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山遗址:万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09:17 解放日报

  新闻提示

  :2001年和200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县博物馆,已对上山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挖掘,挖掘面积达700余平方米。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了四大惊人发现:一,上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约9000年—1.1万年,上山遗址的发现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二,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保存丰富栽培稻遗存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三,遗址内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在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器型十分简单,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其中以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最具特点,反映了与原始农业紧密相关的经济生活模式;四,中国迄今发现的万年以上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以洞穴、山地遗址类型为主,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这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种全新选择。

  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决定今夏对位于金华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15亩的遗址已被划线保护起来。

  石磨盘:曾是弃之野外的宝贝

  在离浦江县城7公里处的黄宅镇渠南村,住着40多户周姓人家。一个叫周林登的7旬老人告诉记者,周姓祖先在这里有120多年了。

  令周林登想不到的是,去年10月,省城来了3位考古专家,在他家一住就是3个月,每天起早摸黑到家北面100多米远、不到3米高的上山里掏着。年底,考古专家中一个叫蒋乐平的,郑重告诉周林登一个秘密:一万多年前,有人在他家前面的上山生活。“哇!一万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种稻谷、狩猎?”秘密不胫而走。

  其实,名不见经传的渠南村,“池塘里的水很深”。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向记者介绍发现上山遗址的曲折过程:

  上世纪80年代,渠南村因砖瓦厂取土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塘山背遗址,列为县级文保单位。2000年10月,考古队在其西边发现墓葬区,很快在其北边200米处又发现上山遗址,被命名为塘山背遗址的“北区”。

  那时,大家都为发现这个钱塘江以南第一个良渚文化特征的墓地兴奋不已。2001年新年刚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组织了一次考古发掘,一共发现并发掘了40余座墓葬。出土文物经鉴定有4500年之久。

  从“北区”出土的都是些石球、石磨盘之类的东西,专家对它们比较陌生,觉得它们再原始也不过6000岁。蒋乐平回忆,他那时脑子里还存在以浙东北平原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分布区)为中心的想法,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南区墓葬的寻找上,没有花更多时间来消化现在看来十分了不起的“上山遗址”。

  当时,他脑子里的最深印象是,遗址出土这么多石球,在浙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非常另类。他给记者讲述一个“寻宝”故事:“北区”出土一些很大的“砺石”,有一块实在太大,太重,就弃之野外。后来,有个别专家提出砺石中存在着石磨盘的不俗见解,并将石磨盘与原始的农业采集经济模式联系起来。在“石磨盘”概念的启发下,考古队员一拍脑袋:那块扔掉的大砺石会不会就是石磨盘?大家赶紧又花大力气把它找回来。

  2002年6月,上山遗址出土的四片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进行年代测试。2003年的2月初,收到从北京大学寄来的四个令人惊讶的测年数据。这一测年数据,纳入与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6000年)、跨湖桥遗址(距今8000年—7000年)相一致的年代序列中,上山遗址的年代距今1.1万年—9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2004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带领国内考古专家来到上山遗址,专家们肯定了遗址年代的久远性,并认为其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

  水稻壳:稻作史上溯2000年

  在浦江县博物馆,经专家指认,记者在出土的陶器胎体上,看到明显的稻谷颗粒遗存。这些一般人视而不见的稻谷遗存,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到了1.1万年。

  当时,考古人员一看到稻壳遗存,眼前为之一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博士对陶土、稻壳进行测试,经植物硅酸体分析显示,确定属于栽培稻范畴,而且是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长江下游地区相继发现和发掘了河姆渡、罗家角、草鞋山、崧泽等与稻作有密切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特别是距今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的发现,震撼全世界,为中国稻作起源地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之后,在湖南、河南和江西发现了时代更早的稻谷遗存,但因数量较少,内涵不足,影响不大。本世纪初,萧山发现了跨湖桥遗址,通过浮选法采集了千余粒稻谷和稻米颗粒,经鉴定,这是一些经过人类驯化的古栽培稻。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史上溯了近千年。

  现在,上山稻作遗存的发现,又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史上溯了2000年,表明长江下游在水稻栽培史上毫不逊色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专家:开启区域新石器时代

  蒋乐平说:上山遗址的发现,是长江下游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他解释,年代本身就是突破,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是一个文化上自成体系、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地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跨湖桥文化都诞生于这一地区。因此,说起对中华文明形成所做的贡献时,往往将长江下游地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

  然而,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必然有个源头。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断言,如今,源头找到了,上山遗址就是。比如,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陶技术就可以追踪到这里;以成排木柱支撑起来的干栏建筑是河姆渡文化的经典杰作之一,在上山遗址也发现了成排木柱构成的建筑基址。可见,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优势地位,早在一万年前就已经确立。

  本报记者邱曙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