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乐郭家大院百年风云录”系列之二 小脚“阔太”悬壶疗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5:3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行走于“九朝古都”,当你游完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赏罢富贵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在品尝被周恩来总理盛赞有加的洛阳老字号真不同水席时,这儿的服务小姐一准儿会振振有词地向你诉说洛阳这“九朝古都”的蹉跎往事——洛阳四绝。

  洛阳四绝者,龙门石窟、洛阳牡丹、洛阳水席、洛阳正骨也。

  四绝中,前三绝,响当当的,让人不得不服,但对洛阳正骨,一般人总觉得它与前三者相较,弱了点儿。

  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正骨绝技的关注,一点都不比前三绝少。他没有看过龙门,也没到洛阳品尝水席、观赏牡丹,更没有专门针对前三绝的最高指示,但对正骨,他却有过明确的指示。

  在1956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指着自己的手臂问高云峰:“就是这儿断了,你能接起来吗?”

  高云峰含笑点头。

  毛主席接着说:“现在技术(实际上应该是接骨丹、展筋丹秘方)公开了,你要带好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

  向来关注大事与哲学的毛主席,看来对平乐正骨是非常了解的。他在一见到高云峰时就问:“是高山的高,云彩的云,山峰的峰吗?”

  看来,毛主席对高云峰的名字感到有点儿奇怪:旧社会,一个女子家,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响亮的、非常男性化的名字呢?

  在旧社会,女人的名字一般都是和什么秀、花呀相连的。而高云峰,为什么会那么“另类”那么“酷”?郭灿若慧眼识红颜

  天妒英才,郭灿若30多岁,娶了两位夫人,都没能给他生下平乐正骨的传人。

  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是要紧得不能行的。“孝者,传承文明也;后者,后继有人也。”郭灿若30多岁的人了,还未得子,相传数代的家学正骨绝技面临失传,这是不孝之中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中的“三”,是一个表示大的虚数)。

  高云峰的父亲是洛阳城做生意的,老家在高沟村,离平乐村30多里,他与郭灿若素有交往。

  对于郭灿若两位夫人先后过世,30多岁还没一男半女,高云峰的父亲是知根知底的。

  婚事是高云峰的父亲托人说合的,但郭灿若提出要看看高云峰。

  高云峰在老家的碉楼上接受了郭灿若的“检阅”。碉楼很高,高云峰只是在窗前晃动了一下,而且还和另外一个姑娘在一起——郭灿若想看人家高云峰,到头来,还没人家高云峰看郭灿若看得清楚明白。

  郭灿若身高1.8米以上,从照片资料上看,虎背熊腰的,算得上那个时代的“帅男”。高云峰1.65米多一些,从她老年的照片资料看,有些胖,眉宇间总有些愁绪,却掩盖不住她的光彩。而愁绪,可以说是岁月的沧桑,也可解读为医者的大慈大悲之心。

  两人的婚姻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郭灿若虽帅,高云峰的才情却一点也不比他逊色。尽管此时她斗大的字还认不了三升,但日后,她的聪明才智与纵横捭阖让失去郭灿若的郭家里里外外都祥和安宁。在记者采访到的30多人中,无论是家里人还是家外人,提起高云峰,都充满着敬仰之情。

  1926年,两人结婚,高云峰20岁,在那时的乡村,这年龄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姑娘。

  3年后,儿子郭维淮降生。

  也就是有了儿子后的1930年初,郭灿若开始教高云峰识字,教高云峰平乐正骨的技术。

  这是有悖常理的。

  对于父亲为什么这么做,郭维淮的解释是父亲此时患上了水臌症,自己还小,怕家传绝技失传。肝硬化腹水已是肝病的晚期,但20年后病逝于上海的郭灿若却不是死于肝病,而是脑溢血。“早晨起来洗脸后,他想倒掉洗脸水的时候,倒在床上,就死掉了。”郭灿若的第四位夫人杨玉峰对记者说。

  郭灿若与杨玉峰的大女儿、已从三门峡中医院退休又返聘上班的正骨医生郭秋芬,对记者提出的她的父亲是否患有水臌症的问题很是疑惑。她说,父亲没有什么病。接着,她对记者说:“当时我还很小,对父亲的唯一印象就是他做过手术后还从床下摸出两个橘子给我吃。”

  “什么手术?”记者问。

  “切除痔疮。”郭秋芬答。

  “在哪儿做的手术?”记者问。

  “在家里。”郭秋芬说,“是把医生请到家里做的。”

  自家人对郭灿若先生的记忆很不同。如果先生没有水臌症的话,他为什么非要那么急切地把平乐正骨的绝学传给夫人呢?

  平乐郭氏正骨的“传宗接代”,颇似赵宋一代的“皇帝接班”。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盖因老妈说赵匡胤的儿子小,担心不成事,害怕江山刚刚打下就再度易姓。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平乐村郭祥泰始获“高人传授”,奠定平乐正骨大业,迎面就碰到个久不得子的大问题。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的正骨绝技传授给侄子郭树信。如是,郭树信先生就成为得到正传的平乐正骨的第二代传人。

  巧的是,郭祥泰把正骨绝技毫无保留地传给侄子郭树信后,自己的儿子又呱呱坠地了。等到儿子稍稍懂事,郭祥泰又开始“培育新人”——这才是自己正宗的接班人呀!

  但后果很严重,郭祥泰先生很不开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道理很简单,这绝技不是一个孩子能够传承得了的,光有秘方没有实战的正骨手法训练,即使是绝技,也只是“纸上谈兵”。

  这样一来,郭祥泰一系虽然也在平乐村行医疗骨,但技术总是不如郭树信一系。又过了两代,问题更严重——后继乏人。如是,只好领义子,只好带徒弟,按照绝技不传外人的规矩,虽然一位义子和9位徒弟都改姓为郭,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这段历史,郭灿若当然是心知肚明的。如今,郭祥泰的问题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该何去何从?

  儿子降生了,把正骨绝技传给比自己年轻的夫人高云峰,让她当个“二传手”,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也要打破一个规矩,传男不传女,但老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毕竟是老婆的。

  这个选择,或许比郭祥泰“高”。

  当然,也存在困难。首先,高云峰不识字,得先手把手地教她认字写字;其次,必须打破禁忌,把高云峰推到前台——给患者悬壶疗骨。不然,一切还都是纸上得来,很是肤浅。

  一位阔太太在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却整天与患者“摸摸扯扯”的,很另类,但郭灿若也顾不得那么多的闲言碎语了。记者问生活在郭家大院的93岁的李秀珍老人,解放前她是否见过高云峰给人看病,她说:“只听说过,没见过。我们那时大门都不让出,高云峰看病在大门下,病人都在外面排队,我怎么能见到呢!”

  “你们不嘀咕她?”记者问,李秀珍老人只是笑。看病奶奶与做饭奶奶

  高云峰大约是在1930年代中期开始坐诊的。

  她一天到晚都忙着看病,后院虽有仆人打理,但也不时出些问题。

  1936年,有杨姓夫妇带着6个孩子(后又生一个,共有7子)从安阳逃荒来到平乐村投奔亲戚,希望找个落脚的地方。经人撮合,杨家的大女儿、才14岁的杨玉峰嫁给了郭灿若先生。

  结婚那天,杨玉峰穿的是旗袍。兴奋再加上苦孩子从没穿过这种束缚人的衣裳,她还摔了一跤。

  “啥结婚,就是买丫鬟。”杨玉峰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卖给他,在婆家,我站住了脚。”

  其实,站住脚的不光是她自己,还有她的全家。她的爹娘与弟弟都来到郭家,弟弟还上了学,后来成为人民教师。

  在婆家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是平等的。“就是没穿过啥。”老人说,“刚结婚的时候,去开封,人家还送我金镯子的呀!”

  老人遗憾“好事”只有这么一次,她的侄女郭艳娟在一旁打岔道:“你还指望人家天天送你呀?就结婚贺喜,送你一次还不够呀!”老人又哈哈大笑。

  女人的天性是爱漂亮衣服、金银首饰。虽然83岁了,还因病截掉一条腿,但当郭艳娟拿出给她买的新袄时,老人马上就要穿,还问我们:“我漂亮吗?”

  老人很乐观,也知道自己在郭家的位置。侄孙辈的孩子调皮,管高云峰叫三奶奶(在家族中,郭灿若排行老三),管杨玉峰叫“花奶奶”;侄孙女辈的,管高云峰叫“看病奶奶”,管杨玉峰叫“做饭奶奶”。

  “你的名字是从娘家带来的,还是在婆家起的?”记者问。

  “在婆家才有的,是他(郭灿若)给起的名。”老人回答。

  几天来,记者苦苦追问高云峰这“另类”与“酷酷”的、非常男性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但没人知道。“现在看来,高云峰的名字,也是郭灿若给起的,他是把高云峰和杨玉峰当姊妹看待的。”和记者同行的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说:“高云峰要行医,必须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能叫什么花呀草呀的。一个女人,在那个男性化的时代想要从医的话,必须有个男性化的名字,唯如此,才叫得响,叫得开,立起她高云峰自己的门户。”

  高云峰这名字,是“医名”。给高云峰起这样的“医名”,足见郭灿若的智慧;给自称“丫鬟”的杨玉峰起了名字,足见郭灿若的“现代”。而这也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郭灿若把正骨家传“托付”给高云峰的原因所在。在郭灿若的心中,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是不会太强烈的。

  高云峰也未另立一代,她和郭灿若都是平乐正骨的第五代传人。

  这也符合她的“二传手”角色。他们的儿子郭维淮,才是平乐正骨的第六代传人。

  但遗憾的是,三下平乐,记者始终都未能“亲近”高云峰当年坐诊的地方——郭家大院的北门楼下。

  郭家大院临街北门楼大门的上方,还残存着黄色的“毛主席万岁”标语。叩门,惊得一只狂犬急切地狂吠,随后,是一个女人不太干净的骂声。

  邻居说,她受过刺激,她是郭灿若最小的儿子郭维璞的夫人。郭维璞虽是正骨医生,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位,他四处给人家打工,现在可能在开封的一家私人诊所里。

  “快60岁了,他爸爸死时,他两岁。后来上学,再后来,三奶奶高云峰被打倒,全家很多孩子都战天斗地了。1981年7月27日,奶奶才平反昭雪,那时他都三十多岁了。他凭着一些家学,四处流浪,找口饭吃。他的孩子教育得也不是很好。”郭艳娟说,“他最苦,过年还找过我爸借钱!”

  郭维璞家的房子,还是郭灿若或者更早的先人留下的老房子,但一切都变了。据说,家里乱成一锅粥,房里都长了草。

  过去门前看病的熙熙攘攘,如今连个人影也见不到了。

  为了探个究竟,经人指点,记者从南侧来到了郭家大院的第三进院落——厅堂(第二进院落已经被扒掉),想从后窗窥视一下高云峰当年悬壶的地方。

  院落的杂乱是出乎记者意料的:几多枯草,几株枯树;几许青菜,几片雪冰;几许豆角枯秧,还爬在光秃秃的树干上;几根枯木棍架起一个棚子样的东西,横在院子的中央,上面空空如也;几许破砖,搭盖起厕所样的东西,几根圆滚滚的长木,七倒八斜地铺摆在院子内;一只狗在向记者狂叫,很不友善,一个妇人近乎一屁股坐在地上,弯着腰在做什么活儿。

  狗的狂叫,惊动了妇人。嘴里一阵不干净的话语之后,她说的是:“看啥看,有什么好看的!再照……”

  记者想看一眼不平凡的高云峰曾经解除过众多人病痛的地方,但看不到,那临街门楼已被院内的一堵新白灰墙几乎全遮挡了。

  实在不忍心再打搅这位妇人——郭灿若先生的儿媳。

  记者想找郭维璞,但找不到,没有人能确切说出他究竟在哪儿流浪。

  郭维璞是做饭奶奶的儿子,看病奶奶生前很关爱的。

  郭灿若的妈妈(小妈妈)临终前最挂念的,就是这个孙子。“俺婆子是俺伺候的,到死(正骨)医院都没来一个人。”30多年过去了,杨玉峰老人还在争一个理儿。

  她是做饭奶奶,不清楚“文化大革命”意味着什么,但她知道个理儿,那就是俺家灿若的绝技都给国家了,国家也不来看看他妈。

  杨玉峰是郭灿若的遗孀,但她认为自己是郭家的丫鬟。

  做饭奶奶的角色意识很强:“老头跑到上海后,是老婆(高云峰)看病养着这个家。”

  她和高云峰只是分工不同,而这种分工是郭灿若传授高云峰正骨技术的一部分,它对平乐正骨的生死存续至关重要。从郭灿若给她们所起的名字也可看出两“峰”在郭灿若的心里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未完待续)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