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悬念影像的代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03:47 人民网-江南时报

  颜子悦

  曾发誓要将电影拍得像小说的特吕弗感慨道,如果说英格玛·伯格曼让“电影不亚于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希区柯克理当跻身于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堡等“焦虑”艺术家的行列。

  1956年,英国电影大师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抵达巴黎。在法兰西影迷的心目中,希导与法国的让·雷诺阿、意大利的费里德里·费里尼等大师同属一个重量级,引来一大帮媒体记者,自然在所难免。希导一眼就认出了人群里的两位青年才俊,弗朗索瓦·特吕弗和克劳德·夏布洛尔,他们是代表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前来采访的。希导带着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和风趣对法国小伙子说道:“先生们,每当我看见放在威士忌酒里的冰块相互碰撞时,就会想到你们两位!”

  大师何以一见到特吕弗和夏布洛尔就用威士忌酒里相互碰撞的冰块来指称他们呢?这还得从头讲起。

  1955年冬天,肩负着法国《电影手册》采访任务的特吕弗和夏布洛尔,走出圣莫里斯制片厂黑暗的放映厅,一边兴奋地谈论着刚刚看过的希区柯克的影片《捉贼记》的片断,一边走向不远处的酒吧,他们将在那里等候希区柯克的到来。刺目的阳光令他们略感眩晕,谈论的话题让他们心情愉悦,于是步伐开始豪迈起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两人跨进了齐胸深的水池,动作一致的程度就像奥运会上的水上芭蕾。

  几分钟后,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水池的才子们全身哆嗦、牙齿打颤地出现在希导的面前。希导看了他们一眼,又另约三人当晚在雅典广场饭店见面。特吕弗很无奈地接受换时间的事实,因为他向来声称自己与希特勒或萨特的习惯相仿,绝不喜欢晚上七点以后陪大老爷们闲扯。

  希导后来向人追忆这两个法国大记者落水后重新出现的场景时,情不自禁地添了些油,加了些醋:特吕弗换上了警探的制服,夏布洛尔改披神父的长袍。从此以后,希导在晃动杯中威士忌酒里泡着的冰块时,特吕弗和夏布洛尔跌落水池里的窘态就会让他止不住在心里暗自“坏笑”一下。

  玩笑归玩笑,这两个日后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里呼风唤雨的“冰块”,曾参与奠定希导大师地位的壮举。换句话说,希导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被提早确立,应得益于当年法国《电影手册》里的三员大将:特吕弗、侯麦和夏布洛尔。

  特吕弗于60年代中期多次采访希导,后编写成《希区柯克论电影》一书,被欧美评论界誉为“研究希区柯克电影体系的‘标准文本’”。侯麦和夏布洛尔也联袂撰写了《希区柯克:44部影片》的专著,后来夏布洛尔在自己拍的一部影片里还让其中的人物装模作样地翻看这本书,表达了对希导的敬意。

  能让新浪潮的三位大师级人物在年富力强的时期放下手头上的诸多事务,关起门来为自己著书立说,在电影史上实属罕见,这是希导的魅力,也是希导的福气。

  想当年,特吕弗还是《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人时,就凭着自己手中的一枝笔,“灭”了不少影人,让拍“优质”电影的人丢了饭碗。然而,特吕弗却一直为希区柯克在好莱坞不受重视的境况而愤愤不平,他甚至认为在60年代中期的好莱坞,惟有三位导演深得大卫·格里菲斯的影像要领,他们是擅长拍类型片的霍华德·霍克斯、西部片的代表人物约翰·福特,还有就是让好几代影迷心甘情愿端坐影院、体会一惊一乍感觉的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如今,他们三位皆已在电影圣殿里稳坐大师交椅,享受着经典大师的荣誉。

  特吕弗意欲发起与希导的对话,旨在改变希导在美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形象。应该说,特吕弗早已达到这一目标,甚至远远超出这一目标。放眼望去,当今全球还有哪位知识分子会羞于谈论希区柯克呢?曾发誓要将电影拍得像小说的特吕弗感慨道,如果说英格玛·伯格曼让“电影不亚于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希区柯克理当跻身于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堡等“焦虑”艺术家的行列。

  特吕弗在此指出了诸多大师级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所体验的焦虑心态,或者说焦虑心态的体验对艺术家创作的深刻影响。

  青少年时代,希区柯克孤独的身影时常被伦敦的一片浓雾所笼罩,伦敦浓雾制造的阴冷潮湿令他刻骨铭心,而天主教家庭带来的压抑和沉闷,更是加剧了他性情的内向、敏感和羞涩。常常袭上心头的莫名的焦虑和恐怖,又让他不时钻进伦敦东区的影院里,暂时忘却现实的一切,去体验影像所制造的梦幻。喜好独处的他小时候惧怕黑暗,尤其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有件事令希区柯克终身难忘:四五岁时,父亲给他一封信,命他送到警察局长手中,局长读罢信函,突然把他带到一个小屋子里,希区柯克根本记不清楚是待了五分钟还是十分钟,但局长对他说的那句话让他永志难忘:“这就是对坏孩子的惩罚。”希区柯克的老爹也不怕把孩子吓成痴呆!老听人说“小时候胖,不算真胖。”但孩

  子小时被吓过对他的人格成长有何重大影响呢?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最起码希区柯克孩童时受到的惊吓,而且是家长、警察局长等权威人士联手上演的一幕惊悚剧,对大师产生了既深且远的影响。大师把骨子里所体验的孤独、焦虑、惊恐、不安等童年经验,一股脑儿整体打包转化为悬念惊悚的影像,让好几代影迷心甘情愿地跑进黑暗的影院,饱受大师鼓捣出的东西的惊吓。

  大师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在警察局里蹲过点,对伦敦早期各色各样希奇古怪的案子情有独钟。

  若干年后,在少年管教所呆过的特吕弗惊叹道:“使我感到无比震撼的是,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所有的场景都拍得像凶杀的场面,而那些凶杀的场面又都像爱情场景。他的影片将比其他任何影片更加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特吕弗没有看错,也没有说错,希区柯克的确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

  今年元月,由美国电影史学家LouisGiannetti教授撰写的《认识电影》又推出第十版。该书的各种版本都无一例外地介绍、分析了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

  诚如特吕弗所指出,在希区柯克的影片里,爱情与死亡的主题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希导的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皆为英俊潇洒的绅士和艳丽动人的淑女,有了他们的存在就有了情感的纠葛,而这类如泣如诉的风流韵事又是在死亡的巨大阴影下展开的,看着英格丽·褒曼、格蕾丝·凯莉、琼·芳登等疑似天使、冷艳无比的偶像,在银幕上遭受情感的折磨、听任命运的摆布、感受死亡的威胁,影迷们不油然生起怜香惜玉之情才叫怪事。男主人公的大智大勇、化险为夷就更让影迷们产生移情、发生认同,弄得自己好像同女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似的。总之,影迷们看希区柯克影片时,总是不由自主地迷迷糊糊做起梦来。

  希导一生的作品共有50多部,电影史学家非提不可的,有揭露窥视者与被窥视者心态、也把观众拉进去窥视的《后窗》,有反映“迷失身份女性”题材的《眩晕》,该片被评为电影史上“十佳影片”之一。另外,《西北偏北》更是影迷们力捧的至爱,片中帅哥格兰特被追捕的若干场面至今可圈可点。

  希导片中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诸多出人意表的悬念设置和富于象征的场景设计,都是全球电影专业影片分析课的教材。

  拍摄于1960年的《惊魂记》里浴室杀人的那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场景,已成恐怖片经典中的经典。英伦影评人NeilFulwood撰写的《改变电影的100个暴力镜头》,将这一镜头作为封面。同时,希导的《群鸟》也开了电影史上“灾难片”的先河。1979年,希老在轮椅上迎来了他80岁的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希导接受了好莱坞友人的祝福和礼物。临近晚会尾声,老爷子忽然抖起了精神,从轮椅上站起来,对着惊讶的来宾说:“此时此刻,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才是我最想要的礼物!”

  次年的春天,希导留下许许多多奉献给世人的影像礼物——那些都是包装典雅而精美的恐怖,绝尘而去。

  希导走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984年,一直视他为良师益友的特吕弗,在爱妻芬妮·阿尔丹的怀中永远合上睿智的双眼。

  但愿两位大师在天堂里继续谈影论像……

  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代表作

  1946年《美人计》

  加利·格兰特与英格丽·褒曼在这部影片中创造了影史最长的一吻。

  本片是希区柯克作品中爱情比重最大的一部,被评为“希区柯克电影的登峰造极之作”和“制造电影悬念的一大典范”。

  在希区柯克执导的所有黑白片中,他本人最喜欢的正是这部拍摄于1946年的《美人计》。

  1960年《惊魂记》

  无数观众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再也不敢去浴室洗澡。这个经典的“浴室杀人”场面共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但其恐怖效果却因蒙太奇、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

  希区柯克对这一场景的要求是:“挥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银幕,冲出电影。”

  1963年《鸟》

  这部群鸟袭击人类的故事如果不是影片中营造紧张气氛的精彩手法,恐怕很难看出这是一部希氏作品。希区柯克作品中常见的谋杀、犯罪,在影片中都没有出现。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影片的成功。心理学家看出了弗洛伊德,环保主义者强调鸟与人类的共生关系。悲观的人们哀叹世界末日,乐观的人们看到了结尾处的天光。希区柯克,还是一如既往地面露神秘的微笑。

  《江南时报》 (2005年01月27日 第二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