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8:36 桂龙新闻网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毁坏后的王直墓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被凿掉的“王直”二字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被凿掉的“王直”二字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毁坏后的芳命塔

  事件追踪

  昨日本报独家报道了浙江丽水学院邬伟民、南京师范大学郭泉两位教师1月31日在歙县夜砸王直墓一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昨日本报特派记者连夜赶赴歙县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种说法,当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包括王直墓和王直的生平以及王直的历史在内的旅游资源。

  被砸现场都是碎青石

  昨天中午12点左右,记者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王直墓所在地———安徽歙县雄村乡柘林村的一块茶地。记者穿过茶地中泥泞小路,直达王直墓地后,首先进入眼球的是散落在地上的断碎青石。从现场不难发现这些断碎的青石是立于“王氏祖墓”右侧“芳名塔”上的,“芳名塔”虽然名字叫“塔”,但修建得比较粗糙,一块四方形的青石板上刻着捐款修建王直墓的日本长崎县福江市政府和日本人的名称,青石板后面是一层厚厚的砖混结构保护层,和郭泉以及邬伟民前天在电话中对记者描述的基本上没有差别,“‘芳名塔’3个字已被斧子砸掉,同时塔上出现的一处‘王直’也被砸掉了,左侧和左上侧的也被榔头破坏了!”

  两位老师前天在电话中向记者描述的是“他们总共砸掉9处字”,昨天记者在现场发现并统计了一下,“王氏祖墓”右侧的中文碑加上左侧的日文碑共有8处砸痕,加上“芳名塔”上的两处砸痕,一共10处砸痕。

  村民对砸墓事一无所知

  从王直墓出来后,记者回到了村里。与记者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村民对于外界媒体强烈关注的王直墓被砸事件,很多都不知道。很多在墓地附近菜地里劳动的当地人,看见记者一行前往墓地,都没有抬头观望一下。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村约380户人家,只有极少数的人家知道王直墓被砸的事情,“你们来之前,派出所也来人了,是他们告诉我的。”一位在自家门口整理着芹菜的妇女告诉记者。

  王直墓村民称“日本墓”

  说起王直墓,当地居民的态度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认为,“王直墓与我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与当地领导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位王姓中年人称,“当初修建这个墓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位中年人还告诉记者,有些村民不把这块墓地叫“王直墓”,“只听说日本人出钱为我们这里400多年前一个有名的海盗修了一个墓地,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有的村民就叫它‘日本墓’。”

  王直嫡传子孙应在日本

  对于王直这个人,当地的很多村民都表示,“我们这里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但是老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光彩的人,所以很少说起他!”一位王姓村民告诉记者:“我们知道王直这个人,而且在我们王氏家谱上还有关于王直的记载。”这位村民说,“从家谱记载上来看,我们王氏家族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近31代,王直在家谱中是我们第16代祖宗,但他现在在这里应该没有嫡传的子孙了,据说他的嫡传子孙在日本!”

  乡里欲开发王直旅游资源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雄村乡对砸墓一事进行采访,当该乡包括人大主席和副乡长在内的三位领导听说王直墓被砸了之后,他们都很惊讶,表示对此事并不清楚。倒是一位司法干事向记者说了一些他对王直墓被砸的想法。他告诉记者:“不管王直的定性如何,作为两位大学教授,把人家的墓给砸了,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在谈到王直墓被砸掉之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这位干事不肯多说,只表示:“听说前两年的春节期间,还有一些零星的日本人到我们柘林村来,到王直墓地上走一走。”他还向记者透露,雄村有很多旅游资源,乡里已经开始着手为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收集资料了,“王直墓和王直的生平以及王直的历史也在开发的范围之内。”

  据称日方出资立碑未经批准

  从昨天下午2点开始,记者一直穿梭在歙县县委和县政府两座办公楼之间,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所有人对此事都保持着沉默。

  记者从一名知情人士处得知,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尽量低调处理这件事情。前天晚上和昨天上午,县委已经紧急召集文化局、公安局、外事办等部门召开了两次会议,并展开了调查。

  一名知情人士神秘地告诉记者:“县领导对此事的意见是:不炒作,也不对此事进行评论,因为这(日本人出资立碑)是纯粹民间的行为。”他称,日本人前来出资立碑未经过政府:“是当地(柘林村)负责人接待,起初只以为是日本人要在这儿投资旅游。”

  此事已经引起了黄山市外事部门的高度重视。县里分管宣传的两位负责人都到合肥去了。而作为对事件最有发言权的县政府外事办,记者多次前往,均未遇见一个工作人员,政府其他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上午就出去了,不知道干什么!”

  各方反应

  律师 日本人建墓涉嫌违法

  金报讯南京有律师在前日接受采访时曾认为,两位教师有可能违反了现行治安处罚法规的相关规定,即两位教师有可能涉嫌损害公私财物,有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

  但记者昨天就同样问题采访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丁韶华律师时,他给出了进一步分析。丁律师认为,日本人出钱捐建的王直墓(碑),并不代表他们仍对这些墓(碑)享有产权:“捐建行为发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产权转移的完成,日本人并不拥有产权。”意即,出了钱的日本人无权以产权人的身份主张权利。

  丁律师同时认为,王直墓本身并非政府部门认定的文物,而我国实施土葬后,对殉葬的管理就有严格的规定:“土葬建墓有严格规定。”

  据媒体报道,日本人在出钱修王直墓前,此地是一处荒弃的墓地。丁律师认为,如果日本人在建墓时未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其行为本身就涉嫌违法,当地的民政管理也可能存在着问题。记者昨天下午多次尝试与歙县民政局联系,但该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王选 王直在日本并不出名

  金报讯“我的朋友昨天告诉我这个消息(指王直墓被砸),我当下笑了。既然有日本人偷偷地为王直立碑,就肯定会有人来砸;如果你不来立碑,当然就不会有砸碑这事了。”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细菌战中国原告团团长王选,她当即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她告诉记者,砸王直墓的郭泉就是她一个哥们的朋友。

  王直在日本名气很小

  王直其人在日本到底有多大影响?为何有日本人将其碑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凭着对日本历史的了解,王选告诉记者,王直的名字在日本并不响亮,很多人不知道王直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连她在事发前都不太清楚。她推断,为王直立碑只是日本学者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做法。

  为王直立碑是一种挑衅

  “他们是想通过为王直立碑表明自己的观点。”王选说,在中国的土地上为王直立碑,就是对王直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民族感情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种挑衅。所以她认为,王直墓碑被砸,是迟早的事情。即使郭泉不去砸,也会有别人去砸的。

  王选认为,对王直这个历史人物的定性,要充分尊重历史,国与国之间要懂得相互尊重。“如果一些日本人真的想纪念王直,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讨论的方式,这比偷偷立一块碑要光明正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他们也可将王直的碑立在日本。”(现代金报)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被砸毁墓暂不修复

日本人为民族败类立碑续:目击被砸墓现场(组图)
  图片说明:“王氏祖墓”和“芳名塔”(时报记者摄于1月25日)

  安徽歙县 “王直墓”,风波再起。

  1月31日晚,浙江丽水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教师到歙县雄村乡柘林村,用自备的斧头和榔头,将“王直墓”墓碑两旁有王直名字之处一一砸掉,并将刻有12个日本捐资者名字的“芳名塔”砸毁。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到丽水学院院党委宣传部长郭献进。他证实,丽水学院确实有邬伟民这名教师。对于邬伟民在安徽歙县的行为,郭献进说:“年轻人太冲动了,这是一种过激行为。不应该跑到安徽去做这样的事,表达个人意见,应该通过正当渠道。采取这样的行为,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江浙两教师砸了“王直墓”

  一人用斧头砸一人用相机记录

  1月31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郭泉带着小斧头和小榔头来到歙县。这时,浙江丽水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邬伟民已在歙县等了三个小时。当天晚上,两人来到歙县雄村乡柘林村。

  两人发现竖立的墓碑上写的是“王氏祖墓”,就没有砸,“因为是人家祖墓”。在“王氏祖墓”两边的石碑上,出现了9处“王直”字样,这些字遂被郭泉用斧头一一砸毁,邬伟民在一旁拍照。

  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写“芳名塔”,刻着12个捐资的日本人的名字。郭泉又将“芳名塔”的一角砸掉。

  砸墓10分钟后,郭泉和邬伟民便离开了柘林村。

  郭泉跟邬伟民私交甚笃,他们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的。据郭泉说,他在1月22日看到媒体报道时,搜集了关于王直的历史资料,认为王直不仅是一个倭寇,还是个汉奸,就萌生了去砸墓的想法。

  而邬伟民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于1月31日上午到达歙县,在当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因为他认为王直在历史上尚无明确定论。在等候郭泉到来时,他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报纸上有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卞利教授的文章《王直:倭寇的中坚》,这篇文章说王直与日本倭寇勾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害中国沿海居民。之后,邬伟民与郭泉统一了意见。

  “王直墓”被砸毁部分暂不修复

  记者从歙县雄村乡派出所值班民警处了解到,现在歙县公安局等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随后,记者拨通了雄村乡有关部门负责人方先生的手机。方先生说:“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啦,不能说是什么大事。”他告诉记者,砸墓的两名当事人已分别回到南京和丽水,目前柘林村不会对“王直墓”被砸毁部分进行修复,而是让它保持原样。

  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歙县当地有关部门事先没有得知任何消息。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拨通歙县外事办主任吴克勤的手机。吴克勤说,正在开会,不便接受采访。晚上,记者再次拨通他的手机。他表示,对于此事现在只能“无可奉告”。

  歙县副县长王德云、柘林村村委会主任程清海、柘林村前村委会主任罗玉莲等人的手机,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而在1月25日记者在歙县当地采访时还曾拨通。

  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者樊树志:这是重新评价王直的一个契机

  昨天下午,记者就“两教师砸王直墓事件”采访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晚明史》的作者樊树志教授。

  “这件事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樊树志教授言语间有点气愤。他说,王直是明代武装走私的海盗首领,不应该完全否定他。传统的看法都称他为“倭寇”,但从1980年代开始,国内历史学界对他就有了新的评价,在国外则更早。

  樊树志说,由于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中国跟海外的贸易只限于“朝贡贸易”,南洋诸国来朝贡的队伍中夹杂着一些商人,他们在宁波、广州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民间进行海外贸易都是禁止的,这就迫使一些商人冲破海禁,最后发展成海上武装走私。

  “王直的船队销往日本的商品有生丝、棉、书籍、中药材等,而日本没有什么商品,只能用白银交换。王直的海上贸易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大量白银,对明代资本主义萌芽起到了推动作用。”樊树志说,日本把王直称做“倭寇王”,但是打上引号,因为王直的贸易促进了当时日本的经济,日本人对他十分感激和崇敬。

  樊树志说,历史上的倭寇有“真倭寇”和“假倭寇”之分,而明政府把来犯的日本人和一切跟日本做生意的人都称做倭寇,包括跟日本做生意的葡萄牙人。王直是“假倭寇”,他雇用了一些日本人,还将船上的中国人扮成日本人,这样一旦和明政府发生武装冲突,就可以将罪行推给日本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也是武装走私的海商集团首领,跟日本人、葡萄牙人做生意,他还娶了位日本妻子。郑成功有一半血统是日本人,也从事海上武装走私。如果将王直称做倭寇,那么,郑芝龙、郑成功不都是倭寇了吗?我们能容忍郑氏父子,为什么不能容忍王直?”

  樊树志说,歙县王直墓这个事现在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网络上、历史界的争论都很多,也许,这是重新评价王直其人的一个契机。(时报记者何炜宏)

  来源:

  新华网 责编:黄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