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F·W·穆瑙 点化光影的魔术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4:28 人民网-江南时报

  颜子悦

  天妒英才,1931年3月11日,年仅42岁的穆瑙在加州死于一场意外车祸。在他的葬礼上,大师的德国同胞弗朗兹·朗格沉痛地致辞:“电影界,无论在电影艺术与技术上,都有赖于他在电影萌芽时期开天辟地的艺术贡献──他意识到电影(相对于舞台)更有创造生活影像的能力。他的电影,就是一幕幕影像构成的诗篇;而他这种独特风格,将流传后世。”

  近日,笔者与几位昔日的同窗相聚品茗,话题自然多了几分忆旧的色彩,他们也是影迷,谈及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南京,语气里添了留念的惆怅。那段时光,大家常相伴去看韦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等影片,有时还能看到一些老影片,劳伦斯·奥立弗主演的《王子复仇记》也在其中,该片的翻译参照的是诗人卞之琳先生的译本,加上孙道临先生为主人公所做的极富学养、颇具功力的配音,多看几遍仍觉过瘾。

  还是马赛尔·普鲁斯特厉害,紧紧抓住人的忆旧的“痼疾”,仅成就了《追寻逝去的时光》这部传世的经典。记得有一天,笔者在大华电影院看欧洲几个国家合拍的故事片《梅菲斯特》后走出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心情仍沉浸在剧情里,心神似街面上晃动的斑驳的梧桐树影,往右再走10米步路,即是雨花书店,进门见到的仍是那位长着寿眉、声如洪钟的长者,正礼貌周到地接待着顾客。我在这几家书店买过不少书,但对这家书店最深刻的记忆是这位老爷子,还有这次从他手中购得的两本书,一本是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鲁迅先生翻译的,译笔自然不在话下,另一本是歌德的《浮士德》,分上下两册,由郭沫若先生翻译,译文在今天看来有些急就章。我偏爱《浮士德》已久,也就留心各种汉译本,多年下来,又添了董问樵、钱春琦、杨武能等三位先生的译本。

  又因爱而及影,难免留心与《浮士德》相关的影像题材。翻看电影史,电影横空出世的第二年,路易·卢米埃尔就拍了一部有关浮士德的短片。紧接着,1897年,电影先驱人物乔治·梅里爱也执导了一部浮士德影片,此后,他意犹未尽,又拍摄涉及浮士德的电影。1900年,美国版的《浮士德》也在新大陆问世。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浮士德》,当推F·W·穆瑙执导于1926年的那一部。显然,这是一部经典大师的经典,该片也是另一位大师埃瑞克·侯麦的至爱。

  F·W·穆瑙与欧内斯特·刘别谦和弗朗兹·朗格一道,开创了德国默片时代三足鼎立的格局。三位大师皆因杰出的影像成就而颇受国际影坛瞩目,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自己的祖国获得骄人的成功之后,又进军好莱坞。

  刘别谦始终以喜剧影片见长,影响了小津安二郎等大师,他的电影让几代影迷忍俊不禁,极受拥戴。朗格以《大都会》闻名于世,这位极有“底线”的人物,在惊闻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委任自己为第三帝国电影总监之后,竟然“不识抬举”,星夜兼程逃奔美利坚,让戈部长的深思熟虑化作竹篮打水。

  穆瑙执导于1924年的力作《最后一笑》赢得了国际影坛的阵阵掌声,好莱坞影人视他为最有声望的欧洲导演。1925年,福克斯公司敞开大门,热情地迎接大师的到来。

  F·W·穆瑙属于电影默片时代最富有才华的视觉艺术家之一,早已是电影史家的定论。他1888年12月28日出生于德国,家中浓厚的艺术氛围自然而然地熏陶着他,他经常与姐姐和兄长一道欣赏文学经典,观赏戏剧演出。穆瑙曾求学于海德堡大学,专攻艺术史和文学,并曾参加过M·莱因哈特指导下的学生剧团,还在柏林莱因哈特学校随时随地接受专业训练。这些是家庭和学校对他的深刻影响,日后成就了他作为大师的内在禀赋。

  在世界恐怖电影之林,时常有吸血鬼阴森恐怖地出现,穆瑙的《吸血僵尸》(1922年)是这类题材的开山之作。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主将赫尔措格的《夜晚的幽灵》(1970年),以及伊列斯·梅里格的《吸血鬼之影》(2000年),都是从穆瑙的影像里汲取灵感。穆瑙的这部作品,呈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力避写实,凭借扭曲怪诞的影像,传达一种内在的情绪。创作于1924年的《最卑贱的人》是穆瑙与另一位电影大师卡尔·梅育携手合作的电影经典,诚如电影史家所指出的,该片是20年代初期继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在德国文学艺术中出现的“归返内心世界”的倾向与M·莱因哈特室内戏剧电影的影响下诞生出来的另外一种德国电影流派即室内剧电影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穆瑙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突现影片的主题,充分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将摄影机从固定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大量地采用各种运动的镜头,使该片呈现出来的影像更加灵动,而且张弛有度,为后世的影像探索者提供了极好的典范。

  《最卑贱的人》与根据歌德的《浮士德》改编的影片一起被誉为穆瑙艺术生涯中的两座高峰。法国新浪潮大师埃瑞克·侯麦曾敏锐地指出,《浮士德》一片最能反映穆瑙作为伟大的艺术家的成就,因为该片将所有的影像元素融为一体,完成了完美的场面调度。同时,他认为该片并存着三种空间,即再现了世界的影像的“绘画空间”、“建筑空间”,还有凭借影像元素重新建构的精神上的“潜在空间”。总之,该片的光与影、黑与暗,暗喻了善恶两元对立结构的象征层面。

  天妒英才,1931年3月11日,年仅42岁的穆瑙在加州死于一场意外车祸。在他的葬礼上,大师的德国同胞弗朗兹·朗格沉痛地致辞:“数十载过后,世人将蓦然回首:这位电影界先锋,在创作事业如日中天之英年,离我们而去。电影界,无论在电影艺术与技术上,都有赖于他在电影萌芽时期开天辟地的艺术贡献──他意识到电影(相对于舞台)更有创造生活影像的能力。他的电影,就是一幕幕影像构成的诗篇;而他这种独特风格,将流传后世。”

  F·W·穆瑙代表作

  《吸血僵尸诺斯费拉图》

  1922年

  这是穆瑙最广为人知的巨作,影响深远,也是地位崇高的默片经典之一,曾被多次重拍。该片根据B·斯托克1897年的长篇小说《德古拉》(Dracula)改编,由于版权的原因,穆瑙被迫将吸血鬼的名字改为诺斯费拉图。影片特殊的摄影风格与饰演吸血鬼的MaxSchreck的传神表演(据说他平时生活中也模仿吸血鬼,甚至在棺材中接受记者采访,一度有人怀疑他本人就是一个吸血鬼)使它毫无疑问地成为历史上最具开创性的电影之一。

  《最后一笑》1924年

  《吸血僵尸》是穆瑙融合幻想与写实的巨作,《最后一笑》则是他最符合传统写实主义规条的德国影片,亦开创了很多独到的活动摄影拍法,公认为默片中的杰作。全片几乎没有字幕,完全靠画面交待剧情,以剪辑推动高潮。原本于旅店大堂负责开门迎送宾客的主角,被贬职屈任男厕侍应,闷闷不乐,饮恨而终。人的尊严遭受环境无情的摧残而渐渐萎悴,最后一刹那的挣扎,纵使面露笑容,却只使人感到戚然。《最后一笑》真正竖立电影艺术为一项独立的表现媒体。

  《塔度夫》1926年

  紧接着没有片言只字的《最后一笑》,穆瑙拍了共有一百七十三张对白字幕的《塔度夫》,强烈的对比恰似他影片里势不两立的正邪力量。全片绝大部分篇幅,是根据莫里哀同名原剧改编的戏中戏,开头与结尾则套上女管家欲谋夺主人家产,离间主人与外孙之间感情的情节。主角伪君子塔度夫仍由《最后一笑》的艾米·恩宁斯饰演,整出戏以他为重心。穆瑙以讽刺的画面,演绎莫里哀纹风不动、妙在骨子里的喜剧,效果出人意表。

  《江南时报》 (2005年02月03日 第二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