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年地方“两会”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3: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宗禾

  1月份中国规模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连同上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之前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3月份将举行的全国“两会”,可以说,岁末年初这段时间,重大的政治活动密集,人事调整频繁,政治消息层出,构成了中国独有的“政治季”。“政治季”中的地方“两会”,涉及到重要的人事任免和区域决策,作为议政平台,地方“两会”亦犹如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的一些政治文化和社会心态。

  代表委员的素质考量

  本次地方“两会”中,一则人大常委请辞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高明伦因“法律知识有限”和“人大和科研两项工作无法兼顾”,辞去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这种对于无法履行常委职务的表白,其背后也将代表委员的素质和作用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

  “人大代表并不是一种荣誉,而是肩负着讨论国是、为民立言的职责。这虽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背后显然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说。

  但现实的情况并非令人满意。有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据他的观察,“5年来一些代表没说过话”。无法想像,这些不说话的代表如何能行使代表权力,表达政见,参与决策,进行质询。

  一些议案、提案,从地方立场上看“道理不错”,但背后的观念和意识却发人深省。例如北京“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提出北京实行“人口准入制”的提案,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几乎众口一词的批评。

  “人口准入制”的话音未落,又有议案呼吁通过行政力量“封杀天价月饼”,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摆出了易引发腐败和环保等理由后说,“政府出台一个规定就是了”。但律师的话却不容回避:现在是市场经济啊,价格法也规定经营者有权自主决定价格,只要“天价月饼”标明的成分与实际相符,就不违法。

  更有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呼吁政府“发展规范‘酒后代驾’”,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2002年1月15日晚上,他因和几个朋友聚会,把车停在西单胡同里,自己打车回家,结果第二天车就被盗了,“其实当时要能找着‘酒后代驾’的话,车也许就不会丢了。”对此有,“这样的提案值得拿到‘两会’上去讨论吗?”

  在过去,代表委员敢于发言、有提议案提案的积极性,通常都会受到公众和媒体的赞赏;而现在,代表委员建言的内容和态度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的审视和评头论足。这种挑剔,或许正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在转型期的一些微妙变化。

  实际上,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少代表委员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来自选民的压力,也没有自觉地建立起议案提案的质量标准,但这些来自公众的怀疑声,应该或多或少地促使代表委员去思考:我应该站在什么立场发言?我应该去关注什么样的问题?一个决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参政议政会议,是否应该夹杂着“垃圾筒能否统一装踩踏板”之类的琐碎问题?

  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

  浙江《人民政权报》和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以“百姓心中的人大制度”为主题,进行一次专题调查。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是———40.9%的被访者不认识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而对于“你了解人大吗?”这一问题,只有20.4%的人回答“了解”。

  事实上,缺乏长效机制也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面临的共同苦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卫民说,近年从全国到地方“两会”,会期都大大缩短,从积极意义讲,可以节约会议成本,集中高效地讨论本地区重大社会问题,促使政府科学决策,但从另一方面讲,代表和委员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在短短几天内得到充分讨论,政府是否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是值得考虑的。

  在现有制度构架下,如何建立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将参政议政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史卫民建议,人大代表的适当专职化,“值得认真研究”。

  他认为,这一改革可以分两步走,首先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第二步才是人大代表的部分专职化。

  如果这一改革得以推行,人大常委会本身也需要进行配套制度建设,例如常委会委员固定联系人大代表,向人大代表述职并接受代表的监督等等。

  史卫民认为,如果这一改革能够推行,那么可以按照这一思路推行人大代表部分群体的专职化。而如何建立公众和代表的制度化沟通渠道、代表如何对选民负责等问题,则有望在这一阶段得到解决。

  异口同声的“和谐”回音

  “循环经济”出现在每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位置,“转变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成为高度一致的表达。

  据悉,北京今年首次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污水再生利用率等列入调控目标。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该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将分别可望按预期下降5%和9%,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政协会上的讲话只有11分钟,着重谈建设“和谐社会”。他说,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四大江苏”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提出构建“和谐中原”。福建人大代表则认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的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经济地位悬殊过大相当危险,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地方“两会”的这些热点问题,必然会反映在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专家分析说,今年全国“两会”,将延续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以及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思路。

  同时,一些地方的要求和建议也可能影响国家决策。例如,河南省政协计划在全国“两会”期间联合中部五省政协递交有关“中部崛起”的集体提案,推荐河南省政协主席代表六省政协作一个大会发言,争取国家在制订“十一五”计划时对中部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江南时报》 (2005年02月04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