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美联手打造“空中激光”(新式武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05: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立

  1月10日,日本与美国商议,准备共同研制“空中激光”。成功后,将用于担负导弹防御任务。到时,一旦发现敌方发射了弹道导弹,便在相距敌方导弹基地数百公里的空中,射出强大的激光束,击毁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使导弹搭载的爆炸物,包括核弹、生物或化学弹头在敌国上空飞散,使敌方自食其果。

  激光是一种比太阳表面亮度高出100亿倍的光,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激光炮主要是借助于激光很强的烧蚀性能、辐射和强激波破坏目标,具有攻击速度快、转向灵活、不受电磁干扰的特点。人们对激光炮最形象的了解是从《星球大战》和《星际旅行》电影中看到的,它有几大优点,一是威力大。可在0.5秒钟内将炭块加热到9000°C以上,能在瞬间把坦克的钢板击穿。一旦目标受到激光炮打击,就会仪器失灵、操作装置失效或爆炸燃烧,它是未来精确打击卫星、飞机、导弹、坦克等装备的利器。二是作用远,从理论上讲,激光武器可以准确打击几万公里以外的目标。现在已经面世的战术激光武器一般在20千米左右,而战略激光武器的打击距离为300千米至400千米。三是精度高,就像用手电筒照射物体那样,不需要考虑提前量,指哪打哪,几乎没有误差。四是无后座力。这是现有任何武器都不能做到的。

  激光武器的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其关键技术也已取得突破,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都成功进行了各种激光打靶试验。据报道,1975年11月,美国的两颗监视导弹发射井的侦察卫星在飞抵西伯利亚上空时,突然变成“瞎子”,有人怀疑是被前苏联的“反卫星”陆基激光武器击中。2000年美国在一次试验中,用激光炮成功击落一枚喀秋莎火箭弹。去年8月24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实弹打靶中,激光炮不但击落了单发迫击炮弹,而且还摧毁了齐射的迫击炮弹。

  激光从地面走向空中,是源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用星载激光武器打击别国卫星和飞行中的导弹。2001年布什政府提出,重启太空激光计划,由于激光发生器太重,要进入太空需要走很长的路。美国的第一步是将激光送向空中,作为NMD的核心构件。用于从高空攻击敌方的战区弹道导弹和防御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压制敌方防空力量,攻击地面上尚未发射的敌方导弹及其控制雷达。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发射装置等部分组成。这个系统体积非常庞大,仅“激光炮”就重达45吨,由6个中型面包车大小的模块组成,只有波音747-400F才能把它们送上天,而且还必须在它的机头上装上了一个“黑鼻子”,才能安装上炮塔。飞机在1.2万米高空巡逻,利用机载被动红外传感器全方位探测目标,一旦发现导弹来袭,就会发射多光束激光照明器追踪导弹。锁定目标后,机载“激光炮”可发射出功率达百万兆瓦的高能激光束,射程可达450公里,每次执行攻击任务最多能够发射35次激光。能击毁被五角大楼列入威胁名单的29种导弹中的任何一种。美军准备到2008年部署7架作战使用型ABL飞机,组成一个完整的机群,具备对单个战区提供弹道导弹防御的全面作战能力。

  不过这套系统目前面临几大难题,一是振动。激光炮在地面发射激光时,为确保炮身不晃动,其底部浇注了数吨的水泥。在空中飞行时激光炮是不可能一动不动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将影响激光炮的精度。二是干扰。一旦把激光器放到空中,湿气、空气扰动等许多因素都会干扰光束的质量,而且自适应光学设备可能难以完全补偿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三是伤人。激光束射中目标后,能量不会就此消失,还会继续向全方位反射,即不仅涵盖目标平面各方向,还包括上下空间。因此,哪怕是远离目标的民众,只要身处反射范围内,都很可能被激光照射到,导致眼睛永久失明。

  为了研制这套武器,美国已投入上百亿美元,而且还追加了180亿美元,在这关键时期美国拉日本入伙,是希望利用日本的资金和技术。而日本一直热衷参加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从1999年起着手与美方联合研发新一代海基导弹防御系统,引进最新型的海基和陆基拦截导弹,并且放宽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将与导弹防御系统相关的军工产品排除在受限制范围之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25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