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终生无悔的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8:46 光明日报

  ——记“全国师德标兵”林崇德教授本报记者 练玉春

  中学时代,他希望自己成为新中国的“詹天佑”,因为老师的一席话,转而立志作一位“人民教师”;他曾是调皮捣蛋学生们敬服的“孩子王”;他投身中国心理学事业,建立了全中国排名第一的心理学科;他培养了51位博士,24位博导;他亲自送走16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15位又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在全国主持青少年学生思维品质实验班,试点学校3000多所,受惠学生30万人;他时时牢记于心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他,就是“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

  “一份神圣的事业”

  初中时学的一篇课文《詹天佑》,让林崇德早早地就为自己确立了这样的理想——要作新中国的“詹天佑”,为新中国建设无数桥梁和隧道。这个“宏伟的”理想督促着林崇德在整个中学时代都始终勤学苦读,要实现铁路工程师梦想。而高中三年级的一堂物理课,却最终改变了他的志愿,也把他送上了另外一条人生轨道。

  当时,年近花甲的物理老师孙众道老先生在课堂上向一个学生提问,这位同学却怎么也回答不上来。这时,比同学还要着急的老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让林崇德终生铭记的话:“同学们,你们就要毕业、考大学了。作为人民教师,我最大的荣光就是听到你们事业成功的好消息;而如果听到的是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我的最大的不幸!”说完,老先生转过身去,留给全班同学一个努力压抑住泪水的背影。

  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林崇德,在填报大学入学志愿表的时候,林崇德满怀激情地把所有23个志愿都填写为“师范”。最后,他顺利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圆了自己的教师梦,并最终成为一位大学教授。

  就这样,中国少了一位筑路架桥、凿山开道的铁路工程师,却多了一位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而林崇德认为:“我选择了一份神圣的事业。”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2004年2月22日,被林崇德教授引为40年教学生涯中“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担任中学第一任班主任时的那个班级的近30名学生,时隔30多年后,一同来到北师大看望自己的恩师。旧日的学生纷纷讲起当年被林崇德老师关爱呵护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而参加这次聚会的林崇德的研究生们告诉这些“师兄”、“师姐”:“到现在,林老师仍然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首位。”

  正是凭着这样的师爱,他从当中学教师的第一天起,对所有的学生都真心关爱。当时,他所在的中学,学生打架成风,号称“打遍北京无敌手”,他接手的班级中,光在公安局“挂号”的就有10多个。对这些学生,林崇德没有撒手不管,也没有呵斥怒骂。他放下教师、班主任的架子,走进学生家庭,认真家访,并且以一场举重比赛震住了班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们,并终于成为这帮学生敬服的“孩子王”。

  作中学老师13年间,林崇德以师爱赢得了学生的敬服;作大学教授27年里,他对自己那些已经是大男大女的硕士生、博士生的爱护依旧。对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林崇德都尽全力去帮助:大到规划学生长远的学科建设,小到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外地学生,为困难学生申请各项补助,甚至于为学生的孩子们吃午饭而操心……。而他也得到了学生们情感上的认同和尊重。

  从1986年开始,林崇德先后送出了16个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或作访问学者,15个学生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如此之高的回国率让有关部门非常惊奇,林崇德教授的弟子们表示:“我们是为了老师回来的”。即便是他惟一留在海外的学生、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张日昇博士也经常回国,并多次为贫困地区捐资助学,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林老师就是孕育这‘根’的土壤。”

  “创造自己崇拜的学生”

  林崇德教授至今还记得《光明日报》1985年9月22日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评论了著名教育家苏步清带来的所谓“苏步清效应”,认为:“并非名师出高徒,实乃高徒捧名师”。当时的林崇德刚刚破格提拔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副导师,“苏步清效应”极大地影响了他。于是,他给自己确定了培养博士生的目标:我的博士生要超过我自己;我学生的学生要超过我的学生。

  不到20年的时间里,林崇德带出了6位博士后,51位博士,31位教授,24位博导;多人业务过硬,已经是学术带头人;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是系、所以上管理干部,甚至有6人已经是校级领导;也有人善于创造财富,资产已经过亿。

  其实,林崇德更愿意用“崇拜”二字来形容自己提及弟子们时的感受。早在他高中毕业时,已经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他写下了诗歌《理想之歌》,其中就有这样一句:“永恒的事业,创造自己崇拜的学生。”

  “他是我们的‘师范’”

  每当林崇德教授讲课或者开讲座,课堂里总是满当当的,他精彩的讲解、深刻的理论阐发、生动的事例,就连一些心理学专业之外的学生也被深深吸引。而同行们都明白:这既是来自几十年如一日对教学艺术的锤炼,更是与专业研究领域多年积累分不开的。

  林崇德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1985年,他协助他的老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创建的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而他主持的北师大心理学学科,在刚刚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20多年间,他发表的160余篇学术论文、16部专著,主编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称得上著作等身;他本人提出的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系统框架和思维认知结构的理论,更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他从1978年就开始主持的应用研究——“学生思维品质实验点”,从最初的两个发展到现在全国28个省市3000多所学校,研究既结合中国青少年实际,提出了有中国实际样本支持的理论构想,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实验点近万名教师、30万学生的能力素质,他也因此被人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这些成就和荣誉,足以让人仰望、让人崇拜、让人懈怠。而林崇德却没有。他还是原来的林崇德,是教师林崇德,是心理学家林崇德。他仍然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仍然隔一段时间就催问学生的论文进度,仍然细致地批阅论文,仍然开课办讲座,仍然担任着有名有实而无钱无利的各类学术顾问。

  林崇德的学问和品行,他的弟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蔡永红副教授这样告诉记者:“每当自己面对种种问题时,总会想一点:‘如果是林老师,他会怎样做?’他是我们默默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他就是我们的‘师范’。”

  当记者问起林崇德教授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时,他却只是说:“教书育人,是我终生无悔的追求。”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