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汴京八景记(二十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10:32 汴梁晚报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慧云和尚在濮州铸成了一座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像运回汴州,不料安业寺的和尚嫉妒他,不让他安放佛像。慧云无法,就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用募化来的钱购得郑景宅园建设新寺,动工时又掘出北齐建国寺的旧碑,于是新寺仍命名为建国寺。当时唐睿宗刚即位不久,曾下诏拆毁一部分寺庙,建国寺亦在其中。巧的是睿宗在睡梦中梦见了弥勒佛,于是赶快停止拆除,新建的建国寺才幸免于难。唐睿宗为了纪念他是由相国地位而登上皇帝宝座的,又下令将建国寺改名相国寺,并御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四字匾额。这就是大相国寺的来历。大相国寺的名字不像开宝寺那样繁多,仅在明代曾一度改名为崇法禅寺。

  大相国寺里最壮丽的建筑就是资圣阁了,它高300余尺,为大相国寺十绝之一,是唐玄宗四年(745)著名匠人边思顺负责修建的。唐代时此阁名为排云阁,唐昭宗大顺二年(891),排云阁为雷电所击引起大火,延烧了3天。唐代没有再修复,直到五代时的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排云阁重建成功,又放异彩。至宋代真宗咸平二年(1002),排云阁才更名为资圣阁。资圣阁是中国佛寺第一高阁,也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宋代资圣阁的情况,可从以下两则记载中略知一二。《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

  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

  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记载:

  汴城楼阁最高而见存者,相国寺资圣阁、朝元宫阁、登云楼。资圣阁雄丽,五檐滴水,庐山五百铜罗汉在焉,国初曹翰所取者也。

  五代重建的这座高阁,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金、元、明各代,而宋金之战居然没有波及到资圣阁也是一个奇迹,更说明资圣阁建筑之坚固。周密在《齐东野语》卷五中记载:

  端平元年(1234)……初五日整兵入城,行省李伯渊……乃杀所立大王崔立,率父老出迎。见兵六七百人,荆棘遗骸,交午道路,止存民居千余家,故宫及相国寺佛阁不动而已。

  这一段记述的是金国亡后汴京西面元帅崔立被杀时城内凋残的情景,但金故宫和大相国寺资圣阁是完好无损的。

  元明之战仍未摧毁资圣阁,明初几次重修大相国寺,资圣阁雄风依旧,巍然屹立。《汴京遗迹志》卷八记载:

  资圣阁,即相国寺之后阁,都人夏日于此纳凉,八景中资圣熏风是也。

  明代资圣阁已相当开放了,大家都可以上去乘凉,而不像宋代那样“皆取旨方开”。而这“资圣熏风”,即朱有炖所拟。这么一座壮丽无比、直接青天、为人们所倾慕的历史名阁,周王朱有炖不知登临过多少回了。

  资圣熏风凌碧空

  朱有炖的《资圣熏风》诗为我们描绘了什么呢?

  高阁巍巍倚碧空,炎光不到梵王宫。半天飒爽非关雨,满座清凉只是风。解愠已知无热恼,安禅那复有雌雄。茶余倚栏披襟立,西望名山杳霭中。

  300多尺的高阁上是不会有“炎光”的,有的只是似雨的“半天飒爽”和“满座清凉”的风,不但解除了“热恼”,而且还需要“披襟”呢。周王登阁之时,闲杂人等恐怕是不准入内的,所以他才会有“茶余倚栏”的偷闲躲静的机会。此诗没有像历代描写资圣阁的诗篇那样追求豪放、惊险,而是别出心裁,把资圣熏风描绘得何其轻巧,资圣阁只是一处幽雅的避暑胜地而已,至于阁中所望见的“名山”倒在其次了。这是一篇真实反映明代汴京人民生活习俗的新奇之作,我们通过全诗体现出来的“飒爽”和“清凉”,不是同样也感受到了阁的高大吗?

  ·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杨庆化 著

  汴京八景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