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牌照新政威慑力初显 手机厂商上演投资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8:50 新华网

  手机牌照由“审批”改为“核准”细则尚未出台,

  信产部和发改委的两大杀手锏———引入退出机制及设置投资额门槛,已经开始引发手机厂商的新一轮投资冲动。

  昨天,记者从奥克斯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处证实,从2005年开始,奥克斯已经着手将计划中的10亿元手机投资进行落实,以符合手机牌照“核准制”下的投资门槛。而与此同时,一批迫切需要牌照的厂商均不约而同地将投资扩大。

  核准制考验企业家底

  “我们已经从信产部得到确认,手机牌照改成核准制的细则预计在春节后正式出台,新的牌照政策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不再限定手机牌照的数量,但会针对手机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规模设定一定的门槛。”李晓龙表示。

  本月初,从信产部经济运行与发展司传出消息,手机核准制的细则将在本月正式完成,在等待发改委完成后续工作后,这一细则就将正式向各地政府和企业公布。不过,该消息并未获得发改委的确认。

  昨天,记者就此致电信产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健。王立健表示,由于手机牌照核准制是信产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因此信产部目前不能提供核准制的具体时间表。

  有信产部内部人士透露,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关于手机牌照核准制的相关审核权,已经从以往的信产部转移到了发改委手中,今后信产部只负责对具体机型发放入网许可证,企业要获得牌照,必须通过发改委批准。

  该人士称,造成手机牌照核准制从去年7月拖到现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发改委试图对手机牌照采用一定的研发和生产门槛,以把没有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挡在手机行业门外,同时淘汰一批以往靠出租、贩卖牌照为生的有牌照手机企业。

  新政引发投资风波

  出人意料的是,发改委设立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并未能阻挡诸多企业进入内地手机行业的热潮。

  昨天,奥克斯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江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奥克斯对手机行业的规划中,10亿元仅仅是用于生产和研发的投资。而奥克斯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则干脆表示:“只要手机牌照核准制细则一出台,奥克斯将是所有申请者中投资额最大的。”

  有意思的是,类似奥克斯般的投资狂热,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比比皆是。从多方渠道显示的消息称,目前已经有10家企业向发改委上报手机立项申请,其中包括金立、华为、明基、奥克斯、乐华等多家国产和外资品牌。而一旦核准制细则出台,预计提出正式申请的企业将会更多。

  本月初,华为宣布将大幅增加对3G手机的投资,华为手机营销总监徐国祥对外透露,2005年华为将在3G手机上投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研发资金。与此同时,金立通信总裁刘立荣也在面对媒体时宣称,金立前期已经对手机业务投入了2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可以投入的资金超过10亿元。

  在不投资就退出的政策威慑力下,就连原本靠出租手机牌照盈利的企业,也开始转向自主研发和生产。

  1月19日,深圳天时达宣布2005年转向自主品牌建设,为此天时达已经耗资近1亿元人民币,买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的。而与此对应的是,就在2004年,天时达还在向多家企业出租牌照,参与贴牌天时达的企业先后有创维、金正、大唐、奥克斯等多家无牌照厂商。

  投资狂潮后的隐忧

  不过,尽管新进企业正试图通过加大投资,以获得进入手机行业的“准生证”。但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惨烈的情况下,一味地扩大投资,能否获得预期中的收益仍然是这些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多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统计,2004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从2003年最高时的55%迅速下滑到约40%。“手机行业的利润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以往手机牌照洛阳纸贵的背景下,现在不少企业的投资行为,实际上仍然是基于牌照就是资源的惯性,跟风投资的性质远大于理性投资。”有专家表示。

  面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冲动,监管部门试图通过设置门槛,以保证手机行业的企业质量,避免过度竞争的初衷,现在来看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对此,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副司长许勤引用发改委的数据称,仅2004年,我国手机产量约为2亿台,占全球手机产量的一半多。显然,过度投资引发的手机产能过剩,进而带来手机整体利润的下滑,仍然是手机新政背景下,监管部门和手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