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人大代表提议案建议在华师设特殊教育专业 培养针对残疾人的教育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09:58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东省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仍有5000多名,大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上学,按规定应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市、区)有97个,但现只有43个县(市、区)有特殊教育学校,且大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昨日,郭德勤等11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改变特殊教育落后状况的议案》,建议加大特殊教育发展资金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施“二免一补”,即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阳江揭阳尚无特殊教育学校

  据统计,目前广东7~15岁适龄残疾儿童42933人,在校残疾儿童35259人,其中在全省68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学生7767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27492人,平均入学率82%,比“九五”期末提高了近10%。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或通过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学习等接受中高等教育。

  但广东残疾人特殊教育仍然明显滞后于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只是处于中等位置。而上述义务教育阶段所统计数据主要为盲、聋、弱智和轻度肢体残疾儿童,大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上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仍有5000多名。目前全省只有43个县(市、区)有特殊教育学校,且大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阳江、揭阳两地级市至今尚无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两市的几千名盲、聋、弱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上学成了一个突出问题。

  普通高校未设特殊教育学院

  代表们还指出,目前,广东省特殊教育体系出现断层的现象,全省至今基本没有残疾儿童学前班,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没有一所开设残疾人普通高中教育,没有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设立特殊教育学院,甚至连一个残疾人专业班都没有。残疾人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升学的机会很少,残疾人提升素质的渠道严重阻塞,残疾人要实现“大学梦”更是困难重重。此外,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教育质量也让人担忧。根据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备比例1∶3或1∶4的标准,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备比例高达1∶5。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水平的老师不足三分之一,而普通学校的老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主要原因是广东省目前还没有一所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不足造成教学质量的低水平。特别是大量“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情况更令人甚为担忧,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无法及时得到特殊帮助,学习效果很差,变成“随班混读”或者“随班就坐”。

  对残疾学生“二免一补”

  代表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因此,代表们建议加大特殊教育发展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确保将特殊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特殊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加强教育扶助力度,参照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海南等地做法,根据广东省的经济条件,建议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施“二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高中以上残疾学生实施就学优惠扶助政策(减免收费或一次性资助等)。其次是加紧进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要认真贯彻落实“地级以上市办一所盲人、聋人学校,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原则上办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相关政策,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标准。特别要求揭阳和阳江两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在今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在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

  建议华师建特殊教育专业

  代表们指出,还应建立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办学前班,各级残联开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训练项目要同时开展学前教育,其师资纳入学前教育管理序列。各地级以上市要选择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或特殊教育学校开办1~2个残疾人特殊教育高中班,至2008年,全省残疾人高中班要力争达到30个、近1000名在校高中生。选择1~2所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全日制的、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班),增加残疾人上大学机会。同时建议在华南师范大学建立特殊教育专业,每年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全省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知识,以适应随班就读教学的需要。(本报人大报道组)(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