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2004年沈阳十件环保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0:19 中国环境报

  2004年沈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了成功,昔日的污染重镇经过一场环境洗礼,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浴火重生了一个新沈阳。“创模”成功形成了一条历史分野,“环境”一词在这个分野两边有着截然不同的含意。在它之前,环境是沈阳的耻辱和沉重负担,在它之后,环境成为沈阳的荣耀和巨大优势。

  以“创模”为主线的2004年沈阳环境保护工作硕果满枝,近日沈阳评出了“2004年度对全市有重要影响的十件环境保护大事”。让我们通过解读这十件大事来回顾沈阳环保过去一年的历程,感受一个老工业基地励志维新的雄伟气魄,聆听一个新工业化时代到来之际渐行渐强的足音吧。

  大事之一

  创建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成功

  2004年12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授予沈阳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创模”目标,并于2002年正式实施“创模”3年行动计划。3年来,沈阳市先后环境投入150多亿元,实施项目近千个。累计拆除烟囱3000多根、锅炉房1200座,集中供热率达70%,继2003年大气优良天数达到了298天之后,2004年创造了301天的历史新纪录。对近百万平方米扬尘部位进行了绿色覆盖,更新公交车2200多台,建设拓宽26条标准化景观路,城市道路完好率由70%上升到95%。先后建设了三道总长度500公里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绿化覆盖率达到38.12%。对浑河水系城市段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与建设。全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增到5个,污水处理率由38.6%提高到69.01%,污水处理体系已经形成。先后建设老虎冲和大辛两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率达100%。

  沈阳市成功地把“创模”与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重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城市的“创模”之路。经过大规模整合,淘汰落后企业,全面消除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三高”企业,提升了企业内涵。全市累计关停搬迁装备落后、污染严重、效益低下企业600余家,合并、重组和改造企业300多家。与此同时,沈阳市还规划了四大产业区,城市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获得调整,城区工业企业密度由“九五”的14.5个/平方公里降到1.7个/平方公里,建成工业用地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使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了21.43%。

  大事之二

  大气优良

  天数突破300天

  2004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300天,达301天,占全年天数的82.2%,创历史以来最好水平。301天中,优级天数6天。API指数处于91~100的“临界超标”较上年同期减少13天,这表明沈阳市空气质量趋于稳定达标。

  与2002年相比,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降尘分别下降了15.3%、5.5%、22.2%和24.7%,“创模”3年,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沈阳市是在外部条件相对不利的情况下,实现301天优良天数的。

  2004年春季出现了频次较高的沙尘天气,连续出现6次,持续时间10天左右的扬沙浮尘天气,造成3、5月份空气质量感官较差,其中出现了两天五级以上天气;全年降水频次较少,且相对集中在8月份,降水对空气质量的清洗效果不如上年;9~10月份,出现长达半月之久的“桑拿”天气,造成10月份空气质量明显不如上年同期;进入采暖期后,前段出现较明显的“暖冬”气候,进入12月中旬后,则遭遇长达10余天的“强逆温”天气袭击,污染物扩散条件明显不如上年;突如其来的煤炭供应紧张,给全市的煤炭使用管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燃煤质量也不如上年。

  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沈阳市依然突破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的目标,这表明,多年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面积城市绿化、水系建设,拆小并大,3年累计拆除3237根烟囱、1200座锅炉房,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等综合性措施,是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持续改善的根本原因。

  大事之三

  环保指标正式纳入对区县(市)领导班子政绩考核

  按照《中共沈阳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沈阳市把环保指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区县领导干部2004年政绩进行考评。

  为此,市环保局制定了《2004年区县(市)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环境保护指标考核实施标准》及《考核方案》,对全市16个区县(市)政府领导进行了考核。

  沈阳市年终对区县级领导的考核指标,算上新增加的两项环保指标后,共有27项指标。两项环保指标考核为百分制,分为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其中环境质量60分,环境管理40分。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两个专项指标;环境管理包括市民对本地区环境满意率、环境信访案件的信访人满意率、环境危险事故发生率等3个专项指标。

  大事之四

  5座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正常运行

  沈阳市建成并投入运行了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04万吨/日。由于运行资金不足,这5座污水处理厂连续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参照当前国内外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主要作法,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沈阳市于2004年9月1日上调了污水处理费,居民用水由0.20元/吨调整到0.50元/吨,工业、行政、事业、经营性服务业由0.20元/吨调整到0.70元/吨,特业用水由0.20元/吨调整到1.00元/吨。调价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得到了资金保障。

  沈阳还投资1.2亿元,完成了12个排水泵站的设备维修和更新,维护了105条街路的排水设施;完成了揽军泵站建设和污水截流工程、崇山东西泵站及崇山暗渠改造工程,保障了仙女河污水厂和北部污水厂汇水量。对仙女河、满堂河、沈水湾、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实现5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在线监测。还通过加强污染源的管理,对污水处理厂不能进行处理的污染因子,加强源内控制,确保了进厂的污水符合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标准。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全面开放污水厂。到2004年9月末,全市污水处理厂已全部稳定运行。

  大事之五

  环境宣传覆盖市民日常生活领域

  环境宣传频次高达3万篇,覆盖了市民日常生活领域。

  3年来,关于沈阳“创模”的媒体报道多达3万余条,其中国家级媒体6000多条,省市级级媒体2.4万余条。在《中国环境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宁经济日报》等诸多媒体开办了定期环保专版,并通过开展有奖环保知识问答的形式,吸引了大批市民积极参与竞赛;辽宁电视台《生活导报》栏目每期安排固定的环保节目,每天向市民播放1条环保新闻;沈阳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每天5分钟的“创模”专题报道,在辽沈的广播电台每周一开通环保热线。

  2004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科学发展催生“新沈阳”现象》,对沈阳“创模”进行了透彻的理论分析,深刻地指出,正是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沈阳走上了“创模”之路。《中国环境报》、《沈阳日报》、沈阳电视台、沈阳电台等连续刊播了沈阳“创模”的长篇系列报道。

  大事之六

  市民环境满意率达空前水平

  市民对环境的满意率、对“创模的支持率、参与环保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空前水平,市民环境意识迈入新阶段。

  市民普遍反映,“沈阳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地变绿了”。正是城市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并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激发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和参与的愿望。

  沈阳市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市民数量与日俱增,各类环保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目前,全市每年自愿义务参加清除白色污染、保护树木、清除河道垃圾及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市民达30万人次。全市拥有大学生、高中生参加的绿色社团近百个。

  “创模”宣传是沈阳2004年环境宣教的主线,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各委办局、新闻媒体、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以及各届群众都纷纷参与“创模”宣传活动中,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合力,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使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并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影响。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城市总体环境满意率不断提高。2004年,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到98.69%。

  大事之七

  彻底解决沈阳石化二厂等环境难题

  沈阳石油化工二厂铬渣、第二玻璃厂等一批历史遗留环境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2003年12月1日,沈阳市公布了全市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其中原沈阳石油化工二厂6000多吨含铬废渣,在未经无害化处置的情况下长期堆存,周围土壤铬含量超标2100倍的事实受到了沈城百姓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1月18日,市环保局下达了《关于原沈阳石油化工二厂含铬废渣的处理决定》,1月30日,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处置方案论证会,并成立了由市环保局、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将含铬废渣的安全无害化处置工作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来抓,到3月15日,堆存近四十年的原沈阳石油化工二厂的含铬废渣包括污染的土壤共计10082.5吨,全部通过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进行了安全无害化处置,经市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清除铬渣后的土壤不存在任何污染隐患。

  2004年关停搬迁了市第二玻璃制品厂、市城建沥青混凝土厂、中捷友谊厂铸造车间、重型铸钢厂等一批长期污染扰民的企业。

  从2004年6月11日起,沈阳市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由环保部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与卫生部门的工作移交、全口径放射源排查、放射源申报登记和培训、放射源现场检查等工作。到10月14日,专项行动工作共完成16家单位的185枚(件)放射性废源集中安全送贮。

  大事之八

  全市完成

  农田环境调查

  2003年初,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开展全市800万亩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从2003年3月至2004年9月,历时一年半完成监测工作。其间共出动监测人员400余人次,监测车辆8台,采用5台GPS卫星定位仪进行定位,累计行程约7.5万公里,对131个乡镇、1526个村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共采集土壤样品1万余份,风干、研磨混合样品2197份,采集环境空气和灌溉水样品226份;分析项目24项,其中土壤7项、灌溉水13项、环境空气4项,使用各类标准样品100余份,获得16600多个监测数据。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及污染状况,包括污染农田的范围、分布、主要污染物。掌握了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初步建立了农田土壤监测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绘制《沈阳市农田土壤环境评价结果分布示意图》,初步划分了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农田区域,为绿色食品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与功能区划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大事之九

  城市水系

  生态环境明显恢复

  通过对浑河32公里长的城市段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大规模综合整治与建设,成功地消除了季节性恶臭,水质达到了Ⅳ类标准;浑河整治工程分为河道清淤疏浚、南部污水截流、生物技术除臭、水生植物净化、环境水稀释、污染源控制、喷泉景观建设7个子工程,通过连续两年的浑河城市段治臭工程,浑河长青桥至工农桥10公里河段水面最宽达400米,平均水深2.3米,水质达到了IV类,水生态环境持续恢复。

  同时在沿河两岸建成了五里河、沈水湾两个长10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修建了8.2公里长的大堤路和32公里长的滨水路。过去发黑发臭、人们绕道而行的浑河,如今成为了广大市民乐此不疲的亲水休闲乐园,成为沈城的一大亮点。沈阳还建设并改造了北塔湖、仙女湖等一批人工湖,城市三环路以内水面积率已增加到3.41%,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也一直稳定在100%。2004年沈阳城区的空气湿度已由2002年的51.3%增加到今年的56.9%,已接近人体最适宜的60%的空气湿度水平。沈城终于告别了空气污浊、河水发臭的历史。

  大事之十

  环境信访体系和机制得到完善

  市民身边环境问题解决体系和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12369环境热线24小时开通,一批群众反映的环境信访问题得到解决。

  2004年,沈阳市环保局制定并颁发了《沈阳市环保局关于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环境信访工作在全市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李超局长担任组长的沈阳市环境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信访办公室、12369管理中心、市民投诉大厅和信访服务窗口,信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2004年12月,沈阳市环保局公开了4位局长和10余位处长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市民可随时拨打这些电话反映环境问题。同时环保局还成立了10个督办小组,督察督办市民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

  市区两级信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件群众反映的环境投诉问题,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种矛盾,圆满地解决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环境信访案件,2004年,沈阳全市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10279件次,其中,大气污染5723件次,噪声污染3859件次,实现了对群众回访率100%,环境信访案件处理率100%,案件办结率98%的工作目标,全市环境信访总量有所下降,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