有切身的感受。1998年的夏天,他曾在桥上被堵过几个小时。当天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而桥面的实际温度高达50摄氏度左右,大桥上的柏油路面都晒软了。因为乘坐的校车油不多了,堵车期间不得不熄火。几分钟之间,卫龙武已是汗流浃背。正是这刻骨铭心的经历,使这位工程结构专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改造南京长江大桥!

  从1998年起,卫龙武就开始调查研究,着手进行了第一次改造方案的设计:依托原桥,在原大桥的两侧,再建两座辅桥,从而达到拓宽大桥公路桥桥面的目的。

  而他最新的改造方案是:把原有公路桥的人行道撤除,现有公路桥改为双向6车道;在公路桥与铁路桥之间,再建一个双向4车道的公路桥,这样,等于又建了一座双向6车道的长江三桥。而前者的造价只有后者的约1/5,工期只相当于后者的约1/4。而且,这样改造,便于今后对桥面的保养和维修。

  卫龙武还想把该桥面的两侧设计成全封闭的玻璃长廊,作为观光的人行道,既美观又安全,可以彻底杜绝曾发生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1000多例跳江悲剧的重演。

  “馊主意”还是“金点子”?

  想当年,中外宾客访问南京,都要看“一大一小”———南京长江大桥,还有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江新桥迭出,南京长江大桥的社会影响似乎也在慢慢淡出。“让南京长江大桥加一层”!卫龙武的设想一出,舆论哗然。

  第一次舆论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市民持反对意见。“改造大桥完全是一个馊主意”、“别再折腾大桥了”、“改造会将大桥搞得洋不洋、土不土”、“应该把大桥作为文化遗产以原貌留给子孙”。更有坚决的声音:“无论如何改造大桥,都将是建筑史上的败笔!”

  面对市民的不解,通过媒体,卫龙武陈述了“改造”的理由。结果竟出现了逆转:调查中的6000多人表示支持,3000多人依然反对。有两位署名“爱大桥、爱南京的七旬老人”给卫龙武写信,表示敬佩他的勇气,希望他不要因“危言”而退缩。也有人拿出了“2层大桥也能走3层车的方案”与卫龙武切磋。

  东南大学桥梁专家叶见曙教授等,对如此大规模地改造长江大桥,则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能不能动,怎样动?

  南京已经建成了长江二桥,目前正在建长江三桥,过江隧道和长江四桥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之中。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再改造南京长江大桥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卫龙武认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南京长江大桥的两端紧邻市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已日益成为一座城市桥梁。而新建的大桥离市区都比较远,因此,它们的功能是有差别的,新桥取代不了旧桥。强化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过能力,应该成为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卫龙武说,南京长江大桥并非文物,在确保安全、保持基本原貌的前提下,“不能动”的观念应该突破。他举例说,德国统一后,设计者在原来的帝国大厦加上了个玻璃球形穹顶,使石结构和玻璃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自然光引进整座建筑,并使大厦的远眺效果更好;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兴建时遭到大量反对的意见,然而事实证明,玻璃金字塔造型独特、功能先进,如今已成为古老卢浮宫的一道新景致,成了巴黎市民新的骄傲。这些修改,非但没有影响重要历史文物的地位和品位,反而成为建筑学上的典范。因此,卫龙武认为,如果能对南京长江大桥科学地进行改造,必将重新提升它的历史地位,使运行了36年的长江大桥重新焕发青春。

  关于大桥的承载力问题,卫龙武说,由于长江大桥本身属于公铁两用桥,列车的恒载在其中占绝大多数,汽车活载以及夹层结构自重的增加造成的负担是有限的。据初步估算,因“改造”而增加的荷载仅为原荷载的10%左右,由于桥基础、桥墩部分的设计安全度较高,荷载储备较大,因此这部分荷载对于原桥墩、大桥基础而言是很小的,对于上部结构,通过加固改造的措施,如采用型钢组合结构,高强预应力等技术,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可望提高40%左右,因此,荷载的增加并不是改造中的关键问题。说着,他拿出一块薄铝板,轻轻一扭就弯了,随后他又拿出一块同样厚度的铝板,不同的是,该铝板上涂了一层几毫米厚的特殊材料,这铝板便变得坚硬如铁。

  关于施工的问题,卫龙武告诉记者,已经通车运营的上海沪闵高架道路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既确保工程进度,又不会对下部交通造成任何影响,建设者在国内首次使用了预制节段拼装的新技术,通过桥梁节段的工场预制,然后在现场滑移拼装,成功建成了沪闵高架道路,被上海市民称赞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南京长江大桥的改造,同样可以用这种“伸”出去的技术,在不影响原公、铁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施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24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