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为“鸡肋”的春节晚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00:39 红网

  春节晚会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新民俗,是一种新的年文化。把春节晚会称为新民俗新的年文化自有其道理。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人们围坐在电视机旁,共同品尝这除夕节目大餐,应该说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在古代,别说平民,就是皇帝、富豪等达官贵人也无法享受这种眼福。那时的科技落后,除夕夜也就是多点几根蜡烛罢了。如今的电视发展很快,多数家庭都有电视,春节晚会的节目一到,只要打开电视机,那热烈的场面便立马呈现在你的眼前,吸住你的眼球。

  我是春节晚会的热心观众。每年春节晚会,我都从头看到尾,生怕漏掉一个节目或一个镜头。四个多小时的节目,我一气呵成地看完,决不含糊。看完之后,还要玩味一阵子,再做一番评论。春节晚会的确成为我的一种渴望、一种需要,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然而,在观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雷同”的春节晚会的时候,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伤感,这种失落和伤感与年俱增。我的一个朋友说,春节晚会成了“鸡肋”,食之乏味,弃之可惜。我也有同感。

  我感到我越来越来被动了。一年一个除夕夜,这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意义显然不比寻常。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除夕夜一家人要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地乐一乐,玩一玩,述一述,应该是亲情大融合的时候。但我发现,有了春节晚会后,电视成了主角,我们都成了看客,电视在热热闹闹地过春节,而我们似乎是在看过人家过春节,过春节和看春节完全是两码事。春节晚会使我们由春节的主角变成了旁观者。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悲剧呀。我们热衷于围着电视过春节,电视正在改变春节的内涵。

  春节本来是大家的春节,是全身心投入的团圆节,是参与,是交流,是关爱,是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可由于春节晚会节目横在大家当中,我们应有的亲情交流、沟通反而被冲淡了。我每年都到农村老家过春节,在除夕之夜,老父老母一再劝导我不要用眼睛总盯着电视,大家在一起包包饺子,唠唠嗑。有时,我真的从心里掠过一种愧疚之感。我隐隐地发现,电视在除夕之夜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阻隔了亲情交流,会迷失了春节的本意。

  每年春节过后,大家都要发一阵子牢骚。说春节晚会不尽人意,说节目质量如何如何。而春节晚会的主办者,强调的是大家众口难调,要让每一个人满意那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春节晚会办得很不错了。它是由全国的最高水平的演员表演,以最令人喜欢的节目门类出现,以最宏大的场面展示。这样的节目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其质量是很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不满意呢?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节目质量,而在于节目的性质。春节晚会从客观上剥夺了人们感情发挥和亲身参与的机会。它办得越好,人们就越不满意。人们看到,电视上的春节虽然很热闹,但现实中年味却很薄,电视代替了不应代替的东西。那么人们看完电视,自然会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不满就自然产生了。春节晚会实质上是一个看似热闹实际是冷清的民俗。

  作家冯骥才在《春节晚会是跛足的新民俗》一文中说:“传统的民俗都是主动地参与、去表达,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就用多么大的劲儿表达与发挥。人在民俗中始终是一种主角,但在电视前,却成为看客,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年的情感与愿望无法充分表达与释放。电视的性质有悖于民俗的性质,这便是人们对春节晚会‘年年不满年年看’的最根本的心理理由。”我很赞成这一观点。其实,凡事都有其内在规律,民俗也不例外。民俗讲的是参与和表达。谁主动谁高兴,谁被动谁无趣。由此可见,我们对春节晚会有一个平常心才是,如果寄希望太高,想在春节晚会上找到真正过年的滋味,恐怕是水中捞月。(稿源:红网)(作者:牟丕志)(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