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研制新型教辅用具 1600万元转让费吓跑投资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13:25 新华网

  大学生研制出新型教辅用具 1600万转让费吓跑投资商

  南京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姜益波花费数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一套有助于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概念尺规”,并于2004年10月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一专利成果的市场前景目前已被多方商家看好,然而由于姜益波的期望“出手价”达1600万元,远远高于目前买方所出到的300万元最高价,转让成为难题,而姜益波又因不识市场水性,怕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愿意自行投产,一时间,一个好端端的专利成果就这样“捂”在了手上。

  这种情形在专利人中间并不少见。有些专利持有人甚至表示,宁愿专利烂在实验室里,也不愿低价出售。那么对于诸多专利成果来说,究竟怎样的价格才算合理?专利人与商家对市场前景的认知又应当如何争取客观?这种普遍存在于专利人与商家之间的心理误差,会否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快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大学生发明获国家专利

  这一专利的雏形,来源于姜益波在姜堰中学就读时的小创意。为了学习数学的方便,他开始自发地把一些数学中常用到的一些基本图形进行归类,共找出了92种,并总结出了每种图形可能会有的题型、解题思路与考试要点之类。

  后来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展与深度,他的总结范围也由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与函数。对于90%的数学知识都与图形有关的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掌握这些图形的相关规律,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鉴于目前多数学生使用的数学学习辅导工具还限于圆规与尺子之类,远不似英语学习那样有了很多便捷软件,姜益波认为,他还可以把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与学习实践结合,进行更好的改进,以方便其他更多的中学生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便捷方法。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就读后,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大学老师的支持,老师建议他好好开发,然后再进行专利申请,这样一来便可进行大幅的市场推广,从而方便更多中学生了。

  他把92张图形制成硬纸片,背面配上了每个图形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说明,并在图形表面贴了一层膜片,使用者可以结合题目需要在图膜上随意画一些辅助线条,解题后再擦去即可重复使用。到后来,姜益波称,只要看到那个图形,他就可以设想出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绝大多数题型,这让他的数学学习得心应手。

  至2004年10月,历经两年多的专利申请、公示、批复阶段,姜益波这项名为“新概念尺规”的研究成果终于顺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资质认证,被确认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类型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与此同时,一些有意投产的商家也闻讯而来,希望能尽早地将“新概念尺规”真正引入市场。

  据姜益波介绍,他所倾向的合作方式,是希望商家一次性买断他的专利产权。至今已有好几批次的商家来与他洽谈。第一批次中,最高价开到了60万元,至今为止开价最高的,是上海一家公司,愿出价300万元独家买断“新概念尺规”的生产销售权。但姜益波认为出价太低,且对方也在做市场调研工作,一时看来,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很小。

  高价难卖,自行投产又怕风险

  到目前为止,姜益波在申请专利上的经济投入,就是制作样本时的纸张数百元、专利申请费75元,外加今年的知识产权保护费285元,经济投入的总费用不足千元。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在此期间要收取逐年增多的专利保护费。对于这些,姜益波未表示多大担忧。

  他对“新概念尺规”给出的预期价格是1600万元。他的预测方式是这样的:按全国有1亿中学生来算,至少会有30%的中学生来买这种有助于学习的产品,而产品成本很低,可以实现1000%的利润,也就是每件可以卖到20元至30元,这样一来就可实现利润8亿元。按他获取2%的市场价值来算,就是1600万元。姜益波认为这种测算方式已经是比较保守的了:“作为数学学习的辅助用具,我这项专利的市场前景一定是非常好的!我拿1600万不算多。”

  但目前并无商家愿以此高价接下这一专利。这让姜益波开始设想另一条道路,即自己投产并进行推广。他甚至也咨询了一些相关的营销人员,之后又却步不前了:“我也不懂市场推广的窍门,如果这东西操作得好,可能赚的比1600万还要多,但也有可能赚不到那么多……所以还是希望把专利卖给别人,让那些懂生产销售的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站在专利人的角度,姜益波看到的是相当乐观的8个亿的市场价值,可一旦换成自己去投产,他又有了顾虑,如果两者中和一下,是否可以与商家取得一致的意见呢?姜益波目前还无法调整自己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我懂技术,把东西搞出来了,他们懂经营,就能把东西卖出去。这尺规真是对学生太有帮助了,肯定能卖得很好的!”

  数学家:技术含量并不高

  姜益波打算自行投产时,曾向江苏省数学理事会会长、东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宋增民先生咨询。宋增民先生也向省内一些地区的数学教研员们详细了解了“新概念尺规”的投产前景。

  据宋先生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数学教学研究员对姜益波的这项专利的性能较为看好,认为这一专利产品确实会给广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方便,节省了不少作图时间,同时也便于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地掌握。研究员们希望能快点看到产品为学生们使用的这一天。

  但作为第三方的数学教研员们认为,姜益波开出的1600万元价格过于乐观。市场空间固然存在,但究竟有多大还很难说,还需要商家的努力开拓。这可能要比姜益波研制出专利来付出的精力多得多。此外,由于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较薄弱,目前出版物市场的盗版现象较为严重,打击难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商家的最终利益。而这一“新概念尺规”虽然是好东西,但技术含量并不高,说穿了也没什么,姜益波也就是比别人先想到了而已。他们认为姜还是务实些的好。否则长期耽误在自己手上,一是牵制了自己的精力,往大的方面说,也是耽误了广大的中学生。再者,也有可能过两年又有更好的学习辅助工具问世了。

  专利人“自恋”并不少见

  而这种因为价格谈不拢而导致专利成果迟迟不能产业化,甚至最终被淘汰的事情,在专利人当中并不鲜见。

  记者从省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早在1982年时,一位专利人发明了一种集防身与实用为一体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腰带”,专利申请下来不久,就有商家来找,并相继有人出到1万、3万元的专利买断价格,该专利人嫌价格低。结果几年一过,更多新兴的类似产品问世,他的专利便无人问津了,他又舍不得丢掉,就这样一直交了10年的专利保护费用,直至失效。而这位专利人手上其实还有不少其他的项目,因为资金短缺,也无法继续进行。扬州一专利人也曾于1995年研制出一个“电话自动拨号”的装置,以便于年老不便的居民紧急时使用。专利申请成功后,有不少商家来找,一时专利转让价格如开拍卖会般由2万攀升至20万,该专利人一开始倒是有几次觉得价格差不多了,决定卖掉,可后来见价格一直在升,就开始“待价而沽”了,结果再也没等到理想中的最高转让费,曾经出价20万元的商家经过市场调研后,也不愿再吃这回头草了。两年后,有一企业建议他以技术入股,拿20%的净利润,他一算又觉得可能连20万都不到,又放弃了。结果到1997年,市场上就出现了比该技术更为先进的电话便捷拨号装置了。不久前南京也有类似事件。某高校教授研制出了一种可以将红酒过滤成饮料的“滤膜”,可使得原本酒精含量12%的红葡萄酒,经过滤后酒精浓度下降到5%甚至1%以下。这样就解决了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群体享用葡萄酒的后顾之忧。该教授对此技术的开价是5000万元,并表示这是对自己知识产权的维护,且此技术的市场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可是商界对于这一天价并不认可,且类似技术早几年前,国外已经有人应用。该教授自己也联系过一些单位进行洽谈,目前皆是高不成、低不就。但该教授还是相当坚定:“我宁愿专利烂在实验室里,也不能把它给低价卖掉!”

  专家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

  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并不偶然。记者了解到,目前并没有较为权威且客观的单位来对众多的专利产品价值进行评估,一些民间评估机构的不规范、为利所趋也难以获得专利人与商家的信任。而单纯专利人与商家的接触,则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因此造成了诸多科技成果迟迟不能发挥效力服务社会,不能不说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有专家指出,在专利类别中,发明专利是价值最高的,也是所占份额最少的。而更多的则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比如外观设计专利,只要稍微改换一下物品的形状,就又可以申请一个新专利了,其技术含量并不高,专利人的投入也有限,往往也就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已。

  此外,专家认为专利市场前景即便再好,也需要更多的生产经营与流通领域人才去开拓。现在一些专利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只盯着最乐观的一个方向去考虑利润,通常又不愿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去与企业共担风险,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做市场推广,却向将来要付出更多的商家要求高昂的转让费用,如此过度的“敝帚自珍”,往往会把个好专利等成了明日黄花。

  为此专家建议,在公正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还未建立、市场上知识产权保护力量相对不足的今天,一些专利人对于自己研发的产品也不宜过于高估,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资金回收了,才有实力去做出更多的研发成果来服务社会。

  现行专利转让的几种方式

  一是委托中介机构。一般来说,专利批准出来后,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中介机构找上门来。但对于已经投入了相当精力的专利人来说,往往不愿意再先期给付中介机构相关费用,且目前政府对于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管还不够,一些不规范的做法与暗箱操作时有发生。

  二是委托专利经纪人代为处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专门领域研发人员一般会选择此种方式,图个省事。他们也愿意承担经纪人的报酬,且成功转让项目时,经纪人甚至还能拿到20%的转让费用。

  但更多的专利人还是通过朋友与熟人的介绍,去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谈。这种专利转让方式相对较为有效,成功率也非常高。但一些成功的专利人也吐露,一旦转让成功,给朋友的报酬也不可少,而且还要注意和企业负责人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必要时甚至要支付一定的辛苦费,因为一般的企业负责人不精通具体技术,他们购买专利的信心,往往来自身边人。

  不少有过多次成功转让专利经验的人一般会告诫其他专利人的是,在转让专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信有人要高价买你专利的神话,因此如果有人让你先付介绍费或其他什么费用时,也一定要慎重考虑。(完)(来源:现代快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