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村庄6000岁”(下篇) “长寿”小村隐藏多少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5:1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渔洋村究竟为什么一直有文化存在着?为什么老百姓一直选择在这个地方居住形成6000年的沉积?

  “地理决定历史”,这是一种很有影响的史学观点。对于渔洋村的6000年历史来说,地理因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渔洋村北数百米,就是著名的漳河,这一带漳河河岸陡峭壁立,高10多米,厚厚的黄土下是一层坚硬的礓石。多次来这里考察的安阳市文联主席张坚先生告诉记者,这礓石硬得很,拿石头都砸不动,漳河水流到此处,只好无奈转了个弯儿,形成一个河曲。渔洋村向西的漳河,是清漳河与浊漳河合流后夹山而下的河段,《水经注》称之为“三户峡”,而渔洋则称为“三户津”。在甲骨卜辞和《史记·项羽本纪》中,“三户津”这个名字都出现过。

  张坚先生说,一般来说古人都是临河、临水择墟而居,最喜河曲之地。墟就是高土岗,不临水没有办法生存,临水又担心遭到水害,因此临水还必须择高而居。渔洋村就是这样一个临水的高地,非常适合早期人类居住。记者所去过的古文明遗址,像裴李岗村、仰韶村等,也都具有相似的地貌特征。“渔洋村”的村名过去是“鱼羊村”,漳河水在村东经常泛滥,涨水时往低地里注水,洪水退后,洼地里有河鱼可捕。河滩上则土质松软,特别适宜草木生长,人们就在滩地牧羊。久而久之,得村名“鱼羊”。明朝时期,村里比较富裕,读书人多了,嫌“鱼羊”两个字不雅,才改为现在的村名“渔洋”。

  正是如此优越的生存条件,才吸引了先民眷恋此地。能有那么丰富的上古文物遗存,说明当时渔洋一带应该是人口聚居比较集中的地方。

  另外,古称“三户津”的渔洋,自古为重要的漳河渡口。渔洋以下,平原上的漳河经常泛滥,河道游走不定,不可能形成固定的渡口;渔洋以上三户峡水深流急,也不能形成渡口。而渔洋村北的河道比较窄,河水较深,而水势平稳,正是一个优良渡口必需的条件。如今的漳河岸边,还有一块块巨大的方条石,石上凿出拳头粗的孔中,绳子磨出的道道痕迹还历历在目,据说就是过去渡船缆索留下的。龙振山说,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保存着十来条渡船。

  或许就是这些原因,使这里成为一个“长寿”的村庄。6000年,这里发生了多少爱恨情仇的故事,我们已经无从感觉古人的脉动,但透过有限的资料,我们可以猜想到,这里隐藏着无尽的神秘……小村与商朝的神秘联系

  渔洋村与著名的下七垣村一水之隔。漳河对岸,就是先商文化的代表下七垣文化,或许由于这个原因,渔洋村的先商文化遗迹更引人注目。

  在龙振山收集的古物中,有不少无字卜骨,还有几片没有经过整治、打磨的卜骨。张坚先生认为,这些未经过整治的卜骨是商代早期的东西,由此可知渔洋这个地方在先商时期和下七垣一样,是商先民生活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邹衡先生依据漳河边下七垣、界段营的考古发掘研究,提出了下七垣“先商文化”说,认为豫北、冀南一带存在的与夏文化同期的丰富文化遗存,为商汤立国前的文化。这是殷墟文化所承的文化,渔洋村当在这个范围之内。

  张坚先生告诉记者,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记载,商王曾经祭于三户。联系到《水经注》曾经记载渔洋古称三户、三户津,这条记载不免让人把甲骨文中所说的“三户”与渔洋村联系起来。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多条商王到水边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记载,说明了这条河和洹水、汤水一样都是商王朝的母亲河。那么水在哪儿?

  近世研究甲骨的学者,把甲骨文中的和漳水联系到了一起。学者们引经据典,论证了在古代“商”和“章”相通,因此得出结论:商人所以称商,大概是由于商人远族居于漳水,而最早漳水就叫水的缘故。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据最近的考古发现认为,殷商早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是黄河下游的豫东地区,可能以商丘为中心;另一个就是漳河流域。

  若如此,甲骨文中商王致祭的“三户”是今天渔洋村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祭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事,选择在“三户”祭祀为什么不得而知,但这可以佐证渔洋村所在的安阳一带,应是商王朝的发祥地和立国地,正如《史记》所说,盘庚迁殷是“复居成汤之故居”。

  龙振山收藏的与殷墟同期的甲骨中还没有发现一片有字甲骨。唐际根认为,这证明渔洋是一个平民村落,表明文字最初只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平民在当时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渔洋村离安阳殷墟只有22公里,在商代中晚期,这是一个与都城近在咫尺的居民点。距今3000年的都城殷墟的外围是什么样呢?或者说像渔洋这样一个平民村落,在3000年前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呢?唐际根说,这些都是吸引他的问题……项羽三户津受降章邯

  史书上留下“三户津”的踪影,与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有关。

  项羽破釜沉舟,解了巨鹿之围后,章邯并没有完全被打败,《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由于巨鹿失利,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章邯很害怕,就派长史欣前往咸阳汇报工作。长史欣到咸阳等了三天,赵高也不予接见,显然对章邯十分不信任。机敏的长史欣从小路逃回军中,劝告章邯说:现在朝廷中赵高大权在握,我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果我们打了胜仗,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我们打了败仗,必定会大祸临头。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

  一席话说得章邯心中狐疑不定,暗中派人去见项羽,想订立和约。但大概由于条件谈不拢,双方和约没谈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自己则引军跟进,驻扎到三户一带观望。蒲将军再次打败秦军,然后项羽率领全军渡过三户津,在汙水(今渔洋村以北的岳城水库一带)攻击秦军,“大破之”。

  进退不得的章邯谈判的资本越来越少,不得不再次派人去见项羽,要求投降。项羽与部下商议,认为楚军粮草不多了,可以接受章邯的和约。双方约定在洹水南的殷墟举行受降仪式。于是项羽和章邯先后渡过漳水,来到安阳殷墟,曾经不可一世的章邯在项羽面前痛哭流涕,一吐受赵高窝囊气的苦衷。项羽立他为雍王,将他率领的20多万秦军悉数收编,然后掉转矛头,进军咸阳,一路势如破竹。直到兵临函谷关,与刘邦的部队撞上,才有了著名的鸿门宴。

  纵横天下的项羽并未在渔洋留下痕迹,但那次渡过三户津的战斗,却是他收服章邯所部秦军、初定天下的一个大转折。这不能不说是渔洋村历史中的一个亮点。赵构泥马渡江南宋苟安

  记者在渔洋村意外看到了一座古寨门,那寨门上荒草密布,从内侧看上去还算整齐,转到外面看却已经沧桑满目,没个形状了。寨门上镶嵌的一块石碑已经有些斑驳,但文字却清晰可见:“大清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一日重建。”

  村里的老人说,这是渔洋村的西寨门。过去村里东西南北都有寨门,现在除东门已经毁掉外,还余三座。老人们说,原来四座寨门高大巍峨,气势恢弘,上面还都建有庙宇,东门是魁星楼,北门是玉皇庙,南门是观音阁,这西门上建的是“泥马渡江康王庙”。

  如今西寨门上的泥马康王庙已经荡然无存,但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却依然在当地广为流传。

  泥马渡康王,是说徽钦二帝被掳走,当时就康王赵构一个人跑了,回来的时候,他骑着马准备过河,适遇漳河水大涨,马不敢过。这时过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跟康王说你那个马不行,骑上我这个马。康王嫌马瘦,老头说,你别瞧瘦,骑上它你就过去了。康王骑马回头一看,白胡子老头就没影儿了。他骑着这个马过河,来到渔洋地界,这个马“扑通”一声就卧在那儿了。他下来一瞧,那马已变成一堆泥。这故事《说岳全传》中也有,不过说的是在长江发生的事儿,但渔洋村的老百姓相信故事是发生在这个村的。这种有浓郁“君权神授”色彩的故事原本无须考证,但渔洋村的传说倒也不是全无根据。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康王赵构奉命北上与金人谈判,到达相州(今安阳)以后,他得知金兵已经渡过黄河进逼开封,就没有前去寻找金兵主帅、执行和谈的使命,而是径直北上,来到抗金气氛浓烈的磁州(今河北磁县)。他的谈判副手因为携带着金国人的服饰标志,被磁州人当成汉奸杀死,于是赵构仓皇逃回相州。从磁州到相州,渔洋村的渡口是必经之路,村里流传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大概有这么点背景。

  后来赵构苟安于相州,数月后,金兵撤离并洗劫了开封府,将徽钦二帝带往北国,而躲在相州的赵构成为大宋唯一幸免于难的皇子,在中兴大宋的旗帜下,理所当然地成为号令全国的领袖人选。靖康二年五月,他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成为南宋的第一个皇帝。

  渔洋村修建寨门时,大约人们想起赵构仓皇经过这里的马蹄声,觉得跟皇帝沾点儿边很荣耀,就在西寨门上建起了“泥马渡江康王庙”。小村古建留辉煌

  走在渔洋村,记者惊奇地发现,小村不但地下文物丰富,地上古代遗存也非同小可。

  走进沧桑的古寨门,前行没多远,突然眼前就出现一大片灰砖砌成的房子,虽然已经残破了,但还能看出当年的不凡气势。村里的老人说,这是明清时大户的宅子,这个地方当年是九门相照,九个门一字排开,非常有气势。

  如今这些古建筑虽然破败了,可是仍保存下来四五栋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门槛上甚至都刻着瑞兽,门楣上写着“持忠恕”、“致中和”、“耕且读”这样的字牌,透着浓郁的传统儒家文化气息。路边的墙上还有凿了孔的拴马石,这是当时的读书人或官宦人家拴马的地方。当地人称这些古建筑为“龙家大院”、“韩家大院”。龙家大院残存的西厢房上,至今清晰可见“竹苞”、“青琐”四个字。据说“竹苞”出自《诗经》,“青琐”出自《汉书》。“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比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茂,用作新屋落成,或者向人祝寿时的一种颂词。

  据说“竹苞”两个字还有一段故事。清朝大奸臣和珅新建了一个亭子,托纪晓岚题字,纪晓岚提笔写下“竹苞”两个字。和珅非常高兴,立即让人高挂起来,很是得意。后来乾隆皇帝看了匾额,禁不住大笑,和珅不解其意,乾隆说:“你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读,岂不是‘个个草包’吗?”

  渔洋村民居出现这样讲究出处的匾额,实在不是一般的有文化。堪称华贵的古建筑与沧桑的寨门,幽深的石板小巷,构成小村别样的韵致。

  龙振山告诉记者,清末民初,渔洋是个镇,规模比现在大得多,旅店客栈林立,各种商号、运输行遍布。本村一些大户开有“顺天堂”、“保善堂”、“利丰厚”等,生意都十分红火。

  张坚先生分析说,渔洋当时的繁华主要是由于地处要津。那时这里称为“渔洋河口”,称“河口”而不称“渡口”,是因为汛期靠船来摆渡,冬季水缓时则在河上打桩铺草桥,来年汛期前拆除草桥,来往渡河仍靠摆渡,河上渡船多达30余艘。繁荣忙碌主要源于彭城,旧时彰德府(安阳旧称)一府辖七县,有“金彭城、银水冶、不如楚旺一斜街”之说。彭城即今日河北峰峰矿区,下层产煤,中层有锌、铅金属,上层为瓷土。古代安阳的相州窑主要在洹水上游,后来瓷土不足,逐渐向北发展,宋、金时期在彭城发扬光大为磁州窑,明、清时期年产碗多达500万籀,那时彭城被称为“日进斗金之地”,而丰富的物产都要经由渔洋河口运至安阳或楚旺集散销售,在渔洋要吃饭、住宿、娱乐,渔洋由此而富甲一方。这些辉煌的古建筑,就是那份富足的缩影。

  1982年107国道漳河大桥建成前,安阳到河北邯郸、峰峰、磁县一带,都要从渔洋一带经过。而1958年京广铁路改道前,铁路线就从渔洋村古渡口穿过。如今107国道和京广铁路都从渔洋以东七八公里的地方越过漳河,渔洋村就成了一个显得偏远的所在。但正因为偏僻,这个6000岁的小村才保留了更多安宁和古朴的气息,这或许是渔洋村的幸事。

  (全文完)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