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车改革:敢问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9:24 新华网

  新华网贵州频道(记者何云江)公车改革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车轮“黑洞”和特权消费越来越令人深恶痛绝。在根除“车轮腐败”的呼声中,一些地方争先恐后启动公车改革的破冰之旅。各地改革的良好愿望无可置疑,但实施后却往往非议和质疑不绝于耳,有的甚至因社会反应强烈而被迫叫停。如何才能使这场势在必行的改革不背离改革的初衷?公车改革路在何方?

  遵义市汇川区于2004年11月1日在全省率先实施公车改革,即取消公务用车,实行公务交通费用包干,现有公车有偿使用。按照车改方案,涉改人员根据职务和级别,从科员到正县级每月交通补贴费分别从400元到2100元不等,个人购车者享受相关奖励和政策支持。这项改革启动实施两月以来,受到广大公务员的欢迎,社会各界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和支持转变,目前正平稳推进。

  记者日前来到这里,采访了改革方案设计者、公务员和社会人士,以期回答社会最为关心的六大共性问题,探究理性车改之路,最大程度的避免车改负效应。财政:赚了还是亏了?

  节约财政资金,杜绝“黑洞”是车改的首要之义。车改后对财政来说是赚了还是亏了?

  社会广为流传公车使用三个1/3的说法,即“公务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且公车修理和汽油消耗也是消蚀财政的无底洞。这似乎表明现行公车成本中有2/3纯属浪费。

  车改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财政能否节约以及节约多少是有无必要进行车改的首要依据。上面的说法主要是为将公车私用现状形象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但仍然说明公车成本压缩空间之大和车改之必要性。作为成立仅半年的新区,汇川区全区现仅有38辆车,按配车限额标准,全区共需配置83辆车,尚缺口45辆。如果不实行车改,车辆缺口在3年内分批购置,每辆车15万元;每年缺口车辆仍采取租赁解决,每辆租赁费每月5000元;原有车辆更新从第4年起年更新5辆,车辆年折旧率按10%计。以2000年至2003年每台车平均运行费用4.3万元计,为保证公务用车运转,财政支出第一年需855万元,第二年713万元,第3年593万元,第4年新车购置到位后将用523万元。而实行车改后,按每年购买私车人数递增20%计,财政支出第一年仅需369万元,第2年396万元,第3年423万元,第4年只需387万元,每年的节约率分别为56%、44%、28%和26%。即到车改平稳的第4年以后,即使80%的车改对象购车后,仍每年节约136万元,减少财政支出近三成。车改的经济效益无疑是明显的。

  补贴依据是什么?

  公务交通月补贴标准分别为正县级2100元、副县级1800元、正科级1500元、副科级1000元、股级600元、科员400元,与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标准相差无几。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补贴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为公务员变相加薪之嫌?汇川区车改方案出台之初,其补贴标准受到人们纷纷质疑。有人在当地媒体上发表新闻时评《拷问车改补贴》:“汇川区打车5元起价,按处级每月2100元,每月22个工作日计,车改平均每天补贴95元,可打出租车19趟,岂不是坐车‘观光’吗?”

  车改办负责人表示,这些标准主要是按每个职级的工作量大小和购车后车辆使用费测算而得。如正科级干部每年要求下基层不少于90天,工作行程按当地乡镇、村距离测算,则达8000公里,加之平时临时下去调研和到各县开会学习,将达1万公里。按出租费用计需2.5万元,按运行油耗、维修保养、保险、养路费、折旧等费用计,月均需2400余元。鉴于以上两点参照,确定上述各级标准。与其他地方相比,此次公车改革最具创意的作法是公务交通包干费用实行“统分”结合,即按比例分别由单位集中使用和个人直接支配。个人购车的,补贴费用全部发给个人用于支付使用范围内的全部公务交通费。个人不购车的,将补贴费用的30%发放给职工个人,主要用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及汇川区所辖街道办事处和近郊乡镇的公务交通费用;其余70%部分由单位集中,主要用于超出上述范围的出差、租车等费用,超支不补。按此办法,公务人员个人真正能够直接支配的补贴费仅为120元到630元,为公务员变相加新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一位年逾6旬的退休老干部说,个人拿着30%的部分在遵义并不能出门就能打的,稍不注意就不够用了。这种统分结合的车补办法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相信多数老百姓容易理解和接受。群众原来有误会主要是对方案了解不透所致。不过,级差是否合理且最高达每月2100元的确值得探讨。

  工作效率高了?低了?

  车改后工作效率怎样,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会不会有人为了节省交通补贴而懈怠工作?

  按照汇川区车改方案,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不参加车改实行自愿,公检法暂缓车改,而其余区直机关和部门从科员到正科级近250名公务员不再享受公务用车,改乘公共交通工具或私车,真正拿到手的交通补贴并不能出门就打车。

  车改办负责人表示,不少地方车改往往将补贴费用全部发放给个人,导致必要的出差如出县、出地区等交通经费没有来源,给工作带来被动。而我们采取统分结合的办法,不购车者70%的补贴由单位集中使用,可以解决车改中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公务用车取消,排队等车、没车不出门的现象没有了。现在机关有20多人买了私车,由过去的“公车私用”变为“私车公用”,工作效率提高了。在公务活动中,严禁因节省交通费用而出现早退、迟到、缺席等现象。已实行车改的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上述违纪行为1次者,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王文元(区文广局股级干部,已购车)说,过去没有车改前,比较急的工作自己打车都得去,现在有了交通补贴,更没有不去完成的理由,那毕竟是你自己的份内职责。现在自己买了车,就是贴钱该去的还得去,而且出门比过去更方便了。

  富余司机如何安置?

  车改后原有公车如何处理?富余的驾驶员如何安置?不少地方搞车改的一大难题就是公车处理和富余驾驶员的安置问题,有的地方公车由部门和单位领导自卖自买,低价购买,变相假公济私和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地方驾驶员人数众多,包袱重,善后困难。

  车改办负责人说,交通补贴统分结合的办法还为原有公车及驾驶员善后安置创造了条件。由于是新区,汇川在这个方面条件有利。全区原仅有在编正式驾驶员5名,其余全为聘用人员。车改后,租赁使用的车辆30辆车及驾驶员全部退租。原有的30辆车和5名正式驾驶员作为投资,组建车管中心。各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在此租车,费用则低于市场价、高于成本价,以集中使用的内部结算单据支付。车管中心如果驾驶员不够,可向社会招聘。车管中心要逐步向市场化、公司化方向转变。对于全区性的大型公务活动的交通保障,可以租用公共交通工具,经费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区政府审批后财政专项拨款解决。对于原有车辆和驾驶员较多的地方,车改后富余车辆还可以公开拍卖,但车价评估定价必须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不能搞内部协议转让、暗箱操作。公开竞价转让可以向社会拍卖,也可在机关系统内部进行,但不能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否则领导一旦出价,谁还敢竞买。富余正式驾驶员可以报考公务员或转岗,可以买断,接近退休年龄的可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

  此外,如果组建机关出租车队也可安置一部分驾驶员。非正式在编人员则按和约规定解除雇佣关系。(小标题)公车是否会变相存在?

  如何防止车改后“公车照坐”或将负担转嫁基层和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大公务人员和群众对公车改革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是取消特权和阻断车轮“腐败”的必由之路。但人们同时表示担心,车改后会出现一些人变相报销费用和消极怠工等车改“后遗症”,最终使这项改革走过场甚至流产。

  对这一点,车改办负责人认为,车改后所有涉改单位均不保留公务用车,也就不会出现“公车照坐”现象。区委、区纪委还出台了详细的《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责任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例如,规定严禁各级领导干部向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无偿借用车辆或报销;严禁利用职权向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单位索要个人好处;严禁将公车油料转倒给非本单位车辆使用等等。干部到基层了解情况、检查工作,不准让未车改单位派车无偿接送。一经发现,驾驶员和坐车者均要受到处分。凡发现上述违纪行为1次者,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区车辆管理中心的人员有上述情形的,比照执行。

  为使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区委、区纪委还制定出台了《区直机关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纪律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将改革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凡由举报人提供举报材料和证据,经查证属实者,将违纪人被扣发的交通费全部奖励给举报人。举报人还可匿名举报,提供图片等证据和接受奖励的银行帐号,进行不公开身份的举报。受理举报的机关对举报人是否获得奖励应在一个月时间内作出明确答复。喻克仪(区政协副主席、自愿参加车改并已购车):这些禁令条条都是高压线,无论如何碰不得,否则一年的交通费就没了,得不偿失。实行车改近两月来,区直机关已有20多人先后购买了私车。为保护购车者的利益,区纪委还专门作出明确规定,搭乘他人私车办理公务的人员,应将公务交通补贴费用测算后支付给私家车主,具体方案由各车改单位自行制定并经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区车改办备案执行。目前,区直部门已有100余人报名学习驾驶。

  一木能否成林?

  公车改革在形成长效机制过程中,还将面临什么挑战?除汇川区,贵州目前尚无第二个县(区)真正启动公车改车,其周边县、市、区均无车改迹象。这种“孤岛效应”必然会对车改成果带来障碍。

  车改办负责人表示,公车改革的成果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和考验。比如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涉改人员调出怎么办;单位甚至科室间外出办公频率不平衡,如何在交通补贴上体现;事业单位人员涉及技术职称,如何认定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但更多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更大范围内车改大环境的形成。 (新华社专稿)(来源:本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