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富豪一掷千金为“心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09:06 解放日报

  50分钟心理咨询服务,开价1200元。

  然而,被“心病”折磨的富豪,依然趋之若鹜。25日上午10时,太原某公司孙总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此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副主任丛中教授,正等着他的到来。电话中,传来丛教授忧虑的声音:“像孙总这样身家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亿的富豪,我们中心每月都要接待30人次以上,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受着各类心理问题的煎熬!”

  他们不开心?

  睡不着觉,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甚至连厕所都不想去,以至于尿床!北京某IT公司陈总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这让记者听起来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丛教授看来却很正常:“这是一种典型的抑郁症症状。”

  这位50刚出头的陈总,早年和几个小兄弟一起吃泡面、熬夜编程序,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经历了兄弟分家、二次创业等一系列变故,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一天,陈总突然发现自己不管如何努力,公司业绩始终在原地徘徊,挫败感油然而生;又一天,陈总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装修好的别墅,却成为女友和他人幽会的爱巢……双重打击下,他终于支撑不住,一个月下来足足瘦掉9公斤。

  对这一病例,丛教授向记者条分缕析道:对失败的恐惧,对亲情的渴望,使陈总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和挫败感。而这种抑郁状态,仅靠心理疏导不行,还得进行药物调节;仅治疗一次两次也不够,至少要坚持一年半载。

  于是,专门为富豪解决“心病”的咨询机构应运而生。丛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咨询中心,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共同组建,崔玉华等国内赫赫有名的心理学专家都在这里坐镇;中美合资的和睦家医院旗下也有一个心理治疗中心,服务对象专门针对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当然,富豪们所要支付的费用也不低,心理咨询治疗每50分钟需要500元至1200元。

  据了解,上海的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也提供相关服务,中心负责人林紫透露,在该中心进行咨询和治疗的人群中,高端消费者占到85%,其中25%是企业家。

  “心病”案例多

  针对富豪的心理治疗业的火爆,也说明富豪们正面临着极大的心理、精神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正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侵蚀他们的健康。有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有记录的就有1200多位中国企业家自杀。

  企业家自杀,已成为一个日益凸现的社会问题———

  上海某大型企业老总方某,因抑郁症于1993年跳楼自杀,时年59岁;贵州某酒业老总陈某,任该酒厂厂长15年,1997年在酒厂被兼并前夕举枪自杀;广州港澳中心李总,在烂尾楼出售前夕未能熬过,于2003年跳楼自杀……

  这还是早期的。最近,就在2005年1月1日,身价过亿的山西鑫龙稀土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某跳楼身亡;仅3天后,陕西省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某,也被发现在西安市城区某大酒店房间内自杀身亡,据称这位被2003年《新财富》杂志列为中国400富人榜第98名的亿万富豪因婚姻失意,已独居酒店一年。

  林紫透露,前不久,有一次专门针对中青年企业家的调查,受访对象中竟然有5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企业家群体还有“讳疾忌医”的共性,很多人在面临问题时,并不愿意寻求帮助。这也有数据为证,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企业家中,超过90%选择自我调节,只有不到10%的人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另一项调查也显示,年薪100万元以内的人,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则越来越不能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对此,有专家评说,对拥有大量财富的人,财富是一种压力,患得患失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守财意识”和悲观的“财富观”。

  让“阳光”进来

  有这样一个案例:来自福建的张先生,在加拿大和福州都有自己的企业。表面上,他的生活体面而开心,可是他却患有中度心理障碍:有飞行恐惧症———登机时甚至小便失禁,有艾滋恐惧症———不断体检不断验血,有焦虑症———终日担心自己的财产会被亲戚瓜分……

  “张先生的病因很典型”,林紫说,“家庭和事业严重失衡,害怕失去财富,甚至价值观迷失等等,都导致他的心理负担过重,整日处于空虚和焦虑状态。”

  根据多年研究,林紫把富豪“心病”的根源分为六大类:事业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如亲情、友情、爱情)的缺失;自我要求太高,很平常的失败竟导致极端的自我否定;对成就的偏执;价值观的迷失;缺乏安全感。

  林紫强调,在上述六种病因中,最核心的还是价值观的迷失。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富豪,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了,可是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在的心理咨询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富豪的精神压力,但要彻底解开“心结”,还需要富人自身转变财富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找寻人生价值。

  现在,张先生的生活已有了很大改观。在专家建议下,他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还收养了两个孩子;远离了失去财富的恐惧,他不再夜不能寐;在给予的过程中,他逐渐品味到高尚的快感……张先生大为感慨:“一个热心慈善事业的富人,是不会有心理问题的,因为慈善的阳光充满了他的心灵。”

  本报记者吴长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