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浙输出民工的土家族村民心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10:32 新华网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河东、新力两村向浙江省输出了大量民工。记者前往采访,被当地的现状所震动——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27日电在民工家乡,大量民工外出后,留守老人、孩子对他们的企盼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对两个向浙江输出民工最多的村——河东、新力村采访,村民们对此的回答几近一致:希望人们善待民工,尽量让他们在外多赚些钱,早日改变家乡面貌。

  用打工赚来的钱修路

  画面:农产品运不出去,大白菜、萝卜除喂猪外,整片地烂在梯田上,让人看了心痛。

  有7000多人口的河东村,曾是当年贺龙同志战斗过的老区,去年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村支书张世林认为,贫困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公路,汽车进不了山,独轮车上不了村,农副产品全靠人扛骡驮。

  来河东村前,我们无法体会什么叫山高路远。地处山梁上的河东村,农产品至今运不出去,大白菜、萝卜除喂猪外,整片地烂在梯田上,让人看了心痛。

  路是河东人心中长久的痛。56岁的张世林说,等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来过年时,村两委要商量劈山修路计划,并于今年开始实施。目前,修建村级公路计划已上报县、市,有关部门准备出资100多万元。但修成公路,至少还需150万元,村党支部决定在村里开个动员会,鼓励回乡民工出钱出力。

  在德清打工的周奎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向张世林“请战”:利用回村探亲的这一个月,把回乡民工组织起来,为修路做点工作。老周表示,村事比家事大,外出民工要勒紧裤腰带,把带回家的钱多捐点出来,先把路修好。从慈溪刚回来的张书、王中林等在外务工的党员还与村干部商量,准备组建民工服务公司,在春节期间搞技能培训,把河东民工这块品牌推介到浙江去,让更多的人到外面赚更多的钱,回来投资修路。留守孩子让人愁

  画面:3000多人的新力村,如今只剩上千个老人、孩子在家,连妇女也跟丈夫出去了。留守老人、孩子让人愁。

  出门在外的民工,既要每日辛苦工作,还要牵挂着家里的留守孩子和老人。回家的一些民工说,这样的日子,有时简直是一种“折磨”。

  新力村民刘际美有两个儿子,都在义乌做泥工。儿子三四年没回家,农活都由老人一个人干。村民们都说:“刘大妈种粮真不容易。”

  刘际美每天背着竹箩上山,张罗家里0.2亩田和0.6亩地。去年庄稼收成好,打下的粮食全家人够吃了。孤身一人在家的刘大妈说,自己并不感到寂寞,但挺想儿子的,今年不知他们能不能回家来?儿子也孝顺,刚托人捎来些浙江土特产。

  不久前,听说父亲病了,作为独子的焦连军扔下工作,从杭州赶回新力村,一面照顾70多岁的父母,一面种田,被村里老人称为孝子。焦父说:“连军回来是对的,没他,家里种的庄稼就收不起来。”现在,焦父的病已好了,正催促儿子回浙江。

  据了解,3000多人的新力村,如今只剩上千个老人、孩子在家,连妇女也跟丈夫出去了。夫妻双双在外,给留守在家里的孩子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

  67岁的蔡明贵对此很担忧。蔡老汉两个儿子带着媳妇在浙江打工,家里只有他和两个孙儿。这几年,村里留守孩子的素质开始下降,有的一两天外出不归,有的染上小偷小摸习气,还有的逃学到城里……蔡老汉说:“在外打工的村民,在外面的生活已经很苦很累,还要担心留守孩子的教育,够难为他们的了。”

  孩子懂事也许是外出民工最大的幸福。在长江边修了一辈子船的周礼立老人,儿子外出务工,他种粮与育孙两不误,去年地里收成4000多元,大孙子周攀考上了初中。周攀说:“爸妈在外打工很艰苦,我的学费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才对得起他们。”

  把浙江等地好做法带回家乡

  画面:病了都硬“挺”着,结果越“挺”病越多,等到病重,送到山外的县医院,一次就得花上几千元,造成村民因病致贫。

  多年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不仅改变着家乡的经济面貌,还把发达地区推行的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做法带回家乡。

  民工李建琼说,10年前,她与大姐李建素等八姐妹外出打工,直到今年才回家来看看。尽管每年都寄钱给父母,然而,这次回来再也看不到母亲了。她说:“现在才明白,解决养老问题,才是最大的尽孝道。我今年要拿出3000元钱,替父亲办理养老保险。”

  在民工的带动下,河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有起色。张世林说,目前,河东村有66位老人参加了人寿保险。投保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在外打工的儿女提供,老张预计,春节时还会有更多的民工回来,到时帮父母办养老保险的会更多一些。

  村妇女干部陈洪素认为,河东人难以脱贫的另一个原因,是村里缺乏集体经济,合作医疗无法开展,村民病了都硬“挺”着,结果越“挺”病越多,等到病重,送到山外的县医院,一次就得花上几千元,造成村民因病致贫。

  为此,外出打工的村民去年回家时曾提出,要向浙江等地农村学习,搞大病医疗统筹。村两委经过一年工作,现已有上百名村民参加了大病统筹。

  希望善待民工

  画面:在新力村,多数村民仍住在破旧的木楼、砖房里,偶尔看到两三幢新楼,也是在浙江当小包工头的人家造的。

  9年前,刘明利到温州打工,只带了500元车费和一袋饼,那500元钱是他当年种大米和苞谷的收入。在人均一分田、四分山地的新力村,村民家庭的收入想涨得快些,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在城里打工的民工收入能涨一点。但9年来,小刘的工资仅涨了90元,连结婚的梦也不敢圆。明利的二嫂想造间新房,但没几万元无法开工,因此二哥明胜也跟着到浙江打工,去年赚回4000多元。尽管钱不多,但二嫂很满意了,这是去年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

  周奎的家庭收入在联合乡也许是最好的。12年来,周奎在浙江打工赚来10多万元。去年收入2.5万元,除去平时的支出,拿回家1.6万元。但周奎说,从民工角度看,希望浙江的民工工资能涨一点,好让村民家庭收入也能多些。

  3天的亲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里乡亲父老的善良、纯朴和勤劳,从他们到浙江打工队伍正迅速壮大中,能领悟到山里人对致富的渴望。

  临别时,河东人通过李建琼向我们提出一点“要求”:希望把这里的真实情况告诉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人更多地了解山里的农民,善待民工,多为他们提供帮助,这也是在帮助山区改变贫困面貌。(洪加祥朱旺龙)(来源:浙江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