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主城区段沿线绿色通道建设加快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08:3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通讯员 宁建新 金荣龙 记者 刘晓)到今年五六月份,我市城区铁路沿线主要区段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将被打造成景观宜人的“绿色通道”,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十运会。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获悉,在完成去年整治任务的基础上,我市已将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列入市政府2005年十大整治计划,2005年各项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

  城区主要区段整治大力推进

  在去年开始实施的全市铁路沿线环境专项综合整治方案中,白下区段是整治路段的重点之一。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白下区段全长约7.3公里,东起五百户,西止中和桥路口,其中大光路街道段200米,光华路街道段7.1公里。沿铁路有公企单位(含物业小区)36家、住户500家,有4个平交道口,3个立交道口。白下区组织8家施工单位、500多人的施工队伍已经在铁路沿线现场中和桥口到石山段全线施工,他们已拆除1.9万平米违章搭建和影响景观的房屋、披棚,同时进行植树建绿。白下区市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去年在7.3公里铁路沿线两侧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6.1万平米,今年计划完成6.1万平米植绿工作,按照目前进度,铁路沿线到今年五、六月份能初步显现绿色通道效果。从秦淮区市容局传来消息,全长4.12公里的秦淮段到目前为止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12万平米,清运道渣、杂物3600吨,立面修饰7600平米,新建、出新围墙7200平米,种植各类树木8万株,绿化面积达3.5万平米。另外,秦虹农贸市场厕所已开工启动,土城头道口厕所正在设计方案和编制预算,而丁家园厕所目前已启用。记者获悉,其他担负整治任务的城区有关部门将在春节后抓住有利季节大力植绿。为了达到时序进度,市建委正与有关部门协调,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对重点地段进行攻坚,加快拆除、搬迁和绿化进程,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铁路沿线城区主要区段的整治任务。

  今年再造绿50万平方米以上

  按照整治方案,要在铁路沿线两侧10—15米适宜绿化地带,进行“造绿”工程,总绿化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为了让进入城区的3条铁路大动脉沿线尽快绿起来,针对铁路沿线两侧不同地形地貌、植物特点,铁路沿线整治主管部门采取了大块绿化和见缝插绿等方案,凡是适宜绿化的地段都要绿起来,栽植大型乔木、灌木和速生植被,进行垂直立体绿化,使沿线形成线状绿化带和块状绿化广场相间的绿廊。据悉,去年整个“造绿”工程已经完成近一半,今年内将完成全部造绿工程,再造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在《南京铁路沿线绿化标准段设计图》中,记者看到,根据不同的地段类型,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给出5种不同的绿化标准,分别是:平地、挖方段(铁道低于两侧地面)、填方段(铁道高于两侧地面)、高架桥下、围墙边。以挖方段为例,设计要求紧贴铁道排水沟坡脚处种植1—2行云南黄馨、金钟、连翘或绣线菊,下满铺常绿藤、麦冬、三月草或二月兰,往后依次种植3行石楠或夹竹桃,2行紫叶李、木槿,2—3行雪松、香樟或女贞。同时各区段还将在植绿时结合不同的地段地形,科学规划,设计一些既能融入周边环境,又有特色的景观带。

  四大措施确保铁路沿线变靓变绿

  据了解,去年我市通过“拆、清、改、建”四项措施,使铁路沿线脏乱差面貌逐步变靓、变绿。“拆”就是拆迁、拆违、拆旧、拆破;“清”就是清理垃圾、道渣、杂物等环境死角;“改”就是搬迁沿线货场、煤场,对沿线老式楼房进行“平改坡”和围墙出新;“建”就是在拆除空地上建设绿化、景观工程。据介绍,下一步整治工作除绿化外,还包括清除沿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道渣等各类垃圾;清除沿线露天粪坑,搬迁建材点;改造围墙,主要是新建、透空、粉刷和改建;改造护坡,拆除沿线旱厕。据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这些举措,保证整治工作取得成效。为确保铁路沿线整治后不回潮,各区段对铁路沿线凡有人居住的地段,均由专人负责清扫保洁,上门收集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各区环卫所也进一步完善了铁路沿线范围内的垃圾收运系统,落实了车辆及时清运垃圾。铁路自管范围内的由铁路部门组织队伍清扫保洁、收运的垃圾各区环卫所还主动代为清运。(编辑 五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