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请多说普通话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09:00 解放日报 |
不久前,南通一市民向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发来电子邮件反映——— 本市一些大商店,包括肯德基等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对客人讲的多是上海话;电视新闻中采访本地人的镜头,除小朋友讲普通话以外,成年人大多说上海话,外地人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他希望上海市民提高普通话水平,方便外省市人员。据了解,仅去年,类似建议来信,市长信箱收到了10多封。 上海市民不讲普通话,并非“不会讲”。市教委昨天公布的我国首次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70.47%市民能使用普通话与人交谈,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能用普通话交谈的近80%。但在集市、医院等公共场合,常用普通话的市民不到三成;在单位常用普通话的,也仅占34.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便在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政府机关、公共服务窗口,不少工作人员仍习惯性地把沪语作为第一语言。某外地企业负责人多次来沪参加全国会议,就曾遭遇尴尬:会议讨论时,一些上海企业人员用沪语交流得很热烈,外地与会者只能面面相觑。 小事折射文明,也折射开放程度。市教委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孙晓先认为,绝大多数市民能说普通话而不说,除了习惯外,在于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有意思的是,当明确对方是外地人时,市民普遍能自觉讲普通话;但有外地朋友在场情况下,市民间的交流却多用沪语,这样极易造成误会。专家呼吁,提升城市文明从细节入手,市民应改变语言习惯,多讲普通话。 本报记者金柯 通讯员王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