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下调印花税为积弱股市注入强心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9:05 南方日报

  下调印花税为积弱股市注入强心剂

  有分析称上周五突然飙升疑消息提前走漏,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有多少利好还会再来

  新闻分析

  新年以来沪深两市屡创6年新低之后,市场早已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对救市政策的期待。终于,昨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05年1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2‰调整为1‰。

  据悉,这是自1991年以来我国第四次下调印花税。昨晚,接受记者采访的证券界人士称,印花税下调对证券市场是一项实质利好。尽管这一利好市场流传已久,真正实施后的效应不会很明显,但关键的是,这是管理层提振市场信心的一个信号,使市场增加对后续利好政策的期待,这对股市是重要的心理支持。

  股市陷入风雨飘摇

  新年以来的股市可谓“风雨飘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四,上证综指创出1199点的6年新低;沪深两市流通A股的均价已经达到5.31元,创出新低;流通市值总计为1.06万亿元,与去年指数相对高点的4月7日相比,缩水30.87%。期间,两市95%以上的个股累积涨幅为负,而成交额更是创下历史地量。

  市场人士大多认为,股市进入目前这样的困局,很大程度上与近期一些新政策启动有关。年初以来正式启动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即所谓C股市场)、近期启动新股发行询价制和大盘股重新发行,客观上均对A股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上周四,中国证监会负责人终于公开表示,不排除采取一些必要的阶段性措施来保持市场的稳定。这一表态一公布,市场开始急盼利好措施的出台,而直至昨日,作为第一项利好措施,下调印花税终于出台。

  上周五突然飙升疑消息提前走漏

  印花税下调效应有多大?多名证券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作用意在长远,短期效应不会很明显。

  广州证券一名分析师称,自从年初出台的国务院《九条意见》明确指出,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后,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下调印花税的方案便开始在业内流传。毫无疑问,从长远看,印花税率下调意味着投资者交易成本的减少,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上周五,深沪两市突然走出近期少有的放量上升行情,其中沪指上涨30.09点,涨幅2.50%;深成指上涨86.69点,涨幅为2.92%;两市成交量更放大至140多亿元。这名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下调印花税的消息被提前获悉有关。但估计在整体弱市的环境下,这一利好作用很有限。更有分析师指出,假如能够尽早实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再下调,其利好作用可能更明显,但现在股市积弱已久,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下调印花税的利好效应很容易被市场中的做空力量“吞噬”。

  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结果亦表明,下调印花税后,沪深两市均会及时作出反应,而且在10个交易日内市场反应最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效应逐渐减少。当达到30个交易日时候,反应效应已很微弱。

  再看具体的实证。管理层于2001年11月将印花税由4‰降为2‰。当日,上证指数高开104.11点,但收盘时只上涨25.42点。上证指数在随后20天内上涨约9.1%,此后由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开始重新讨论,市场又开始大跌,印花税下降的效果也基本结束。再一个例子是,2001年6月后沪深股市持续调整,虽然2001年11月的印花税下调,但成交额一直无法回升到2001年6月前的水平。

  但亦有分析师指出,即使印花税下调的效应不能持续很久,但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印花税水平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要向国际市场接轨,有必要降低交易成本来吸引投资者。

  系列救市政策的先兆?

  不过,市场人士更为关注的是,下调印花税会否是管理层后续利好政策的先兆?倘若如此,这又会引发市场对新的利好政策的再次期待。

  广东证券一名分析师称,自从上周四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可能采取阶段性救市政策以后,再度增加了市场对管理层政策调整的预期。《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收集的相关专家及投资者意见,期待的利好政策集中在“明确融资额度、解决股权分置、暂停非流通股交易所转让、暂停A+H股发行试点、出台税收优惠”等方面。现在,税收政策兑现了,其它的利好会否陆续出现?市场无疑更为期待。有关呼吁和建议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被管理层采纳,对股市短期走向将产生直接影响。一旦期待中的救市措施落空或不能被投资者接受,将造成更大的信心打击。

  而广发证券的一名分析师则认为,即便会出台阶段性的系列政策救市干预,亦只可能产生阶段性的市场反弹。从长远看,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已不可逆转,使股市摆脱低迷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落实“国九条”,以维护投资者利益为最大原则,切实解决影响股市的深层次问题,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让投资者重拾信心。

  本报记者 谢美琴

  专家视点

  降低印花税提高市场预期

  降低印花税是实在的利好

  对于降低印花税的利好效应,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比如说印花税的降低,并不会提高投资者的交易激情。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进入证券市场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而降低印花税只不过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而非提升资本回报,更不会改变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因此,此举不会对市场产生直接的利好效应。

  但是,我们认为,降低印花税对市场来说是目前最为实在的利好。因为此举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印花税的背后还体现出管理层积极的态度。因为在近期还有媒体言之凿凿地称降低印花税要到3月份才会公布,而目前才元月下旬,这一利好就出人意料地公布,背后的态度不言自明。对于目前较为疲软的市场而言,管理层的态度似乎更能左右着市场的情绪。也就是说,降低印花税向市场传达了管理层对证券市场时刻关注的态度,这有助于消除当前市场的一些怨言,也可以平息市场对后续走势的分歧。

  将“1·21”行情向纵深推进

  对于此次印花税降低会不会成为新一轮行情向纵深发展的动力,我们持肯定的态度。一方面是当前的市场状况非常接近牛市爆发前的2001年11月16日A股行情与1999年6月1日的B股行情,都是经过持续的暴跌之后,市场遍体鳞伤需要休养生息,而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无疑是最为简单、最为直接的休养生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市场并没有到对利好麻木的地步,而是缺少利好。因此,此次印花税降低将成为多头将“1·21”行情延续的最佳导火线。

  当然,这一切都是合理的推理。市场能否出现一轮中级弹升行情,关键在于今日股市的表现。如果今日走势继续放量收阳线,且上影线不能长于阳线实体,那么印花税的降低将有望成为推动一轮行情的催化剂,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场外资金重返二级市场。但如果是收阴线,也包括高开走低的阴K线,那么印花税降低的利好分析也就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如果市场对降低印花税这样的利好都无动于衷,我们还能对这个市场抱什么样的幻想呢?

  江苏天鼎 秦洪

  市场影响

  印花税总规模未必会减少

  增大换手率带动人气

  证券交易印花税率是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政策工具。所谓证券交易印花税,是股民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如今,税率一次下调50%,将降低买卖股票交易费用,增大换手率,从而有效活跃市场,带动人气。中国股市成立14年以来,也曾经多次通过调整印花税,影响股市行情,促使股市上扬。

  印花税的下调,其实并不一定影响到印花税收入总规模。相反,印花税下调后,刺激了股市交易,换手率如果提高到一定程度,反而会弥补税率下调的空间。

  市场统计表明,股市从2001年6月份下跌以来,低迷的市场交易,严重影响着印花税收入。在2000年股市“牛市”时期,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增长迅猛,全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478亿元。而处于“熊市”下的2004年,全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约为160亿元,仅为2000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3个月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额在10亿元以下,最高月份也不超过30亿元。

  远水几时才能解近渴

  印花税下调,不仅直接有利于活跃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印花税下调还是一项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的有效举措。“国九条”中提出,要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印花税下调,正切合了“国九条”的政策本意。

  印花税下调,作为一项对股市直接产生利好的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国九条”在2004年初颁布后,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并不令市场十分满意。虽然相关部门在调整市场结构,夯实市场基础等制度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但市场并不领情,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2004年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要抓紧落实“国九条”的各项政策措施;2005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强调一季度着重要抓好七方面工作时,也提出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伴随着印花税的下调,我们有理由相信,2005年的中国股市将是全面切实落实“国九条”的关键之年。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5次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

  图表略,详见报。

  数据提供:秦洪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