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农民造潜艇不值得赞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05:14 中国青年报

  为了解决潜艇在水中重心不稳、容易翻的问题,武汉蔡甸区农民李玉明花费9万余元制造“生铁潜艇”,欠下一屁股债依然痴心不改(《信息时报》1月26日)。早前,有媒体报道了农民造飞机、汽车和机器人的消息,面对部分媒体的赞赏有加,笔者有不同看法。

  当代的发明创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改进型发明,比如说解决雨伞收起后雨水不沾人、露天挂锁的锁眼不进水等问题;另一类是原创型发明,如数码相机、DVD、手机等
。前者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进行的,只要他有心,后者则必须有相当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支持。爱迪生靠瓶瓶罐罐就能鼓捣出来传世发明创造的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制造潜艇,有没有身份限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制造潜艇,有没有技术门槛限制?答案却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李玉明们所作的劳动,比如潜艇、飞机、

机器人等,都是重复劳动———这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发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商品供应,完全没有必要再次重复原始的发明过程。潜艇会不会容易翻,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潜艇诞生并在军事领域使用近百年,难道连这么初级的问题都未解决?

  就算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李玉明也应该将自己的“创意”与潜艇制造厂家的专家们交流切磋,而不是自己打造一艘所谓的“潜艇”———潜艇模型与真实潜艇的情况,实在是相差甚远。真正的发明创造,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技术创新,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劳动。比如说,为了改进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自己生产一辆自行车,只需在现有产品之上进行改进即可。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但是,像农民李玉明们那种重复劳动式的“创新”,还是越少越好———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机械的改进上,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大众舆论,对待此类“创新”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稀里糊涂地助长盲目的热情,误导旁观者,迷惑当事人。

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陆建先生指出,“农民造潜艇,在大众看来是个稀奇事,因此社会空前关注”,而“这种拔高农民造船意义的社会关注,助长了李玉明的偏执心理”。诚哉斯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