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山之石:中国内地地铁票价调研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4:13 人民网-江南时报

  根据2004年8月6日市长办公会的意见,物价部门会同地铁总公司,立即着手地铁票价核定工作,并邀请了部分听证代表参加,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地铁票价情况进行了调研,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执行的地铁票价

  北京地铁开通较早,加上地铁保留着月票,一二号线则采取3元一票制,换乘八通线的4元、换乘13号线的5元。单独地铁月票50元/月·张,与公交车联合使用的80元/月·张。

  上海采取计程票价,6公里起价2元,6至16公里加收1元,最高6元,最长可乘32公里。

  广州采取分(区)段票价制,起步价2元,可乘4公里,每3个区间为一段,每进入下一段加收1元,全程票价6元。

  深圳市去年6月份完成听证会,深圳地铁的方案是3元至7元的分段票价,但物价部门的意见是2至5元的方案,并按方案报市政府审定。(详见附表四)

  制定票价的依据

  北京市地铁已运营20多年,票价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定的单一票价,每次上调票价均报国务院审批,目前仍然保留16万张地铁月票,因此长期低于营运成本运作。2003年财政补贴了2.4亿元人民币(最高年份补贴4.7亿元)。

  上海等市等则依据公众的承受能力、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比价关系(价格略高于空调巴士、低于出租汽车)确定票价。由于各市地铁从规划到建设都由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的,投资的主体往往也是政府,因此政府领导要求在不提折旧、利息、不提大修费用的前提下,地铁营运要保本。多数城市政府采取在地铁建设初期低价划拨部分土地给地铁企业,地铁企业则用经营物业的收入来弥补地铁运营的亏损。有的城市正在积极引进外资、港资参与建设和经营。

  各市确定地铁票价的主要依据有四个:一是体现政府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票价方案尽可能体现政府扶持公共交通的意图,针对不同的扶持力度和补贴政策,确定适度的票价水平;二是考虑公共交通综合价格水平,处理好与常规公共交通的比价关系;三是充分考虑乘客的经济承受能力;四是票价的制定要立足吸引乘客。

  地铁票价变迁史

  北京市地铁一号线八十年代初开始运营,实行单一票价,0.2元/次起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市民收入的提高,逐步上调到目前的3元/次。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1995年开始运营,上海市物价局批准地铁营运公司实行计程分段票价并限定最高价,企业可以下浮。在地铁二号线开通初期曾采取过1元起步价进行促销。三号线开通前,地铁营运公司与交通局拿出了较低票价方案,事先与物价局反复研究、沟通,价格听证会很顺利通过了定价方案。

  广州市地铁一号线1996年定价,由于当时国家发改委尚未出台听证制度规定,广州市物价局召开的听证会顺利通过了定价方案。2002年11月广州地铁二号线开通前,沿用了一号线票价模式,没再组织召开听证会,由市物价局将定价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执行。

  深圳市地铁一号线2004年底全线开通试运营,为确定票价,地铁营运公司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明确了制定票价的指导原则前提下,与物价局的同志一起进行了广泛调研;拿出了按运营时间逐步推进、分段计价的2至6元与3至7元的两个方案;并就两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测算。他们把初拟方案和分析材料汇集成《关于制定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票价的听证报告》,于6月底召开了价格听证会,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分管市长召集的审议会上确定了起价2元,1元进级,5元封顶的方案,此方案已经市物价局上报市政府。

  关于乘坐地铁优惠政策

  北京市由于票价较低,仅对离休干部、伤残军人、盲人实施免费乘车;广州、深圳市对中专、高中以下学生实施7折优惠,对持本市户口和暂住证的70岁以上老人实施免费乘车,对65至69岁男性、60至65岁的女性群体乘车实施5折优惠,同时还规定:一名成年人可以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乘车。因为物价局是代表市政府核定地铁票价的职能部门,在核定地铁票价的同时必须明确各项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规定的确定,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前提。

  《江南时报》 (2005年02月01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