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尚无预防疫情的群流脑疫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11:15 华夏时报

  安徽已经发现61个暴发型(C群)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7%

  本报记者丁华艳吴丽琪报道昨天,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在安徽发现的暴发型流脑近年在北京都有病例出现,但一直没有出现流行的状况。北京没有针对c群流脑的疫苗截至1月28日,安徽已经发现61个暴发型(C群)流行性脑膜炎病例,治愈49人,8人死亡,7人尚处隔离中。发病者年龄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7%。

  据悉,流脑治愈率可达95%以上,但如果对暴发型流脑抢救不及时,24小时之内就可以危及生命。安徽省局部传播流行的正是暴发型流脑,引起该疫情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新发现报告的C群脑膜炎双球菌,这种双球菌可以通过注射A+C疫苗预防。

  北京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该疫苗已于2003年底研制成功,全国只有1家药厂能生产针对C群流脑的疫苗,故调运供应十分吃紧。目前,北京没有这种针对C群流脑的疫苗。

  北京有流脑病例目前尚无流行趋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高燕介绍,流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得到,儿童比较多见,但很少形成大的疫情。目前医学实验室里根据“流脑”双球菌夹膜多糖化学结构和免疫特性将其分成13个菌群。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以A群流行为主,占97%左右,由于A群流脑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A群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国际上流脑流行主要由C群引发。

  C群流脑发病率较小,但致病力强,耐药性也比较严重,C群流脑近年在我国也发生过流行趋势。

  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C群流脑近年在北京每年都有病例出现,但目前还没有出现流行的情况。

  儿童接种的A群流感疫苗这次不太“灵”

  据介绍,流脑早已列入国家流行病免疫计划,因为比较常见的流脑病例为A群流脑,因此北京的儿童接种的多为A群流脑疫苗。

  现在国内流脑预防主要接种A群疫苗,安徽发生的C群流脑疫情,可能和未接种预防C群流脑的疫苗有关。高主任说,流脑疫苗虽然也有交叉免疫,但是A群流脑疫苗对C群的预防作用还是差,而目前C群流脑疫苗还没有进入北京。因此,还不能给孩子们接种疫苗。

  流脑危害性远不及SARS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吴医生提醒说,市民不需要太恐惧,流脑也是呼吸道疾病,除了通过疫苗预防外,还可以通过开窗通气预防。同时,流脑远不及病毒性疾病SARS厉害,因为前者只是细菌性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服用抗菌药或抗生素治疗。关键是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吴医生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去疫病流行区,少去密闭的公共场所。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带菌者和病人,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借助飞沫传播,病人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都会传染,一般传染期不超过10天。

  传染途径:传染途径主要是借助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的飞沫等传播。空气不流通、所在环境拥挤或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是流脑传播的有利条件。

  流行期:流脑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一般规律是11月发病开始上升,第二年的2月至4月是高峰期,5月就开始下降,和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的高发期也比较吻合。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发病,大中城市儿童比较多见,但在偏僻山区,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病。一些地区接种情况不好,也有小的流行。

  临床表现症状:开始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症状,发烧、头疼、呕吐,到了败血症期,有剧烈的呕吐,头疼等症状加重,有的神志淡漠;到了脑膜炎期,高热,全身皮肤有淤点、淤斑,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特别频繁,呈喷射状,有的甚至很快就进入昏迷。

  危害性:这种病如果抢救不及时,24小时之内就可以危及生命。如果暴发型或重型,死亡率比较高。但如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一般死亡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

  六类人不宜接种流脑疫苗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

  2.有高热惊厥史者。

  3.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

  4.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人。

  5.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史者不能接种。打流脑疫苗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是否有过敏史。

  6.如发烧或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也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可以等康复后再补种。打疫苗并不是进了保险箱,流脑疫苗使90%至95%的人群得到免疫,但还是有被传染的可能。所以,要注意在流脑高发期做好适当的保护。(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