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插到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6: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宋伟 杜文娟 去年的一天中午,河南省公安厅门口,几十名群众围绕着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喜气洋洋地吹起了唢呐。他们是邓州市郊区的农民,大清早赶几百公里路来郑州,就为把“打黑除恶,执法为民”的锦旗捧给人民警察,献上心底里质朴的感激。 这只是河南创新警务督察后出现的诸多感人镜头之一。 集中督察、跟踪督察、督察自律———河南的创新使警务督察一步到位,真正做到了“一眼看到底”、“一竿子插到底”。 “跟踪督察”是亮点 说起河南警务督察,新就新在制度创新上。其中,“跟踪督察”是亮点。 “他们咋抢占了俺的地呢,也不说一亩地多少钱,就叫你捺指印,你不捺,二三十个打手跟着李敬雷过来……”面对督察队员,邓州市城郊乡金雷村村民李国臣声泪俱下。村民李国清撩起裤管,翻卷的刀疤历历在目,“我不同意,他们上去抓住我的衣服就打!” 去年4月在督察全省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督察队收到邓州市城郊乡村民的控诉状。督察队一行3人,通过暗访,仅用一周时间便摸清了犯罪线索。省公安厅异地用警,将李敬雷等主要犯罪团伙成员抓获。这就是本文开始一幕的由来。另一幕是,由于督察跟踪问责,原辖区派出所所长刘克仪因漏报李敬雷涉恶团伙,被免职。 对厅督察队督察过的一些问题坚持跟踪回访,确保问题解决,这就是“跟踪督察”的威力。 “公安民警不自律,就有督察跟着,查出问题就要处理。”厅党委书记程德民的话掷地有声。去年3月,省公安厅从厅直各单位抽调20余名后备干部充实到警务督察处。他们面对面地询问基层民警,面对面地走访群众。行程20万余公里,走访群众2万人,当场责令整改问题3800个,免去县级以下公安机关领导89人。 牵住警务整改的“牛鼻子” 被督察的公安机关,是消极接受监督还是主动进行整改?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又是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的呢? 对省厅督察认识的转变是经历了一次次磨合后出现的。 “对这一变化几乎所有被监督的警员都深有体会。”周口市公安局局长胡安说。起初,不少警员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对密不透风的监督形式表现得不适应。“这还是思想跟不上,自我要求不高在作怪。”他分析道。与此对应,省督察队雷厉风行,专揭短处,一追到底的工作作风使基层公安认识到不改就得挨处罚,找出差距,尽快赶上才能把工作做好。 “腰板硬,不怕查!”原阳县黑羊山派出所长曹保程爽朗地笑着。督察组走访时发现,群众对他领导的派出所执法工作满意率很高。这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曹”的老公安语出惊人:“我愿意被检查,这样可以使工作再上个台阶。”去年他们所处理的治安案件107起,往年总有那么2到3起因处理不妥闹着上访的,可去年一起没有。 “这可不是小事!”“老曹”给记者算起了明细账:基层公安机关多少存在着辖区大、工作细小、头绪多、警力有限等困难,如果不规范警务,“不作为”就会发生,又容易被基层疏忽。可是“有了督察我们就有了‘医疗队’,专治这些不规范行为。” 针对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2004年8月18日省公安厅、省监察厅发布实施《从严治警执法为民责任追究十条规定》。身处督察第一线的省督察处处长胡杰把“十条规定”形象地比喻成架在公安民警内心的高压线,“它同时为我们公安民警筑起了一道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的屏障。” 省督察队依照“十条规定”,对症下药,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到位的做出“督察建议书”。同属新乡市的卫东派出所所长就因此被撤了职。 俗话说,蛇打七寸。“集中督察”抓住了基层警务整改的症结,态度一经转变,规范警务的路就越走越亮堂。 “落实”、“自律”两担当 “我们督察队员不怕吃苦,就怕督察发现的问题不被重视,查处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秦玉海副省长深有感触地说。 马骁,一位不久前被抽调到省督察队的民警骨干,问起他当督察的感受,他痛快地说了两个“好”:“一是领导好!他们确实在抓落实;二是组织得好!每次集中督察就是打一个战役:厅长亲自点将,各组制定行动路线,督察队协调办公室事先作方案,这都是在极其保密状态下完成的。就是暗访吃苦头也觉得很值得,有干劲儿!我们的工作没有围着会议空转的东西,都可以落实!”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讲完话,他的脑门亮晶晶的。 与此同时,作为监督者的督察队员只有自我约束做到位,才能保障督察队伍的战斗力。 “六不准”工作纪律正好填补了空白:不准在督察工作期间饮酒;不准由被督察单位、个人提供食宿……它被队员们称为警务督察的生命线。 为了保证获得一线督察的真实情况,省厅对督察队员提出“自身硬、自身正、自身净”的要求,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督察队员谈起这些纪律,言语中透着一股精气神。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26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