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基础尚不牢固 “多予少取”不可动摇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5:19 中国青年报 |
对于渴望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那里问出更多新闻的记者来说,一个半小时实在太短。今天,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04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6.5%,超过预期,但是“增长的基础都不牢固”。 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但关键词从“农民增收”转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政策内容是“两减免、三补贴”,即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这几项政策使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在市场粮价回升和气候较好等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些政策的效果超过预期:粮食总产量超过预期的91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增幅高于6.5%,超过年初预期的增长5%的目标。农民对这些政策的反应也很积极。 陈锡文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之所以强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因为去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固。价格和气候作为不确定的因素,在未来的影响还待观察。而这些年来,耕地减少,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技术体系不健全,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实际比上世纪90年代末下降了。因此,“多予少取”的方针不可动摇。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发展中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最高可以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0%。中国政府最终承诺的“黄箱补贴”(黄箱是世贸组织有关农业协定中描述国内支持政策的专用术语。容易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补贴称“黄箱补贴”。主要包括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的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编者注)数额,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的8.5%。陈锡文说,中国政府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与向世贸组织承诺的8.5%相比,还相差甚远。 据他介绍,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大概有700亿元,占整个国家财政性投资的1/3左右,比例并不低。但在农业所有投资中,政府投资并不占主要部分。 2004年粮食虽然增产,但国内粮食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据统计部门的数字,2003年我国出口粮食超过2000万吨,但是去年却进口了800万吨,中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有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达55亿美元,其中传统的优势项目畜产品贸易逆差也有10亿美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