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慈善国宴是因噎废食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5:11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由于场地、人员等各方面准备不充分,加上时间比较仓促,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原定于2月1日下午举行的春节慈善晚宴已经取消,春节期间也将不会举办晚宴筹集扶贫资金的活动。(《东方早报》2月1日) 自去年12月27日主办者宣布举办慈善国宴筹集扶贫资金活动后,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其中批评声音显得更为高调一些。笔者认为,主办者说取消慈善国宴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而已。实际上谁都明白,根本原因是迫于舆论重压。但是笔者认为,由于舆论压力而取消慈善国宴,是无原则妥协,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笔者认真阅读了相关媒体评论,对反对慈善国宴的意见做了认真梳理,主要有以下几条:国宴应当是庄重、高规格的,慈善国宴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令人反感;慈善国宴直接沾染并脱胎于“宴席文化”,使原本圣洁而纯朴的爱心蒙上了一层世俗之尘和功利之垢;用豪华大宴来款待参与扶贫的人,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激发出来的慈善事业,张扬了奢侈与豪华,凸显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慈善晚宴是少数富人方才有能力消受的专场游戏;以捐款多少来划定门槛容易挫伤部分人的捐款积极性;慈善国宴是扶贫模式上的创新,但以捐款多少论资格则是道德上的悲哀。 上述反对意见,大多着眼于对慈善国宴的道德评判,而且是以传统道德准则来衡量这一新生事物。比如将国宴本身神圣化,似乎扶贫工作打着国宴的旗号就是大逆不道的僭越;比如把慈善事业圣洁化,容不得一丝半点私俗之念和功利之心;比如将慈善行为绝对化,不允许对捐款者有任何区别对待,等等。这些侧重于道德上的指责,坦率地讲,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也多为迂腐之论。比如,扶贫工作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业,难道就没有资格以国宴相待吗?慈善事业本是公益事业,有必要将“有私的慈善”一律排除在外吗?还有,社会上对大笔捐款者树碑立传早已非常普遍,但又有谁对捐出零用钱的人广为宣传呢?所以,善心虽然平等,但对善行的关注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社会常态,如何谈得上“道德上的悲哀”? 对于慈善国宴,应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对待,即看它是否有利于慈善事业的整体开展,是否有利于激励更多人参与行善,是否有利于弘扬扶贫济困风气和慈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讲,笔者认为,采用慈善国宴的方式筹集善款,可以低成本高收益,是一种慈善事业工作模式上的创新;可以满足慈善捐赠者的少许“私心”,在捐赠者与扶贫机构之间形成互动,对行善者起到褒扬和激励的直接作用;可以在社会上树立政府和领导人重视慈善事业的形象,彰显政府的责任意识,唤醒更多人的行善热情。因此,慈善国宴(或改称“晚宴”)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活动形式,主办方完全没必要因为舆论质疑而打退堂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