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军民双拥情暖乌鲁木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5:11 中国青年报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已连续5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的乌鲁木齐市,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40多个民族的群众与子弟兵携手共进,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

  难以割舍的亲情

  1月29日一大早,幸福路“拥军餐馆”的老板牙库甫和妻子就来到新疆军区某部新兵连,给刚刚入伍的新战士送来了葡萄干、馕饼,还有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手抓饭。

  10年前,牙库甫还是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困户。那时,为了给患心脏病的妻子努尔尼莎治病,牙库甫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交不起学费的两个儿子也面临着失学……

  是新疆军区某部的官兵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病重的努尔尼莎免费住进了部队医院;官兵们的捐款,使牙库甫的两个儿子跨进了校门;部队腾出临街的一间库房,送来桌椅,帮他开起了饭店。

  “子弟兵是最亲的亲人。”牙库甫说,“我们一家欠解放军的情,一辈子都还不完。”

  在乌鲁木齐,还有很多人像牙库甫那样,用发自内心的真情来赞美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亲人子弟兵。

  市区的二道桥民族巷里,居住着6个少数民族孤寡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儿子”———王学文。

  那年,王学文还是一名炊事班战士。有一天,他上街买菜,正巧碰见在提水的维吾尔族老大妈阿依夏木汉。看到老人步履艰难,他赶忙上前帮忙。从那以后,王学文每次外出买菜,都要抽空跑到阿依夏木汉家里干些家务。他听说同一条巷子里还有几位老人没人照顾,又主动找上门去,挑水、洗衣、做饭、买面,啥活都干。

  从当兵到提干,王学文一直坚持了10多年,也和老人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一年夏天,阿依夏木汉听说王学文要回山东老家探亲,就买了一包方块糖和葡萄干,让他带给家乡的亲人。没想到,王学文已到郊外驻训。老人病重,临终前还念叨着王学文的名字。没能把礼物交到“儿子”手里,成为老人弥留之际的最大遗憾。

  如今,王学文已脱下军装,转业了。可他的战友们接替了他,仍然延续着子弟兵与少数民族孤寡老人的亲情。

  满腔热情送温暖

  乌鲁木齐市复转军人安置量大。在岗位少、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安置政策落到实处,不但安置率达到100%,而且定岗定职。

  乌鲁木齐市的主要领导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一定要想方设法安排好他们的第二次就业。近3年来,全市共安置复转军人3600多人,随调随迁家属子女1300多人,落实军嫂就业岗位400多个,连续2年被国务院和自治区评为“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不搞形式主义,注重点点滴滴,这是乌鲁木齐市双拥工作的落脚点。各级领导对部队关爱有加,各行各业的拥军活动红红火火,智力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出来。全市的1000多个军人家庭服务中心、5000多名志愿者、80个义务兵奖励基金会,满腔热情地为子弟兵送温暖。

  驻乌某部营门前有一处铁路、公路交叉的卡脖子路,路边中巴车乱停乱放,周围小摊贩乱设摊点,经常造成道路堵塞,严重影响到部队执行任务时的外出通行。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听说后,马上召集建委、城建等单位的负责人冒雪来到现场,当场研究解决办法。两天后,这个路段的交通拥挤状况得到彻底改善。

  5年来,驻乌部队先后参加了南北疆通信光缆铺设等100多项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急难险重工程建设,为各族群众做好事160多万件,防病治病80万人次,植树造林500多万株,参加抢险救灾110多次,支援各类物资1800多吨,为“希望工程”捐款146万多元,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时代赞歌。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