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木渎(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1:36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周菊坤 苏州的木渎古镇将刚刚评选出的“姑苏十二娘”作为旅游品牌,实在是件很新鲜的事。这十二娘为绣娘、织娘、船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这清一色的“娘子军”,恰是吴文化和苏州民间手工艺的精粹缩影。苏绣发源于苏州木渎,距今已有2000多年。“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曾是木渎古镇的真实写照。一个古镇的女性几乎人人都那么心灵手巧,人人都会飞针走线绣出大千世界,那该是个什么样的古镇呢? 江南古镇似乎都差不多,小桥流水、小舟渔歌、小巷细雨、小院清风,处处是这样的悠然和精致。不过,千年古镇木渎,却别有一种昊昊大气。 与其他古镇不同,木渎的周围环抱着连绵的群山,给木渎在秀逸之中平添了几分阳刚。灵岩山,“秀绝冠江南”,曾是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馆娃宫之所在。姑苏山,两代吴王在此筑造姑苏台,司马迁曾“登姑苏,望五湖”。七子山,以七座巨大土墩石室著名,曾是吴国御越的军事设施,被称为“烽燧墩”、“望越墩”……穿越2500年的苍茫时空,有谁能想到,一幕幕吴越纷争的悲喜剧,就在这莽莽青山秀岭之间上演,吴王金戈越王剑,风调雨顺的木渎盆地也曾升腾起一片血雨腥风的悲壮。 木渎的大气沉稳而不浮躁,含蓄而不张扬,因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使它宠辱不惊,底气绵长。穿过灯红酒绿,你轻轻推开老街上那一处处不起眼的门闼,或许里面就隐匿着一座被岁月遗落的私家庭园。它的主人呢,或已出外访友,或正高卧书房,或正乘着午后的暖阳,在后园的池榭边会友呢。斜阳把花窗的格子画在了回廊的地板上,诱得腊梅探身在窗口窥望。听重院高墙外的隐隐人声,恍若隔世。你轻移脚步,屏住呼吸,生怕让红尘俗气扰了主人的清兴。回到繁嚣之中,刚才的一幕犹如一梦。这古镇像一位老人,千年阅历之下,不动声色地看着儿孙们的嘻闹。 这样的庭园,古镇有很多。羡园和虹饮山房是文人园林,都在山塘老街,乾隆下江南游木渎便在此舍舟登岸,去虹饮山房看过戏,又在羡园(当时称灵岩山居)与主人沈德潜一起吟风咏月,还亲手种了一株玉兰树。古松园也在山塘街,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的旧宅,后园布局小巧雅致,极具文化品位。最具文化味的当数下塘街的冯桂芬故居了。冯为道光进士,林则徐学生,因不满清政腐败而退隐,在木渎筑园,著《校邠庐抗议》40篇,提出“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等改革建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改革、开放、谋自强的思想家,给当时沉闷的社会划出了一道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闪电。 木渎是精致的,精致的是古镇屋檐下绚烂过后的那种平淡和从容;木渎是大气的,大气的是古镇文化之乳滋养下的超越时空界限的那种思想和精神。 《华东新闻》 (2005年02月04日 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