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于魁智李胜素畅谈艺术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0:32 辽沈晚报

  掌声不断,笑声阵阵。昨日下午4时,我国京剧舞台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的于魁智和搭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当家大青衣李胜素如期出现在本报主办的“2005年于魁智、李胜素沈阳京剧票友会”上。两位艺术家的到来使在场的所有读者兴奋不已。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票友会热烈异常,明星热线响个不停。于魁智最后说,回到家乡的感觉真好!

  NO.1现场

  喜出望外:老中青票友大联欢

  昨天下午的辽沈晚报“辽沈有约心动QQ吧”从下午2点就开始热闹起来。原定下午4点开始的票友会现场,下午2点多就已经有很多忠实的票友赶来,不到3点,QQ吧就坐满了读者,其中年龄最小的票友只有17岁,是名中学生。下午3时50分,于魁智和李胜素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提前赶到现场,刚走进大厅,在场的所有读者立即起身热烈鼓掌,连续不断的掌声让于魁智和李胜素连连向大家表示感谢。而面对如此的热烈场面和本报装修一新的QQ吧,于魁智落座后第一句话就说,票友太热情了,QQ吧太漂亮了!

  热线传情:明星热线传递问候

  众所周知,于魁智、李胜素,这是当今中国京剧界最有号召力的两个名字。两位艺术家和在场读者以及在“明星热线”另一端的读者畅谈了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沈阳市铁西区文化馆的杨女士第一个将电话打到现场,她的母亲和于魁智的母亲是老友,她代替母亲请于魁智向母亲问好,并表达了自己对京剧的喜爱之情。于魁智对家乡父老的关怀十分感激,并真诚地说了句:回家的感觉太好了!

  争先恐后:合影签名留作纪念

  本报的票友会为现场的读者留出了与于魁智和李胜素两位艺术家合影、签名和单独交流的时间,记者刚刚宣布可以合影及单独交流,读者们立即跑到台上争先恐后地与两位艺术家合影,一位没带相机的读者急得直跺脚,最后在一位同来的素不相识的票友那里借了相机,与于魁智和李胜素合影,之后千叮咛万嘱咐,并留下了双方的电话和地址,以得到合影,这位读者告诉记者,他要将合影留作永久纪念。

  NO.2交锋

  精彩交流之一

  中学生提议:京剧应该走进校园

  在现场的读者中,17岁的女孩王晨年龄最小,但她的问题却最受于魁智、李胜素和在场的人们关注。王晨是名中学生,她对于魁智说,她的业余时间都是与京剧相伴的,但自己身边的同学却很少有喜欢京剧的,她给于魁智和李胜素建议,让京剧走进大、中学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于魁智激动地说,有年轻人喜欢京剧,说明了京剧的艺术魅力,也说明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但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的话,必须有足够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同时,京剧本身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但是,京剧目前面临着有的传统剧目过长和编剧创作人员太少的问题。于魁智和李胜素都认为,有的老剧目应该进行浓缩,让精彩的东西更加发扬光大。他们的观点得到了在场读者的一致认可。

  精彩交流之二

  京剧的前途会越来越好

  最近,于魁智和李胜素特别繁忙,每次记者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于魁智的手机都被转移到了小秘书台,而他们关机的时候不是在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就是在各种剧场进行新年演出,2月份他们还要在北京率中国京剧院二团演员为戏迷献上一道大年期间的京剧盛宴。于魁智告诉记者,这么繁忙的工作其实也证明了京剧表演艺术在我国仍旧占领着重要的舞台位置,虽然京剧表演艺术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但他仍旧相信,通过努力,京剧的现状和前途会越来越好。

  精彩交流之三

  京剧与电视剧创作大不同

  于魁智还回答了京剧创作与电视剧创作的不同。对于这一点,于魁智十分担心,他说,有的人创作一集电视剧剧本就可以赚到几万元钱,而京剧面临着新剧剧本创作人员少的困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京剧的剧本写出来之后要经过研讨和反复审核修改,最后才能进行表演,这个过程较为复杂,时间较长,这使得京剧幕后创作人员减少。

  精彩交流之四

  扮演梅兰芳是我的突破

  去年,于魁智在北京京剧院的大型史诗交响京剧《梅兰芳》中,成功地扮演了梅兰芳大师,一度成为演艺界关注的焦点。昨日,于魁智在谈到这段经历时说,扮演梅兰芳是我的一次突破。刚开始接这出戏时,一些观众,包括我的家人都觉得梅兰芳大师是唱旦角的,他生活中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我生活中的性格有一定的反差,但我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师心灵的沟通,去体会大师的精神和境界,所以我力求在神韵这方面去着力刻画。

  于魁智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那次扮演梅兰芳的收获很大。那时,我看了大量的梅先生生前的照片,揣摩他当年塑造的人物,的确令人叹服。

  NO.3幕后

  于魁智的幸福生活

  于魁智出生在沈阳,从小就进入梨园,而他的夫人梁以薇则出生在香港,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两个人远隔万里,成长环境、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却走进了一个家门,难免暴露出各方面的不同,一个吃惯了西式大餐,一个爱吃东北炖菜,一个四季都要开着空调入睡,一个一开空调就受不了,但他们却一直和和美美,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于魁智告诉记者,他和他夫人的结识全部归功于京剧艺术,是京剧让他们走到一起的,也是京剧让他们幸福生活到今天的。

  回家的感觉太好了

  于魁智从沈阳走出去,到现在已经在外闯荡27个年头了。但是每次回到老家演出都有不同的感受。实际上,除了父母和妹妹搬到了北京之外,于魁智的姑姑、叔叔都在沈阳生活。所以每次回来,就算再怎么忙也不会忘记与家人团聚。他说:“我觉得回到家乡表演异常亲切,而且会感到非常放松。这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16岁离开沈阳的,一晃27年都过去了,家乡发生的变化也让我惊喜。”

  李胜素的艺术之路

  新春京剧晚会已经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文艺舞台不可缺少的岁末大餐。于魁智和李胜素刚刚参加了2005年大连迎春京剧晚会,并演唱了完整的《四郎探母·坐宫》,之后又赶到了湖北省参加湖北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的录制。忙碌的生活,对于李胜素来说,已经越来越习惯了。李胜素被业界公认为梅派最佳传人,为当今梅派之佼佼者,被全国广大戏迷、观众称为形象美、唱得美、做功美、庄重美。她的舞台演出给人们极大的美的享受。李胜素在现场谈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她说,在研究生班认识于魁智老师的时候,就已经很喜欢京剧了,从那之后,就和于魁智成为了搭档,每年演出都要几十场。李胜素告诉记者,她和于魁智搭档的最深体会就是,于魁智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凡事都要做得最好。

  NO.4 呼声

  于魁智呼吁降低票价

  在现场交流阶段,于魁智和参加活动的票友进行了倾心交谈。很多票友认为,经常有很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但是,看京剧的人多半还是工薪族,这样,面对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票价实在难以接受,票友认为,票价过高阻碍了京剧的普及和发展。对此,于魁智表示同意,并向社会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政策,限制高额票价。于魁智说,自己在北京演出的时候,票价确实太高了,从580元、680元到880元,使得很多戏迷无法承受。他建议有关方面,应作出努力,不要让票价成为阻碍京剧发展的“拦路虎”。

  票友呼吁把名段拍成电影

  很多票友提出,能否把精彩的京剧唱段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于魁智和李胜素的银幕风采,同时也丰富了京剧艺术的传播方式。

  从本报离开后,于魁智和李胜素就立即赶往电视台录制春晚的节目。明日上午9时30分到10时30分,他们还将在沈阳兴隆大家庭共享大厅签售专辑。于魁智和李胜素在作客活动的最后,希望通过本报向全省的父老乡亲拜个早年!他们会经常回家看看的!

  首席记者孙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