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扬党旗在巅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04:58 大江网-江西日报
  ———记省地调院党委书记兼西藏区调队党支部书记谢国刚
高扬党旗在巅峰(图)
谢国刚同志(右)和西藏区调队队员在西藏藏北工作区。吴敏摄

  一个常人以登上一回青藏高原而感到自豪;可对于五年来要连续每年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上工作100多天的人来说,又需要何等的气概与勇气。你可能认为这只是攀岩者问鼎的杰作,却不曾想到,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江西地质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西藏区调队的30多名铮铮硬汉。

  走近这群人,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经历,让人的心灵深深震撼:永恒的信念和伟大的精神为他们撑起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天空,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他们获得了永不言弃的勇气。在这群汉子中,一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同志为这个集体树起了永不倒下的旗帜风范,他就是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现任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兼西藏区调队党支部书记谢国刚。

  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战胜自然险境首先要战胜自我

  走进藏北高原,在海拔5300米以上的“生命危险区”进行细致而繁重的地质科考工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命随时面临死亡的侵袭!

  谁都惧怕死亡,但共产党人从来就因为热爱生命而敢于同死亡作战。因为他有不屈的信念作精神的骨骼,他有科学的力量作能量。

  高寒、缺氧、迷路、陷车、疾病、后勤保障困难等艰险,时时伴随着队员们的每一天。谢国刚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意识到越是有困难,越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晓之以理。谢国刚向队员们反复宣传进藏开发西部的重大意义,“我们是为填补藏北基础地质的空白而来,为开发祖国的西部而来,为造福藏族同胞而来,我们代表的不仅是江西地矿队伍的形象,而且还代表着江西省的形象,大家一定要当好汉,绝不能当逃兵”。

  动之以情。他把尊重人、关爱人、理解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每次野外踏勘前,谢国刚都要仔细检查队员们的给养物品和联络设备,决不允许队员独行,强调集体行动的极端重要性。2001年6月的一天傍晚,当外出回到驻地的谢国刚得知一个组的吉普车陷入了冰窖中而未归队时,顾不上一天的疲劳和饥饿,立即叫上4名队员,带上救援物品赶去营救。晚上11点多钟,当他们赶到陷车地点时,却没有看到车和人,这可把谢国刚急坏了。他一面组织架设电台联系,一面组织人员四处寻找。可是,直到次日凌晨2点多钟,仍没有获得任何进展,此时气温已下降到零下18摄氏度。近20个小时没有进食,大家又冷又饿,汽油也所剩不多。无奈之下,谢国刚只好和大家挤在车上坐到了天亮。第二天,当回到驻地看到被陷的车和人员已安全返回时,大家以泪洗面相拥在一起。大家心中明白,既然来了,不仅要活着回去,更要满载而归,这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为队员们树立建功立业的榜样

  困境中磨砺斗志,而榜样的力量使这种磨砺成为大家乐于接受的挑战。为鼓励队员们战胜自我,为江西增光,谢国刚在工作中总是走在前,干在先。

  格尔耿是藏北地区海拔高达6600米的雪山,山上终年积雪。在海拔5000余米地区填图时,谢国刚发现有矿化滚石。为了找到这一矿化的原生露头,谢国刚执意要一直往上追。因为危险,队员们都劝他不要上。可谢国刚仰视着巍峨的雪山说,“关键的时候,人要比马爬得快,比鹰登得高啊!”结果,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他徒手越过雪线,攀过一道道光滑陡峭的冰川与深不见底的冰谷,硬是在山顶找到了风化露头。而此时的谢国刚虽已嘴唇青紫,胸闷得无法说话,但他还是坚持着敲下一块又一块宝贵的矿石标本。

  2003年7月的一天,暴雨不停。他前去接应一辆外出踏勘的牵引车。由于河水水位高,牵引车在穿越河床时不慎陷入淤泥中。为了尽快解救车辆,谢国刚不顾刺骨的寒冷,毫不犹豫地扛上枕木踏进了湍急的水流,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纷纷扛起工具冲进河中,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把沉重的牵引车“牵引”上了岸。

  常抓学习不放松,使队员们永葆战斗的热情

  越是艰苦,越要保持高昂的战斗激情。激情从何而来?谢国刚深深感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是激发热情的源源动力。

  在艰苦的环境里,谢国刚带领支部全体同志过好党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利用汽车到1300公里外的拉萨买给养的机会,买来报纸杂志,组织大家学习。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谢国刚常常利用工作之余给队员们讲课;高原上每次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成为激励非党员队员的最好教育。

  2000年,队伍首次进藏。在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因为高山反应,一大片队员倒了下来。谢国刚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如果我们不能战胜困难,困难将把我们打败。他召集支部委员紧急碰头后,召开了党员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再大的困难,党员要首先顶住。在党员的带动下,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了,大家互相鼓励着,没有一个后退。

  5年来,进藏队员由21名发展到39名,党员队伍从11名扩充到16名。如今,不管是地调院的职工,还是区调队的成员,大家都为西藏之旅而备感自豪。因为,这支队伍中有引领他们团结奋进、成就事业的“主心骨”。(李阳本报记者黎军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