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谱并不能重振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11:10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曹红蓓

  2003年,梁传岷第一次来到南昌世侄梁洪生的家。4月的天气,梁传岷还穿着棉衣。为了修谱他已经走了一冬,身上卸下的由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宗亲赠送的谱牒资料,足有40斤重。

  “再过半个世纪,如此有使命感的老人还有吗?真正把修谱当作自己事业在做的人还有吗?”梁洪生担心这次修谱可能是空前绝后的一件事。

  历史学家钱杭指出,在中国,家谱会碰到真正的城市壁垒。一方面,大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和忙碌的生存状态不支持这样的传统,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空间,可能是家族文化在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迄今为止,在我国,宗亲组织不能作为合法民间法人社团登记。而一些国家都有许多宗亲社团,比如在新加坡,就有630多个宗亲会形式的法人社团。

  家族群体的生长可以充分地满足其成员的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等本体性的需求,这无疑赋予了其成员的群体生活以积极的意义。家谱在逐渐复兴,在乡土社会中,家族文化以民俗节日的联欢、祭祖、上坟、修祖庙、演戏剧,以及同姓人们之间的经济往来等形式逐渐恢复起来。与此同时,在大城市中,同姓俱乐部也以另外一种新鲜的姿态演绎着别样的家族文化。

  事实上,1949年以后,中国传统的家族组织在经历了3000余年的发展之后已基本湮灭于无形。作为家族符号的家谱,现今它的复兴,是否意味着沉寂多年的家族势力又有复兴的可能?

  有专家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家谱是宗族的记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宗”可以因血缘世系而客观存在,但“族”就不存在了,因为家族完全聚居的形态没有了。城市的分散居住,是对宗族最致命的瓦解。多年计划生育的结果,使家族网络越来越小,对个体来说,社会关系网会成为更加实用的社会资源。在以家谱为代表的所谓宗族文化的复苏中,功利性需求减少,精神需求增加。

  钱杭说:“整个社会发展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历史趋势。家谱复兴的是家族的自觉意识,而不是家族本身。对此,我们要正视它,给它客观的地位。”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