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武汉六中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三成尖子生“心病”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0:31 武汉晚报
武汉六中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三成尖子生“心病”多(图)
  图为江汉区红领巾小学的一堂心理课,让学生尽情“发泄”。(记者 金思柳 摄)

  被忽视的强势群体

  经过智商测试,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较高。事实上,在学校、在班上,他们也是班干部、好学生;在家里,他们是父母引以为豪的骄傲。

  他们是人们口中的“好孩子”,成绩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像花一样绽放在他们的生活中,时刻听着表扬、赞叹。忧虑、烦闷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然而,日前结题的武汉六中《资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却打碎了这个传统观念。报告通过对597名资优学生的调查,得出近三成“好孩子”有明显心理问题的结论。

  其中,不能良性竞争,由嫉妒发展为的敌对情绪占第一位,另外,强迫症、紧张、焦虑也是高发病。

  好孩子是人不是花,他们一样有着成长的烦恼。由于他们的榜样性和受重视程度,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对家庭、对社会的杀伤力更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一群被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强势群体。

  我们解剖的几个案例,来自武汉六中《资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由武汉六中特级教师张爱姣、副校长谢汉生领衔,该校50多名教师参与研究,历时近4年。

  孩子的背后是家庭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的张爱姣,是武汉六中特级教师,从教几十年。她在课题研究中,提出了若干个案的解决对策,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对付一类通病。但是,她提出的最关键的一条是,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好孩子是“人”不是“花”。不是拿来炫耀、骄傲,或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

  再优秀的孩子也是人,甚至,越优秀的孩子,碰到的诸如良性竞争问题、淡看学习成绩问题、愿与同学合作的问题等会更多,更尖锐。

  因为是尖子生,在人们看来总是一好百好,他们的问题常常得不到重视,更无法排遣。这些积怨已久的问题,往往会在大学里集中爆发。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在昨日硚口区第一轮课改会上,崇仁路小学提出七种成功教育习惯被认为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这七种习惯是:遇事持积极态度;重要的事情要先做,即统筹方法;双赢的思考习惯;协作增效的习惯;换位思考的习惯;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不断学习的习惯。

  但是,张爱姣老师有一个忠告,任何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都还是小问题,关键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这样一个话题。

  为何有人比我更优秀?

  小杨,13岁,尖子生,英语科代表,在主持、音乐上屡获大奖。

  然而,他曾先后两次把班长和另一名尖子生的书、参考资料,扔到阴沟和窗外平台,让失主“望而可见,捡而不得”。

  另一次,他在帮老师收取口语训练费时,私自截留公款50元。事后,还爽朗地帮老师分析“案情”,甚至建议老师用刑侦手段破案。

  原因分析:

  这是“双面人格”,有明显的敌对情绪。

  小杨的爷爷、父亲、叔叔共同经营着大规模的家族生意,父亲下海前与母亲均为武汉某著名高校教师。

  他习惯在舞台中央受人瞩目,对抢走他风头的人有强烈敌对情绪,如班长和另一名尖子生。

  父母都重视他的尊严,鼓励孩子“向自己的目标努力,不管别人怎么说”,却忽视了孩子的谎言,忽视了教孩子如何良性竞争。

  母亲喜欢打着聊天的晃子教训人,小杨只能佯做快乐地应付,以免母亲唠叨。他似乎全无发泄的渠道。

  对策:

  研究者与小杨面谈五次,让其吐出怨气。

  家访两次,与家长沟通,注重孩子的竞争心理。

  让小杨与被他扔书的尖子生同座,体会受害者的心情。

  在班上召开“双赢与双输”班会。

  经过一年的辅导后,小杨性格有较大改观。

  我为什么不能总是最好?

  小冬,男,14岁,初三。尖子生。

  他不能容忍自己在学习成绩上的丝毫退步。常常抱怨自己太笨。

  近一段时间,怀疑其他同学晚上“开夜车”学习,因此不愿睡觉,进而发展到烦躁,不安,甚至打砸家里物品,凌晨3点起床自虐等,精神近乎崩溃。

  原因分析:

  这已是强迫症的明显表现。父母离异,一直寄宿。从小愿望是长大了多挣钱,不让母亲受气。视成功为生命的小冬,每天都处在唯恐不能成功的阴影中,生怕因成绩不佳不能愉悦他人。

  母亲为小冬的成绩备感欣慰,却没有意识到他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

  对策:

  研究者与他书信来往,让他学会发泄。

  鼓励他当班干部,参加社会活动。

  帮助他学会笑与幽默,以此减轻压力。

  改变环境,安排外向、活泼的同学与其交往,鼓励他参加文体活动。

  两个月后,小冬情绪得到控制,成为一个阳光男孩,成绩也非常稳定。

  我没有空闲的三分钟!

  女生小塑(化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尖子生,曾获得过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二等奖。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与除吃饭睡觉外,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超过三分钟。一次班主任为班干部人选问题与她谈话,她不停地看表,后自言自语说,三分钟到了,转身就走。事后说,与老师谈话太浪费时间。

  她极少参加集体活动,连小组清洁卫生,也以各种理由拒绝。除询问学习问题,她从不与同学交流。连与把她从小带大的外婆久别重逢,她也冷冷地说外婆太罗嗦,耽误她的学习时间。

  原因分析:

  因为成绩好,她在任何地方都是别人学习的榜样。进入中学后,因其他方面弱,她渐有强烈的挫败感,并随之对环境产生强烈对抗。她对学习的痴迷,不是爱学习,而是借这个外衣,来掩饰自己的挫折感。

  家庭因素也很重要。母亲对她是“百事可不做,唯有读书高”,甚至帮她请假不做清洁。名牌大学高材生的父亲则说,有些学习诀窍不要告诉别人,教会徒弟会饿死师傅。

  对策:

  这是一个辅导失败的案例。七次面谈没有挽回小塑的心理健康。她的性格到初三发展极端。去年中考前夕,由于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放弃了复习备考。

  (文/记者 鲁珊)(来源:武汉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