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过年的“味道”朴素又温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10:01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2月3日电(记者魏运亨)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委乌丙安教授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就如何过一个民俗滋味十足的春节,发表了精辟见解。

  76岁的乌丙安教授是有国际威望的名人,国际民俗学家协会的最高资格会员全球共有78人,乌教授是中国仅有的两人之一。此外,他还身兼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年味儿”淡了,缘于失落和失忆

  近年来,不少人反映“年味儿”越来越淡,乌丙安教授认为,“年味儿”之所以越来越淡,是由于丰富有趣的民俗民间“过大年”的各种形式和内涵已经失落,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失去了年节文化的记忆。

  乌教授告诉记者,在中国人眼里,“过大年”是一个很神圣很特殊的节日,不管有钱没钱,不怕山高路远,回家过团圆年是第一位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赶在春节前,挤完火车挤汽车,目的就是要回家过大年。

  乌教授说,从民俗学角度看,“过年”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最集中最完美的展示。现在有人说“年味儿”淡了,过年不就是吃点儿好的,穿件新衣服,现在生活好了,还不是天天过年?这反映了对传统“过年”意义的无知,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

  乌教授指出,传统“过年”有几项最重要的活动:合家团聚,祭祖敬神,大办社火,普天同庆。他认为,因为很多朴素的民俗内涵被误解了,传统过年方式不用了,或是即使用也变味了。比如,人人都知道的“压岁钱”,传统风俗中是老人祝福孩子又长一岁,平平安安,并不在乎给的钱的实际价值。但现在,给“压岁钱”少了祝福,讲究的是给大票、美元、银行卡。

  外国人最羡慕我们的,岂能自己抛弃

  ?

  乌丙安教授认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友好和敬重,主要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五十六个民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让外国人着迷和羡慕。

  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传统风俗的消亡不可避免。乌教授认为,这要具体分析,有些可能会进入博物馆,如花轿、做媒;有些可能由一部分人传承,如昆曲、古琴;但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则可以发扬光大,如春节逛庙会、元宵闹花灯、中秋庆团圆等。

  乌教授说,现在中国各大城市青少年过圣诞节,平安夜里成群结队逛商场、下饭店,吃小吃,通宵达旦,这与西方的平安夜风马牛不相及,成了商家借题发挥炒作的购物节、饮食节。

  洋的不一定就是新的,土的也不一定就是旧的。本国的民族民间节日不会过,外国民间节日胡乱过,这是一种悲哀,造成这种现状决不应该责怪青少年,责任在于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缺乏保护和发扬。

  传统节日可以继承创新 政府支持普天同庆

  乌丙安教授认为,传统节日文化也要继承和发展创新。他举例说,奥运会的历史有几千年了,但现代奥运会除了有马拉松、掷铅球、标枪这些古老项目外,不是也有了很多像射击、乒乓球、网球这些现代项目吗?

  乌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扬光大,所以各地的春节也越办越热闹。像北京的春节,传统庙会越办越红火,龙潭庙会、东岳庙会年年邀请全国各地的民间民俗艺人去表演,令中外游客大饱眼福。沈阳的皇寺庙会恢复了百年前过年撞钟迎喜接福仪式和藏传佛教法会“跳跶”仪式,吸引了许多老人,年轻人看着也特别新鲜。

  乌教授说,要想把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办得火爆热烈,有两条基本经验:一是民间办会,政府支持,商家赞助;二是重大年节政府主办,普天同庆。其实,现代节会中国各级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办全国旅游节,戏剧节、电影节,政府部门都是大力支持的。如果在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上也采取这样的有效机制,春节的“年味儿”就肯定会越来越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