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月23日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0:49 首都之窗
1月23日政协委员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图)
>

  主持人:各位网友中午好,吃过午餐的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是市政协和首都之窗联合举办的“政协委员谈提案”第六期,本期访谈由新浪网提供技术支持,这里是第十届三次会议的会场,我们在京西宾馆里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建议”的问题。今天的嘉宾,左边这位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民进北京市委委员、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委员,欢迎您的到来,右边这位是民进北京市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首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结构材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民进海淀区委副主任委员、海淀区政协副秘书长李焕喜委员,欢迎您的到来。

  肖鸣政:谢谢。

  李焕喜:谢谢。

  主持人:两位工作很繁忙,最近关注我们这个网站的网友会发现,我们会邀请一些民进北京市委的委员。两位分别是在两所非常有名的高校就职,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不少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业难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是什么促使两位去年提交了这个提案呢?

  肖鸣政:我是发起人,我提到这个提案之后,马上得到同行李焕喜委员的支持,实际上去年提出这个提案,基于这么几个情况:1、大学扩招,去年是第一届毕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多。2、去年刚好是过渡时期,企事业很多单位紧缩用人编制。3、我们的就业我觉得观念上还造成一些问题。三种情况来说,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个提案,有很多人辛辛苦苦上学,最后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我觉得这将对我们整个北京的教育事业,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我又是搞人力资源开发,我觉得大学生能否很好的解决就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们就提了这样的提案。

  李焕喜:我想主要有三点,第一我们在教务处工作,我们衡量的质量和重要的指标是培养学生能不能有用,关键就是看能不能就业。二从学生本身,含辛茹苦,家长寄予厚望,如果不能就业,家长就失望。我们大学教育本来就是为了挖掘人力资源,培养出来就要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就复议了。

  主持人:去年这个提案提出来之后受到了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您的提案提出之后各方反映如何?

  肖鸣政:办提案是这样,北京市教委和人事局相关的部门处室专门给我们打电话,后来到北京大学先后两次对这个情况进行调研,对工作的价值和促进规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第二点,他们觉得这个提案有些东西特别想做的事情,我们这个提案提出之后,觉得给他们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思路。第三,他们觉得我们的提案促进了政府对他们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样的一个回答,尤其是这样一种比较认真的态度,我当即就表示非常满意。但是我也说了,你们这个工作我希望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具体的关注落实情况怎么样。我想马上要到今年学生毕业的时间了,我还会和他们联系,看他们把我们去年提的提案具体落实情况怎么样。

  主持人:今年还会督促?

  肖鸣政:是的。我觉得今年这个事情,昨天晚上民进也开了一个会,现在整个全国升大学的是19%,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距离50%还差得很远,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我想整个中国高等学校扩招的趋势是不能逆转而继续向前发展的,也可能说现在就业没有解决好的话,可能会换一换,今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指标和挂钩,这个思路还是可行的,有助于他们标准市场来培养。但是根据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我讲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去年团中央先后邀请了三次,我在长春等地方讲了职业指导,我在培训班上也呼吁大家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光是提案,而且付诸行动,而共青团这一块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我们要继续关注的。

  主持人:李委员,您今年是否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李焕喜:就业难不是短期的问题,不是一个提案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北京今年有一个数据,05年70几万人就业,40几万岗位,人多于岗位20几万这恐怕是未来几年的难题,社会的难题,我们会继续关心这个事情,继续尽我们的薄弱之力推动这个事情,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要全体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学生自己如何放松心态,如何就业,从上到下一起解决。

  主持人:聊到学生放宽心态,摆正位置,您认为学生如何放宽心态,摆正位置呢?

  李焕喜:从人的本能上说,或者说人往高处走,谁都希望找一个有名有利的位置,待遇比较好,工作性质比较好,但是现在有一个大前提,北京的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大众化,有点供过于求的意思,尤其是竞争北京工作位置的学生不仅是北京市的学生,还有中央各部委在京的生源,还有很多外地到北京来的。这个时候都是强手,如果你运气好,你可能会进到这个位置,运气不好,有的人就等,就不屑于做那些低一点的,不理想的工作。我想如果在比较好的位置没有竞争到的时候,没有应聘到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步可以考虑从小事作起,因为现在毕竟不是一步定终身,你有了经验可能会有更好的竞争条件,如果没有这个经验,在国外就职的话,第一步是看经历,咱们有点上去就拿学位去砸。所以心态要放正,不要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怎么去干那个事情,现在有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学高中大学,中间没有任何社会经历,我在首钢应聘的博士生几十,硕士生上百,我们选择的时候除了学历之外,还要看潜能和全面素质,所以要摆正心态,特别是年龄就是资本,有一年两年的资历再求职也不晚。

  主持人:就是年轻的时候要充实自己。

  李焕喜:是的,这次没有聘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后面还有机会。不要把一两次的求职碰壁看成是了不起的时间,不要自馁和怨恨社会。

  主持人:肖鸣政委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肖鸣政:北京学生的就业,包括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了几个误区。1、高成本、高回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像现在,一般来讲到北京来念书的考上大学的还是皎皎者,尤其是外地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大学的,你看我原来在学校念书都是班上排前十名,有些同学初中毕业高中都没有考上,他们就打工了,在南方打工最差的也是1000多元,好的是2000元到3000元,如果我大学毕业才拿1000元,小企业是800元,心态不平衡,我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念书,家里投入这么多,小的几万,多的几十万,理所当然我工资应该比他高,这个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我们讲,有些扩招之后,我们说,有些东西可能不是很理想,就是找到工作,有很多人知道整个市场劳动力的调节,供大于求的时候,就要下降。96年本科生到深圳是5000元一个月,现在可能就拿不到了,因为现在学生多了,这个东西学生没有掌握,他只知道我的成本比别人高,面对这个情况他就一定要高价位才签约,没有我就不签约,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看我到这个单位工作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的工资可见的货币收入低一点,心理收入是不是多一点呢?如果能我就先就业,刚才李教授也讲了,两三年你积累下来,你的资本足了,你要学位有学位,要经历有经历,这样才要高价钱。

  李焕喜:我插一句,我们现在招聘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他有一段经历,又念了硕士生博士生,还有没有经历直接念的,同样的条件下我们要的是有工作的。

  肖鸣政:是的,第二个误区是大城市大发展大舞台,我们就待在北京不要下去,我在北京有800元的工作,我也不愿意下去找个1500元的工作,现在有一个大北京的概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像天津、唐山等周边地区,叫做大首都的概念,但是北京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北京市高校是最多的,重点大学也是最多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的话,我们不一定在北京城里找,可以到周边的郊区就业,也可以到周围的天津等城市去就业。关键就是说,户口不动了,我先去练一练,不找到好的货币收入的话,我就先去练练,不要固定在北京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求有一个正式的工作,比如说当公务员,这么多人考公务员是为什么?就是人们传统理想中的又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现在公务员是首选的出路。

  肖鸣政:是的。现在不是这样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临时性的工作,不能解决户口。而且也不一定很稳定,传统的工作概念就认为不是工作,是游民,我觉得这种观念也能改变,现在有一个观念是自主创业、自主就业,有几个伙伴联合起来搞工作。上次北京大学和海淀区就搞了一个自主创业的活动。

  主持人:还有很多优惠政策。

  肖鸣政:是的,有些工作可以自己创,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前景还是很宽广的,比如说咨询、计算机等行业,几个人只要有点资本就可以搞起来,至少这三个误区要转变,这样我们可能就业的难度会多一点,思维要活一点。如果即使说暂时一下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户口都放到北京,你也可以到其他的地方,这个都可以,因为这些人才还是很受欢迎的。

  李焕喜:我相信现在的学生也在比较理性的面对这个现象,比如说我今年的硕士生,不是说非要待在北京,他经过若干的面试调研后,作出了理性的决定。但是毕竟北京是生源辈出的地方,也是外地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地方。

  网友:现在大学生就业太难了。

  网友:大学生就业很困难。

  肖鸣政:大学生就业确实比较难,今年我在北京大学带硕士生,在人大也带,我经常和他们讲,现在工作怎么样,他们说比较艰难,现在也有好几个单位说要,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像女生在那里找工作碰到的困难更多一点,尤其是开人才会的时候,从这边挤到那边,过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递简历不知道往哪里递,心理也很焦急,满天盖地大家都聚集在北京,都认为北京是一个大舞台,我这个单位不满意,我可以跳出来,如果到西藏就死定了,就一个单位,这就是一个误区。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不可否认你这里不满意你可以跳到别的地方,但是人才也多,你在北京是处长你是官吗?根本不是官,部长才是官。硕士是人才吗?可能还是要博士。教授还不一定是专家,院士才是专家。一般你大学刚毕业出来,尤其是现在回国的博士有的是,机会多来得人也多,外地你看起来是机会少,但是你去了就引人注目,北京大学团委老请我去讲课,我要他们改变转念,有些事情一旦作了在北京不显眼,在外地很显眼。这个时候你可以就会得到提拔,等你成名之后再回北京可能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一个是思路上的东西,一个是方法上的东西。

  主持人:思路和方法。

  网友:李委员,刚才您谈到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还是少,比如说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对一个有经验的应聘者和一个大学生还是要选择前者。

  李焕喜:这个当然,他是从他的方面考虑的。

  主持人:宜居城市论坛上的网友留言。

  网友:很多的公司要有经验的人,但是大学生没有工作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李焕喜: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大学生不要把找工作看成是负担,就是说要转变心态,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经历,你和老板在面试的时候,有的学生心里很紧张,有的问题就答非所问,表现不出来,对大学生来说,他也不会苛求你,如果在学校里面集体活动参加得很少,社会活动参加得很少,如果就是天天关在屋里读书,面试的时候我要看这个同学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几句话一谈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潜质,如果你在学校期间参加活动就可以有经历,而且还可以打工,中国的学生把打工看成一个迫不得已的事情,生活好的学生就不想这个事情,以后要改变这个观念,当然不能影响主业,不是以赚钱为主而是以经历为主。另外求职不成也要把他当成一个经历,找一个原因。

  主持人:找失败的原因。

  李焕喜:是的,你要后补,这个就要你迟就业一段时间。

  肖鸣政:有的企业是不招有经验的人,而是看素质。

  李焕喜:我们看的经验,是你有什么样的经验和素质。

  肖鸣政:管理岗位是要有经验,中高级职位是要有经验的,初级职位是不用有经验的。我有一个学生办的公司都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经验的,他要看你的素质,没有经验不一定不好找工作,李教授也讲了,关键就是你一定要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得你比如说表达能力、潜质这一块提高。比如说我要招一个记者,当然希望你文字能力表达强一点,最好作过学生干部,善于与人交往,如果有这东西就可以了。素质培养完全是可以自己把握的。也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我的硕士生基本上在两到三年中和我作课题,我们经常给企业作招聘方案和培训方案,他作的方案比在企业工作一年两年的人作得还棒,你说我去了没有直接工作,现在的这个经历同样可以训练,这个就决定你的应聘可以把这个拿出来,你有没有工作经历?没有,但是没有并不等于我不能胜任你的工作,关键就是看你的素质和能力能否胜任我的工作。这样就同样有竞争力。

  李焕喜:说到经历,尤其是研究生,有的研究生跟着导师作这个课题,他每天就钻到这个课题里去了,有的研究生跟着导师作题目的同时,还了解别的学生作什么,还参与导师别的课题研究。前面的同学就了解了这一点,后面的同学了解得多一点,这就是刚才肖先生说的素质了,作着这个事情还看着别的事情的人素质就是不一样,潜力就是不一样。再学的时候要动动脑筋,学习是为了就业,要看人家需要什么?我经常建议我的学生,你们一定要争取你们在读期间,只要有招聘会你们就去,明年毕业后年毕业没有关心,你们就去,去了之后干什么?你去了解人家需要你干什么。

  肖鸣政:这个是很好的。97年提出了一个工作预览,实际上就是预览一下将来需要什么,我们也提倡作为管理者,应该给员工做一个预览,一方面要扎实的塑造自己工作的胜任能力,提高素质,取得经验,另一方面,在应聘过程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是说同学要注意写简历很有学问,在面试过程中也很有学问,有的同学经验很丰富,所有的东西都写出来了,写了两三篇,这样每个地方他都投这个简历,他认为这么丰富的经历,招聘的人一定会仔细的看,实际上他们没有时间看,我就是看头几行,我觉得这是个现实,希望同学在求职过程中针对应聘的岗位分别来写简历,不能大统一写成一篇,没有特色,你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的。

  李焕喜:千万避免一次简历无限的用下去。

  主持人:两位专家应该是对这个简历非有经验的,应聘的人不会完全看完的?

  肖鸣政:是的,不会完全看完的。

  李焕喜:这个要注意两点,你要了解对方,不了解就投简历是非常盲目的,比如说像电视台投,你要知道电视台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你我看到自己哪方面需要这个素质,在简历中要把这样的优势体现出来。我们面试经常碰到这种局面,非常尴尬。我说你希望到首钢工作,你对首钢了解怎么样?他答不出来。我问你到首钢希望作什么?希望有哪些发展?有的学生答不上来,有的学生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负面作用是没有主见。其实应该是共赢,既自己获得发展,也对企业有利,这样企业会认为学生是有考虑的。如果说服从命令听指挥,竞争力就弱了,所以要注意两点,你向谁投简历,第二你为什么投,千万不要一份简历万家投,这个简历几乎等于白投。

  肖鸣政:要针对工作需要突出特点,可以采取简略的索引,后面有附录。在应聘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惯用的礼仪等表现特别注意。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敲门进来,两个眼睛就发呆,看到第一个发问的,其实上这个时候你的目光应该向主考官比较柔和的扫视一下,这个是中国礼仪,有的时候你和他握手,这个是不好的,考官不一定愿意和你握手,这个是不用语言的语言,是体态语言。

  主持人:这个很重要。

  肖鸣政:是的,非常重要。我对我们的学生,所有的都要模拟面试。

  李焕喜:这个素质就是靠平时。

  主持人:平时的积累。

  李焕喜:既不失自尊,又不失尊敬对方。什么都不要过分。不要过分的谦卑,也不要过分的自信。有的同学有这种情况,去了之后无所顾畏。

  肖鸣政:这个也不太好。

  网友:就业是社会生活的第一要务,大学生就业难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需要社会和学生自身都要看到问题,解决问题。

  网友: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肖鸣政:我今天从王歧山市长的报告中看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去年我们的提案产生的效应,2005年工作报告的时候特别强调就业问题,当然没有提大学生的问题,但是就业问题已经摆在政府工作的议程里面,就是要务里面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想一个要影响到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稳固发展,第二也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种负面效应。现在看05年的工作计划,北京市一定会把这个工作向前推进,落到实处,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

  李焕喜:实际上就业难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提这个提案之前社会已经很关注了,政府部门到教委、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推进这个工作,社会都在努力,要解决好要社会、学生、家长、学校共同想办法。学生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且机会不是你想有就有。

  主持人: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

  李焕喜:就业是第一要务,实际上就业是人生中最难的选择。有个作家说,人生最难的就是几步,就业是第一步,选择的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考虑,对方选择你的时候不也是面临两难吗?如果我用你了,你不能胜任,或者过几天就跑了,所以大家都在理性的对待,要自信要努力,还要有耐心,家长要宽容一些,不要觉得一定怎么样。我还说年轻就是资本,是有机会的,只要年轻就有机会,就有资本,第一步可以先试一试,作为社会来说,我觉得现在已经很关注了,关注的似乎也还不是太够,不然问题也不会这么严重。

  而且我认为要促进就业,政府还要出题一些措施,对企业的评价问题,不能光凭产值和GDP,在国外鼓励创业不光看你有多大的生产总值和税收,还要看你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的就业机会,企业家也好,创业者也好,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社会财富,其中包括创造就业机会。

  第三就是刚才说的路,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经历之后,你有没有想到用科学知识和你的脑子,不仅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或者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或者几个人联合起来创造一个机会。

  网友:刚才我们谈到素质,两位委员可不可一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大学生就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肖鸣政:大学生究竟要哪些素质,实际上自己也可以分析出来,一个你到市场上调查一下,你看看人家上面讲的招聘要求里面提出的那些要求,就是你所要培养的素质,你去概括和调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让我们来概括和调查,我觉得要谦逊、认真、有责任感,如果说你有技术、有知识,企业可以要,如果没有技术和知识到企业之后可以培训,但是责任感是难以培养的,没有责任感是不能要的。态度要认真,做一些事情可能没有经验,我们不要把自己定位太高,尤其我经常对北京大学的学生说,你考上大学全国的皎皎者,但是你对岗位上来讲,你的知识不一定用得上,不是说你一定比别人强,我们的认真一点,谦逊一点。所以我认为大学生谦逊、认真、有责任感,我觉得还有勤奋,这四个素质对所有的大学生都很重要,大家都要看重。

  网友: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社会背景,现在的岗位缩水有没有关系?

  肖鸣政:岗位缩水我认为是这样,岗位缩水应该说我们现在处于转型时期,招生的规模增长的速度和我们岗位增长的速度是不同步的,相对缩水的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可以的,说得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一点了,要进一步推进。刚才讲,我建议,也许政府将来会考虑,我建议将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在向人才市场申请招聘人员的时候,其中要有一定的比例就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招聘多少,将来可以采取这样一个建议,等比例。换句话说,学生一点经验没有,但是你怎么给他锻炼的机会,比如说医科大学的学生,如果所有的病人都不去他那里,他永远没有经验,老医生退休之后,他还是不会看病。即使他没有经验,但是你也要在一定岗位上提供一个工作和培训的机会。第二,学生在得到机会之后,要认真谦虚的作每件事情。

  主持人:李委员怎么来看网友的说法?

  李焕喜:我觉得他部分有道理,缩水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什么叫缩水,因为社会转型,社会在进步,从工业化后工业化向知识文化经济的过渡中,传统行业在减少,新型行业在增长,单纯凭体力劳动减少了,但是餐饮和服务业也未必少,总体来说随着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岗位也在增长,所以缩水的词是就某一个行业可以说是缩水,但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和国际接轨之后,人的生产力从制造业为主转为科技经济和文化经济,人的消费从原来的咱们叫衣食,现在叫住行,再往下是什么?享受。不是说奢侈的享受,是追求的高的话,文化产业就出来了。在日本、韩国这些都是新型的产业。反过来也有社会的问题,大家都想上大学,比如说去年338万应届毕业生,今年招475万,四年之后应届毕业生就是475万,这个生源源源不断的来,这边所谓高级的就业机会没有这么多,可能会有一个调整期,社会应该有一个调整的时期,所以我想有社会的背景但是也不是一个死题,也是可解的,需要一个调整过程。

  肖鸣政:要从政策层面调整,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就业,让每个求职者自己扶持他就业,这几个层次去增长岗位,将来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网友: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事实上有很多地区还是需要大学生的,他们乐于创造,也许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片面难、部分难。

  李焕喜:局部的,因为我国西部这么多地区,需要好多好多的人。

  肖鸣政:我同意这一点,我前天刚从上海、苏州那边回来,我就到那个企业去,他给我讲了很多的事,你看你的学生能不能介绍一个到我的企业来,我们特别需要,就是人力资源的,特别的需要。

  我就心里面讲,如果让我的学生自己选,他不会选择在苏州去的,就是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现在去厦门一些企业,它们是特别需要这些学生,但是学生可能不愿意去,包括前两年在济南有一个企业,我给他作项目,他们特别希望让我的学生去,我说我一定给你转达,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去。总体上来讲,我们学生现在可能供大于求,矛盾不是那么突出。

  李焕喜:总体来说,我们现在的入学率刚刚达到19.9%,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过了。现在是因为教育集中在沿海一带,集中在大城市。人才也集中在这一带,毕业之后谁都不愿意去西部地区,这个市场调节机制、政策调节机制可能需要进一步做一些事情,怎么样真正鼓励到边远地区去,实际上边远地区是最需要人。

  主持人:对。

  李焕喜:你在这里可能委屈你了,就业很难。比如你真的到西藏哪个县创一番事业也可以,你怎么能够说西藏比我们这里不好呢?可能目前是不如我们,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20年之后谁也想不到是什么情况。

  肖鸣政:作得好,可能5年就调了。北师大有个例子,60年代,有两个毕业的同学,一个去黑龙江,一个在北京,留在北京的同学是中学高级老师,还是属于一般的情况,而到了黑龙江的那个同学,大家都非常关注他,他都在最好的重点中学教书,之后评上了特级教师、副校长,北京市的重点中学又花了很大的代价把他挖回来了,他的生活水平比原来一直在北京的同学好多了。我就说职业规划有时候采取曲线救国,其中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要规划好自己的事业,瞄准自己的机会。你在外受人关注的程度比北京多,在北京你不当上部长不是官,不是院士就不是专家,不是博士就不会看到你是一个特别的人才。因为人太多了。

  主持人:时间不多了,再问一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很多大学生在外地也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但是也不一定管用,这个是为什么?两位的提案中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吗?

  肖鸣政:没有涉及到。将来我们选拔干部,比如说胡总书记,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到过西藏、新疆等贫困的地区,我们在选拔干部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人事制度,首先要考虑到西部的人,他们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企业一直让我推荐学生去,为什么我推荐的学生都不愿意去,就是说你的工资水平太低了,至少你的工资要比在北京高出一倍或者一倍半,所以我讲边远地区不要让自己工资水平低造成人家不愿来,那些地区应该由国家给这些人一定补助,当地可能没有经济能力来加钱,国家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助,这样我觉得大家去可能会好一点,我觉得要配套,光有一个政策可能是无能为力的,要和别的东西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李焕喜:要建立一个机制,不要作为一个活动,过去就完了,还是要作为一个机制。

  主持人:今年您提交的提案是这样,明年后年您们还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吗?

  肖鸣政:如果网友们需要,我们以后也可以提,因为这也是我们重要的课题,人力资源开发嘛。

  主持人:今天访谈结束后,我就把网友的问题整理出来给两位。2005年两位的提案主要关心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肖鸣政:现在提交的是交通方面的问题,有小区建设的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干部怎么样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把科学政绩观落到实处,还是就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很多人不承认这是一个产业,但是很多真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市场需求也比较大,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有点像大跃进的情况下,政府要从管理的角度如何定位、如何结构调整,我很高兴的今天看到王歧山市长也谈到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可能会作为今年的一个提案,像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可能开完两会,也可能在两会期间还会提这个问题。

  主持人:李委员,您会提出什么问题?

  李焕喜:我会继续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但是今年我主要关心的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最近感觉到供气紧张,去年还有电、煤的紧张。

  主持人:就是公共事业。

  李焕喜:公共事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不能光看中间,不看两头,还要看资源,不要做无米之炊,还有环境的问题,现在北京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空气质量比较差。二氧化硫的浓度刚刚达到国家的二级指标,我们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标没有达到国家的指标,我希望环境生态有改变。还有一个是健康的问题,我们有很多的第一,高血压、冠心病都是第一,还有青少年的心理压抑,抑郁症很多,我希望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上尽一点我的微薄之力。

  肖鸣政:总书记提出求真务实,我觉得我们考评干部的时候没有落到实处,与绩效挂钩,这就是政策提出来很好,但是在落实中没有落到实处,我就认为如何把科学发展观通过绩效指标进行分类,怎么具体化,把求真务实落到实处,北京和上海最大的差别是北京人喜欢讲大话,而上海人比较务实的,我觉得通过绩效改进,把干部的领导作风真正改变一下,落实总书记的求真务实的讲话。

  主持人:谢谢,经过今年一个多小时的访谈,感谢两位委员的解答,感谢北京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感谢新浪网的支持,希望两位的提案在明年被评为优秀提案。

  李焕喜:也谢谢你们对就业问题进行关注。

  肖鸣政:平时我们也要沟通。

  主持人:感谢网友们的热情参与,在晚上6点到8点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访谈,本期访谈结束,谢谢大家。(来源:首都之窗)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