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健健康康过大年本期关注——健康过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5: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献怀

  新春佳节将至,人们欢乐、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当人们忙忙碌碌、欢欢喜喜过春节时,解放军304医院中医科主任高飞博士从中医养生角度提醒人们:过节不要忘记防病保健,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七情有度———

  防止心血管病

  古人早就注意到人的情绪和健康的关系,认为养生之法数以万计,但“养神为首”。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认为“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暴喜伤阳,暴恐伤肝,穷思伤脾,忧极伤心。大喜大悲就可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中医称内伤七情。新春佳节,亲人团聚,特别是老人看到孙子、外孙这些隔辈人,自然会很开心,不可过于激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便会升高,容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严重的会导致心肌梗塞。304医院每年春节都会收治一些由于情绪激动或过于劳累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老年人一般血管弹性差,血管壁粥样硬化比较严重,管腔狭窄,有的还合并有高血压病,遇到外部的剌激,如过于激动、生气、疲劳或者气候寒冷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收缩障碍,所以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过节时一定要喜怒有度,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兴奋激动,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参加具有剌激性的活动如打麻将等,以免发生危险。

  饮食有节———

  防止美味添病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摆上一桌美味佳肴,好好吃一顿是免不了的。但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不要暴饮暴食。中医认为,“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条件之一。“以酒为浆”、饮食无度,则是“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暴饮暴食不仅导致肠胃疾病,还会加重一些老年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容易因过饱而加重病情,或造成急性发作。

  其实,只要在饮食方面稍加留意,有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已经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饮食卫生。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胃粘膜已有浅表性或萎缩性的炎症,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过烫、麻辣、油炸、腌腊、烟熏的食物。“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以五谷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菜肴宜少油、少糖、少盐。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胃酸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因此溃疡病人应当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生冷、过热的食物,浓茶、咖啡、可可、胡椒和辣椒等;脂肪能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抑制胃的排空,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促进胃酸过多分泌,并加剧胆汁返流,会加重炎症和溃疡。

  患有慢性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不食肥腻、辛辣和油炸的食品,要严格戒酒。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含糖多的零食和饮品,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饮食极易引起血糖升高。

  心脑血管病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宜,冬季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高胆固醇及过咸食品要忌口,浓茶、咖啡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最不适宜。海鲜、肉类中的红肉部位及动物内脏等,容易导致高尿酸,再加几杯烈酒下肚,容易诱发痛风,痛风病人要特别小心。

  起居有常———

  防止过于劳累

  古人把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作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成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强调人的动静起居要有规律,要顺应自然,否则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春节期间,全家团圆,或守岁、或看电视、或打牌玩乐,通宵不睡的现象很普遍,有的吃饭也没有规律,或迟或早,或多或少,甚至暴饮暴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规律的生活打乱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导致大脑节律的紊乱、肠胃功能的失调、内分泌的改变,虽然当时感觉不到什么,却为多种慢性疾病埋下了病根和隐患。

  特别是老年人,已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在过节期间,要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减退,不能与年轻人一样熬夜,更不能通宵达旦地看节目、打麻将。同时还要注意劳作有度。中国人过年节是很累的,打扫卫生、采购年货、迎来送往……常常弄得精疲力尽。有的老年人看到子女团聚,心里高兴,想着法给子女做可口的饭菜。老年人大多数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这样折腾很容易劳累过度。疲劳可诱发百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以免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我们不妨把保健比做“零存整取”:“零存”就是有规律的生活,“整取”则指健康长寿;只有按时按量地“零存”,才能“整取”到健康长寿。倘若因为过春节乱了生物钟,就等于违反了坚持已久的“零存”而影响到“整取”。

  老人过节八不宜

  老年朋友过节要注意些什么呢?解放军304医院老年病学专家、干部病房主任李平生教授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下面八个方面。

  一、不宜过于劳累。中国人过年节是很累的,打扫卫生、采购年货、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常常弄得精疲力尽。老年人大多数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这样折腾很容易劳累过度。疲劳可诱发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更要注意。

  二、不宜暴饮暴食。过春节难免要到亲友家做客,老人千万不要嘴馋,不能暴饮暴食,以免疾病突然发作,造成严重后果。老年人肠胃功能衰退,消化与吸收能力变差。面对节日丰盛的菜肴或主人的盛情劝敬,要把握好自己的“度”,不贪杯、不饱食,节制饮食,以八分饱为度。

  三、不宜着凉感冒。老人由于衰老,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冒。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以危及生命。因此,春节期间老人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防止着凉感冒。

  四、不宜突然停药。平时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过节期间要坚持按医生的要求服药,以免病情波动、加重。子女节前要检查一下老人平时服用的药物是否足够吃到节后,如果不够,最好节前到医院请医生开一些备用。在春节期间各大医院的门、急诊都正常开放,如果有病或感觉不舒服,千万不能因春节而忌医在家硬扛。

  五、不宜独自外出。春节期间探亲访友的人比较多,车船比平时拥挤,而且春节期间全国绝大部分地方的气候,都不适合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的老人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所以老人过节期间最好不要外出。如果实在要出行,必须精心准备,带上足够衣物和必备药品,最好能有儿孙陪同前往。

  六、不宜情绪激动。年节里喜庆气氛难免使老人欢乐激动,当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使血压升高。老年人动脉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情绪激动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平和心境。

  七、不宜烟酒无度。老年人不宜饮烈性酒,更不可饮酒过量,因为酒精对胃、肝、心、肾及神经系统都有损害。老年人的肝脏解毒功能差,承受能力弱,喝了酒容易醉。再者,老年人的胃黏膜萎缩,受到过量酒精的刺激易引起急性胃炎,甚至出血。还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

  八、不宜起居无常。老年人已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在过节期间,要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起居无常,不规律的生活会打乱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引起人体各器官功能紊乱,虽然当时感觉不到什么,却为多种慢性疾病埋下了病根和隐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不能太激动、太劳累,以免引起血压升高或心绞痛的发作。

  (张文)

  专家提醒:春节长假旅游五项注意

  新春佳节,许多人选择了长假旅游。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的有关专家提醒人们,长假旅游要注意处理五类情况困扰。

  一是感冒。人们在异地旅游,由于气候变化,稍不注意就引发感冒。对此,要注意增减衣物,注意睡眠和饮食,随身携带感冒药自我调节。

  二是肠胃病。在旅途中,各地的饮水和食物中元素不同,加之有些地方饮食卫生较差,都会造成腹胀和腹泻。对此,一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二要少吃生冷食品;三要随身携带防治药物,如黄连素、痢特灵等。

  三是蚊虫叮咬。冬日里,人们大多选择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旅游,那里蚊虫较多。预防的办法,一是尽可能穿长袖长裤,二是及时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三是用干净的针刺透被蝎子、马蜂等蜇伤处,尽量挤压出毒液后,用碱水洗伤口,将阿斯匹林两片研成粉末,或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

  四是上火。旅途中如果出现了颜面潮红、心绪不宁、食欲不振等症状,嘴唇、口角以及脸上长了红红的按上去发疼的痘痘,或觉得口干舌燥喉咙肿痛,就是“上火”的症状。一要维持生活规律;二要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绿茶等;三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过度疲劳。

  五是脚泡。由于鞋袜不合适,或长时间的徒步,都会引起脚泡,不仅会影响旅行,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对此,一是在出行前选择合适的鞋袜,做到鞋垫平整,袜子无破损、无皱褶,保持鞋袜干燥;二是如果发生脚泡,先用热水烫脚5—10分钟,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对脚泡局部消毒,再用干净的针刺破脚泡,使泡内液体流出。

  (钱勇)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03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