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中生有”的瑞士(五洲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梅岱桥

  瑞士是当今世界的富翁,在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瑞士以人均收入4.4万美元而排名第一。

  瑞士国土7%是山地,自然资源贫乏,地下没有什么可开采利用的东西。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是个穷得丁当作响的国家。难谋生计的瑞士人,只能去邻国当雇佣军,靠给别人打仗来赚钱糊口。这是一条多么悲壮、艰难的谋生之路!至今为梵蒂冈站岗的礼兵还是瑞士人,虽然只是一种象征,但依稀可以看到历史的陈迹。

  依我看,瑞士的发展,走了一条“无中生有”的路。当今支撑瑞士的产业都与一个“无”字有关,瑞士的富靠的是“无”。

  一靠无烟工业,即旅游业。这是瑞士一大产业,每年20%的GDP来自旅游。靠着原来被认为的“穷山恶水”,做山水文章,吸引各国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二靠无形资产,即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瑞士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培养出了像爱因斯坦、沃尔夫冈·波里这样的一大批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成果,创造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

  三靠无本买卖,即金融服务业。瑞士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世界闻名。小小苏黎世,证券交易额高峰时占到整个西欧成交额的70%。跨越全球的金融服务,让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瑞士人的口袋。

  无烟工业,无形资产,无本买卖,加在一起成了“无中生有”,这“有”不是“小有”而是“大有”。

  看来,这“无”和“有”也是辩证的。瑞士人把从“无”到“有”的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在“有”的面前,常常会激发出“有”的欲望;而“有”在“无”的面前,则会产生“富有”的惰性,常使人变得漫不经心。世界上,常有因为“无”而奋起,使“无”变为“有”者,然而也有因为“有”而不思进取,由“有”变为“无”者。

  其实“有”和“无”并没有不可跨越的距离,要紧的是应当懂得没有永远的“有”,也不会有永远的“无”。还是两千年前的老子说得好,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25日 第十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