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0:11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毛光烈代市长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4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重要台阶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注重统筹,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和矛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二千亿元,达到2158亿元,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1.7亿元,同口径增长29%,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0.9亿元,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95.7亿元,增长31.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23.5亿元,增长5.0%。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451.4亿元,增长26.3%。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6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3230.7亿元和2603.7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6.6%。

  港口开发实现新突破。北仑集装箱码头四期两个泊位投入试生产,大榭集装箱码头工程加快建设,北仑集装箱码头五期、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港新增集装箱航线22条。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宁波保税区列入全国第二批区港联动试点单位。全港货物吞吐量超过2.2亿吨,增长21.8%;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5万标箱,增长44.5%,跃居全国第四位,增幅连续六年居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业绩。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61.1亿美元,其中出口166.9亿美元,分别增长38.8%和38.2%。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5%。招商引资奋力推进,全市合同利用外资达到4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分别增长20%和22%。对外经济合作巩固发展,全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4.8亿美元,增长30.6%,新批海外企业82家。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引进内资80亿元。

  城市化进入新阶段。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东部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相继完成。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岸连接线工程进展顺利,芝兰大桥、日湖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和老住宅小区整修有序推进。东部新城启动开发,鄞州新城区、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继续改善。

  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中石化宁波石化研究院落户宁波,雅戈尔、波导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全年发明专利达到140件。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9%以上,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超过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各类人才超过3万人。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文化不断繁荣,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宁波大剧院、市游泳健身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和市档案馆建成投用。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群众体育、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职工维权、老龄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有新进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82元和7018元,分别增长11.2%和12.8%。全市共培训失业人员2.9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2.1万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6万个,帮助7.1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8%。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34.3万人,实际缴费人数比上年底净增12.7万人;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达到36.5万人,比上年底增加2.8倍,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人数20.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5万人,比上年底净增10.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9%;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底净增3.8万人、13.2万人和3.3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标准比上年分别提高7%和11%,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5%和87%。市三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推出限价商品房5012套,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420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820户。去年人代会确定的八项实事工程较好完成。

  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报告》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展不快,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尚不够协调,土地、水、电、资金等要素供给矛盾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事业基础较弱,投入不足,欠帐较多,城市公共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政府有效调解手段还比较缺乏,侵财型犯罪案件有所上升,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不快,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工作水平亟待提高,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毛光烈代市长强调,所有这些困难和矛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支农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增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10万亩,完善粮食安全应急机制。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个,重点扶持100家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水平,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及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步伐,全年转移农村人口10万人,实施下山移民2000户。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山区、海岛和革命老区的帮扶力度。

  全面加快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化改造,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力争建成示范村25个,完成整治村250个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和农村康庄道路建设,加快实施“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逐步开展农村污水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加强农业污染源综合治理。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按照“政策导向、资源集约、区域统筹、错位发展”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继续发展临港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带动力,积极申报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加快石化、能源、钢铁、造纸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企业梯队工程,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群体。

  努力增强工业经济活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要素制约,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和社会化生产服务,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继续培育和扶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模具等优势特色行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培育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块状特色经济,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以上。以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为重点,着力抓好10个重点行业和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鼓励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嵌入式技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市级以上各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的25%以上。

  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联动和扩大消费

  《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大会精神,认真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促进产业联动和完善城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口岸服务功能。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吸引更多国内外船公司和货代、船代企业来甬开展业务,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建立快速货运体系,积极培育运输市场。进一步拓展会展市场,全力打造品牌展会。启动进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和外贸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国际贸易采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服务业。

  提升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化,促进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促进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积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型、科技型生产服务。

  改善居民消费服务环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培育连锁超市、便利店、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业,大力培育文化传媒业,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企业,培育壮大体育市场。大力拓展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结构优化,进一步改善投资服务,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375亿元,增长25%。

  努力改善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投资力度,努力保持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整体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度投资计划的落实。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对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和28个市级特大型重点投资项目,要专人负责,重点突破。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岸连接线、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大榭集装箱码头、机场飞行区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基本建成北仑集装箱码头四期、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积极推进北仑集装箱码头五期、象山港通道及接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50万伏宁海变、甬东变和22万伏虹桥变等电网工程。继续推进“一大四中”水库和境内外引水工程、鄞东南甬新河项目建设,力争建成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和溪下水库,开工建设姚江东排工程。

  切实强化投资服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强化对投资的调控和引导。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不断储备、生成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相关规划,抓紧做好项目的向上衔接和申报工作。千方百计解决项目供地问题,积极做好供电、供水等要素保障工作。

  扎实推进内外联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报告》指出,要坚持外向带动战略不动摇,努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积极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切实增强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开放型经济的龙头作用。

  大力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扩大本地产品出口,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比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国际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条款的应对能力。确保全年外贸自营出口增长20%。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国(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以世界500强企业、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为主攻方向,加大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工作力度。继续办好重大经贸活动,高水平推进新一轮开发区规划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以上。

  切实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努力扩大国际工程承包,着力推进境外实业投资。加强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交流,扩大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全面开展对内合作,扩大长三角区域协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力做好“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大力引进国内投资,确保实际到位内资不低于去年水平。

  努力加快口岸扩大开放步伐。深化实施新一轮口岸“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服务效能,拓展口岸经济腹地,完善揽货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宁波空港对外籍飞机开放和北仑集装箱码头四期的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口岸竞争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

  《报告》指出,要全面加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壁垒,推进政事分开,进一步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完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增资扩股,积极促进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加大垄断、公用性行业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供气、公交、排污等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广泛吸纳市内外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加快水利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企事分开、管养分离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的监管。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做好市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制。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及其它相关制度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体制改革。

  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

  《报告》指出,要以东部新城建设为抓手,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加快副中心城市、中心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切实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骨架,提高区间通行能力。增加一批公共停车泊位,努力缓解新建小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商贸区和居住区的停车难问题。加快建设城市防洪、给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大工业供水工程,启动中水回用工程,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步伐。全面启动东部新城建设,积极实施和义路滨江休闲项目、鄞奉路片区改造,推进江东、江北核心区建设。深化余慈组团规划,加快鄞州新城区、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慈溪杭州湾新区、余姚姚北工业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科技园区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副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以中心镇为载体,加快农村供水、供电、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近郊农村、中心镇传统农居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探索农民宅基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撤村建居。

  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规划监管,创新完善规划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城建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努力改善执法环境,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新机制。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大市容市貌整治、环卫保洁和巡查力度,加强城区内河水环境治理。

  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全面实施《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启动甬江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重点区域、行业综合环境整治,加大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鼓励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整治小区占绿毁绿行为,中心城区新增公绿100公顷,人均公绿达到11.5平方米。

  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繁荣

  《报告》指出,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和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多渠道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2%。切实抓好中小学师资培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加快宁波诺丁汉大学建设,实施宁波工程学院迁建。重视解决外商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不断加大帮困助学力度。

  加快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着力培育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性人才培养,不断优化高素质人才创业环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预警及应急体系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人畜共患疫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高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抓紧实施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妇儿医院扩建和市中医院、急救中心、鄞州人民医院迁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流动人口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弘扬城市精神,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实施“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启动宁波博物馆、老年大学等项目建设,做好科技馆、群艺馆、艺术剧院总部、天一阁书库、宁波书城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市美术馆建成开放。积极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

  加快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整合城乡培训资源,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20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帮助1万名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办法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办法,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力争达到10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9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力争达到75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重点对象参保率达到75%以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着力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争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和实际救助额度分别达到城镇水平的60%左右。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助医帮困力度,支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灾工作响应制度,积极开展困难帮扶和社会捐助活动。

  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报告》指出,要以“平安宁波”建设和“解难创优、爱心帮扶”活动为抓手,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加快建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和稳定机制,依法保护和调节各方面的群众利益,加大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的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商品供应,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努力保障中低收入阶层和来甬创业大学生住房需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全面延长公交车晚间运行时间。基本完成老小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启动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加大公共安全管理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健全治安社会化防控网络,坚决扫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千方百计遏制“两抢一盗”等侵财型案件上升势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努力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加快建立以110为龙头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提高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切实维护被征地人员和拆迁户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能力

  《报告》指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把提高行政能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不断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水平。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和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评比达标活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完善工作报告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效果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各级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廉洁从政,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