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沪摄影家26年拍野生动物本报记者朱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9:33 上海青年报

  报道提示

  明天是第9个世界湿地日,有这样一对父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用照相机镜头告诉城市人,没有人烟的地方,生命以怎样的形态存在。26年来他们的照片感动了很多人,他们以这种方式保护野生动物。他们说,在为动物争取一片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是在为人类积攒明天。

  据了解,约占世界陆地面积6%的湿地,为动植物提供食物,为人类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它是洪水袭来时拦在人与洪水间一道天然的舒缓带。1996年10月,“湿地国际”常委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谨以此文献给第9个世界湿地日。

  近日,在上海市淮海中路651号,一场“湿地水鸟摄影展”正在免费向市民开放。摄影展上二十多种珍贵的湿地水鸟的图片令参观者啧啧称奇,没有人知道,为了拍摄到这些珍贵的湿地水鸟,上海摄影师张词祖耗费了26年的时间。

  张词祖,上海动物园前园长,26年前一次无奈之举使他成了我国野生动物摄影第一人,迄今为止已经拍摄了十万多张野生动物图片。其子张斌受其影响,10年前也开始专门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张词祖父子想在两到三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数码图片库。

  首拍野生动物向导要求翻山作考验

  “我拍野生动物是被逼上梁山的!”这是张词祖说的第一句话。从1979年起,张词祖开始拍摄野生动物,目前是摄影界公认的我国野生动物摄影第一人。

  1979年,时任上海动物园饲养技术科科长的张词祖,负责策划国内第一部反映我国野生动物的画册《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他带着两名专业摄影师奔赴青藏高原拍摄野生动物,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工作,既艰苦又危险。两名摄影师先后在祁连山和昆仑山下中途放弃折回上海。为了完成工作,张词祖孤身一人边学边拍,开始了他生平第一次野生动物拍摄之旅。

  张词祖说,在他从事野生动物摄影最初的日子里,向导宣德是令他最难忘的人。宣德是当地蒙古族中最有名的猎人,张词祖希望宣德能帮助自己。起初,宣德并不愿意接待这个瘦小的上海人,在张词祖的再三恳求下,才答应如果他能经受两个考验,就愿意做他的向导。这两个考验并不容易,一个是要张词祖和他一起爬垂直高度有300到500米的大里山,二是同他骑马翻过昆仑山再翻回来。

  到昆仑山前,张词祖已爬过半个多月的祁连山,虽然这次海拔更高,攀爬更困难,但他还是气喘如牛地跟着宣德爬上了山顶。随后,靠着在动物园马场驯练马匹的经验,张词祖勉强通过了第二项考验。

  拍摄野牦牛循粪便追三天险丧命

  拍摄野生动物是危险的,有时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张词祖向记者回忆了自己拍摄野牦牛的惊险经历,“生活在雪山上的野牦牛是身体庞大、异常凶猛的动物,体重在1000公斤以上,比两头家牦牛还大。我们曾在山上看到一只被猎杀后丢弃的雄性野牦牛头颅,角盘有碗口般粗,我和向导两人坐在头颅的双角之间还有空余。”

  那一次,张词祖和向导循着野牦牛的脚印和粪便追踪了整整三天,终于在山谷里发现数十头正在吃草的野牦牛。张词祖欣喜若狂地向它们靠近,就在距离200多米远时,野牦牛似乎嗅到了人的气味,触电似的奔上山顶。张词祖他们决定分兵两路包抄堵截。那座山的山坡倾斜六七十度,满山都是风化了的碎石,每走一步都感觉身体在往下陷。张词祖他们好不容易爬到山腰,已经累得喉头干裂、小便失禁。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险情发生了。被困在山上的野牦牛那巨大的牛蹄踏得山石惊雷般轰响,风化的岩石经不起野牦牛群反复踩动,大如西瓜、小似鹅卵的岩石轰然而下,如同山体滑坡,撞上任何一块石头都会让人丧命。眼看正处在山腰的人与马要同归于尽,张词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块巨石,宛若天然屏障,他们奋力驱马向岩石赶去,刚躲到石下,一阵石流就飞快地掠过了他们的头顶与两侧。危险过后,张词祖和向导瘫软在岩石上。

  拍摄中的浪漫与藏野驴交上了朋友

  除了危险,野外的拍摄中,也有罗曼蒂克。张词祖指着一张他1979年拍摄的藏野驴照片,向记者回忆起了野外拍摄中最罗曼蒂克的一次经历。

  “那一回,我的鸭绒睡袋被马屁股磨破,嘭的一声炸了开来。鲜红的被子吓着了我的马,它扔下我飞奔着逃开。”张词祖说,在那样的地方,失去了马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当时两位向导顾不上照看被摔在地上晕倒的他,奋力去追逃跑的马。

  当张词祖苏醒时,发现一群野驴正围着他。张词祖端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冲着野驴喊:“野驴,过来,过来。”胆小易惊的野驴居然摆出一副“慰问”的姿态,向张词祖靠近。事后向导们都说,张词祖命大福大,居然能和野驴交上朋友。

  目睹藏野驴等高原动物产子也是张词祖野外拍摄中温馨的记忆。“一天中午,我们目睹了一头驴驹出世的全过程,在母驴尚未舔干驴驹的体毛时,驴驹已经能自己站起来,我忍不住闯了过去,为驴驹拍照。驴驹的双亲被吓着了,扔下驴驹,在不远处嘶叫,声音里充满了不安,我迅速拍了几张就离开了。”

  以后再遇到动物产子,张词祖都迅速地拍上几张就退到远处,尽量不干扰它们的生活。

  拍到红斑羚成就野生动物拍摄第一人

  张词祖翻出一张15英寸的大照片,指着上面三只类似羚羊的动物告诉记者:“这就是世界一级保护动物红斑羚,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1979年9月1日上午10点,这个时间张词祖至今仍记忆深刻。当时,在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中印边界附近,张词祖拍到了红斑羚。他的拍摄第一次确认了中国境内仍然存有世界一级保护动物红斑羚,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摄影师第一次在野外拍摄到红斑羚。

  在此之前,除了少数当地游牧民族,中国人从没见过红斑羚。所有教科书和宣传资料上的红斑羚都是根据已有的文字资料画出的。

  回到上海后,张词祖将自己拍到红斑羚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并建议对红斑羚进行引种驯化。有关部门采纳了张词祖的建议,拨款10万元用于对红斑羚的引种驯化。

  1982年,张词祖带着上海动物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西藏林芝捕捉到7只野生红斑羚,将其引进上海动物园饲养。张词祖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动物园内世界最大的红斑羚种群,就是当初引种驯化繁育出来的。

  四进威宁草海为野生水鸟生存环境担忧

  威宁草海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栖息着大量黑颈鹤等珍稀水鸟。张词祖父子俩先后四次去过威宁草海。张斌告诉记者:“以前那里保护很好,鹤都不太怕人。1988年,父亲第一次在威宁草海拍摄黑颈鹤时,站在保护区招待所的阳台上,就能看到鹤群从头顶飞过,拍摄时,能够靠近到50米内,拍出黑颈鹤半个身体的特写。”

  然而,2004年12月17日,张斌前往威宁草海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保护区招待所的阳台正对着草海湖面,站在阳台远眺,张斌找不到一只鹤。第二天,张斌坐船下湖,寻找了两个多小时,只在一处退林还湖后形成的滩涂上,看到一小群觅食的鹤。

  张斌向记者展示了在威宁草海拍摄的照片。照片上,草海的湖面荡漾着许多游船,湖中滩涂上的水草堆被钉上了水泥桩,水泥桩之间拉上了铁丝网。

  张斌说,按照国际惯例,游客只能在自然保护区外围游览,核心区只能由专业人员进入,崇明东滩就是这样操作的。但是,在威宁草海,张斌发现游客可以坐着小船随意进入任何区域。

  威宁草海的工作人员当时向张斌解释说,在草垛拉上铁丝网的目的是为了阻拦游客,让在水草堆上觅食的鹤免受游客打扰。作为动物专家,张词祖告诉记者,鹤在起飞时,需要一片较为宽阔的区域,铁丝网非但不能保护鹤群免受人类干扰,相反可能会对鹤造成伤害。

  自解如此执著热爱同时也是一种保护

  对26年坚持拍摄野生动物,张词祖这样解释自己的执著:目前,国内大多数从事野生动物摄影的人都是在贴钱搞摄影,大家都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在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工作。从事了一辈子动物知识普及工作的张词祖说:“许多道理,你用嘴巴说,或者用笔写,都不如一张照片来得形象生动,这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但父子俩对目前国内野生动物摄影状况表示相当忧虑。张词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从事野生动物摄影的摄影师非常少,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产出率太低。张斌向记者介绍,野生动物摄影对器材的要求最高,工作条件最艰苦,而作品的成功率也最低。张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拍摄野生动物所需要的全套器材大约需要十几万元人民币。而进入野生动物摄影这个领域,最初的5年基本上是没有产出的。

  “照这样下去,野生动物摄影以后可能会后继无人。”今年才29岁的张斌说,现在国内从事野生动物摄影的人大多四五十岁,在他所知道的范围内,没有比他更年轻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重视经济回报,再过十几年,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做这样的事情。”

  看着书房三架书橱里成堆的图片,张斌说他有三个理想:做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建成一个全国性的野生动物图片库,筹建一个专门资助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基金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