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泥路、自来水、敬老院,桩桩喜事透出——西河村的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2:45 大江网-江西日报

  地处鄱湖之滨、紧挨县城的都昌县都昌镇西河村,两年前,因村干部大吃大喝,村集体欠下的吃喝费就高达十几万元,农民生活条件艰苦,数千名村民与牲畜共饮池塘水,群众牢骚满腹,成为远近有名的“落后村”、“上访村”;两年后的今天,在村新班子的带领下,西河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村里新建了600多米长的水泥路,还建了敬老院,200多亩成片的紫皮大蒜基地成了农民致富的源泉。见证西河村的变迁,村民们感慨万千。春节前夕,记者走访西河村,与村民对话,听听他们心中关于村庄变化的原因。

  我终于喝到了自来

  水采访对象:

  邵国荣(女)67岁

  采访地点:

  邵国荣家打开厨房里的水龙头,欢快的自来水哗哗直流,邵国荣接了一碗水兴奋地对记者说:“尝一下吗?甜着呢。”看着老人那欣喜的样子,记者不由得问:“以前你们也这么喝生水啊?”提起过去挑水喝的往事,邵国荣有满肚子的苦水要倒。由于村庄地质原因,水井很难打出水。村里人只得和牲畜一起饮用村中一口大池塘里的水度日,由于池塘里的水不干净,村里人生病的也特别多。有时,碰上干旱,池塘里的水也没有了,村民只得到几公里外其他村要水喝。邵国荣清楚地记得,每到春节时,因用水量大,大家用水更加困难,有时甚至到很远的地方讨水。“今年春节,我们终于可以喝到干干净净的自来水,快快乐乐过新年了。”邵国荣笑着说。村民王国初正忙着装热水器,他兴奋地说:“以前因缺水,一个冬天都洗不了一次澡,现在得好好享受一下了。”“村里通了自来水,真得感谢村里的新班子啊。”王国初记得,2003年,新改选的村班子一上任,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针对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水和路进行改造。由于全村村民住得分散,要通自来水得花一笔钱,仅自来水主管道就有7公里长,这对一个村来说,是件大工程。村干部于是天天带着村民意见,跑市县各级部门,争取有关项目。几个月的奔波终于换来了几十万元的自来水改造资金。但村干部知道,这些钱要修好自来水还是不够的,为节省资金,村干部带领全村村民自己动手挖路、埋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村村民终于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党组织引领我致富

  采访对象:

  许英中55岁

  采访地点:

  西河村大蒜基地在西河村,记者为一片200多亩的大蒜基地所吸引。这些大蒜,正绿意盎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西河紫皮大蒜。在大蒜基地,老农许英中正拧开自来水龙头,为自家3亩大蒜浇水。站在田埂上,许英中乐呵呵地指着田里的大蒜向记者介绍:“这几亩大蒜,今年让我纯赚1万多元。”西河大蒜因个小、味香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过去西河村民因缺少资金、技术和水源,村民一般只小打小闹地种点大蒜供自己吃。从2003年开始,新组建的村党支部为带领群众致富,瞄准西河大蒜这一品牌,决定将大蒜基地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种植。针对村民缺少启动资金,村党支部与有关部门联系,为种植大蒜的农民预先提供优质大蒜种子。同时,村党支部邀请县农业局的有关专家,举行大蒜种植技术交流现场会,手把手教农民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村里还将自来水管直接铺到了大蒜基地。资金、技术、水源解决了,农民种大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短短一年多,村里就连片开发大蒜基地200多亩。许英中掰着手指向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除去种子、施肥等费用,每亩大蒜可纯赚4000多元。在发展大蒜的同时,一些党员干部还开始带领村民养羊。生活比较困难的村民王凤池现在养羊40多头,等羊出栏后,每头可赚500多元。王凤池感激地告诉记者,他养羊全靠村里的党员刘国平帮助。刘国平不仅为他提供种羊,教他养羊技术,还帮他联系好销售渠道,一步步引领他走上富裕之路。

  村里建起了敬老院

  采访对象:

  高荣娥(女)70岁

  采访地点:

  西河村敬老院“今年我可以过个温暖舒适的新年了。”住进新落成不久的西河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高荣娥面对记者的采访兴奋地说。为让村里的孤老、困难群众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西河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倡议下,发动社会各界捐款建起了一幢漂亮的敬老院,首批四名孤老欢欢喜喜地住进了敬老院。高荣娥兴奋地拉起记者去参观她的新居,卧室里干干净净,楼上还有老年人活动室,供村里老年人活动。而且,村里特意请了一名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高荣娥告诉记者,以前,她住在一幢又黑又破的小房子里,冬天即使穿再多的衣服,也常觉得冷。现住在敬老院内,吃得好,住得好,平时没事几个老人一起聊聊天,或者到敬老院旁边的一块菜地里伺弄伺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高荣娥感激地说:“真得感谢党啊,时刻惦记着我这老婆子。”为了让困难群众过得更好,西河村新班子成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村集体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村里这两年还每年挤出一部分资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村里的党员干部也与村里几名困难户结成对子,一对一帮扶,带领他们共同奔向小康生活。(本报记者李晚成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