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访校园冬天最后的守望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5:15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天快黑的时候,郭宏斌开始了他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而此刻,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正往家里赶,公共汽车窗外的高楼和霓虹灯,让人感觉到过年的气氛。平时活泼善言的郭宏斌,静静地倚着车窗,有些出神:远在陕西农村的父母,你们正在干什么呢?

  郭宏斌是中国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大一的学生,就在全班同学兴冲冲往家赶,急于向父母诉说大学第一年的兴奋时,郭宏斌决定不回家过年。

  因为贫困,郭宏斌和如他一般的大学生,成了校园冬天最后的守望者。他们在黑夜里亮起宿舍的点点灯光,给校园留下缕缕生机。

  工人从不让我干重活,说大学生打工也要尊重

  从公共汽车下来,郭宏斌走进了一个培训课堂。要上岗,先培训,为了能早日上岗赚钱,郭宏斌从不敢迟到。

  培训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已经工作了,看上去他年龄最小。郭宏斌表现得很机警,向老师打招呼,向认识的人问好。“家里人很支持,毕竟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出来看看也好。挣钱是好事,但别上当受骗。”他笑着说了家里人的看法。培训课将近3个小时,晚上9时多才能往宿舍赶。

  郭宏斌是个很精干的陕西小伙子,瘦瘦的脸,戴个眼镜,有一点点没有刮干净的胡子。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和同宿舍的吕加喜看书,宿舍很安静。“不回家就为了打工,往大了说,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往小了说,就想多赚钱,多挣点下学期的生活费,获取一些社会经验,让以后的生活好一些。”郭宏斌最近刚刚理顺了他的生物钟,前一段时间,他和宿舍的同学一起,在北京的一家食品包装厂上了10天夜班。

  郭宏斌说,夜班每天工作9个小时,工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高中,还有好多童工。他们很辛苦,没受过大学教育,也没意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对大学生有种羡慕感。上晚班时,干食品包装要拉混合料,每次拉两袋,每袋大概有50斤左右,一晚上平均下来要拉100多袋。他们每次都不让我干,只让我打个下手。他们觉得大学生应该受到尊敬。刚去时工人们有些看不起我们,说你看现在打工的都是大学生了。过几天大家熟识了,等我们要走时,他们还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眼神呢。”

  郭宏斌说,打工经历让他长大了许多,“打工时能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从他们身上学很多东西,同时还能挣点钱”。夜班结束了,郭宏斌马上报名参加了现在这家公司的培训,准备再上班。

  说话间,郭宏斌显露出几分疲惫和成熟。他说,自己4年的学费全部贷款,一共2.4万元,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讲,压力很大。

  这些天郭宏斌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在宿舍看书、聊天、听歌;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去网络中心上网,或者和室友出去走走。下午5时准时吃饭,然后挤公共汽车参加培训。

  一名来自安徽的大一新生说,他是从中专保送上大学的。上大学费用很高,除了贷款交学费以外,生活费主要靠自己打工赚。他在一家花店帮别人插花。“大学生年纪不小了,不要什么事情都靠家里人。何况父母挣钱也不容易。自己挣的钱虽然不能彻底改变现状,但我还是想为家里分担一些。”

  中国农业大学团委的一位老师介绍,贫困生不回家过年,很多人都在校外打工,学校也尽量提供一些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挣钱。

  留在学校离家庭的心酸远一点还能为明天而奋斗

  “贫困是现实,回家又能做什么?”中国农业大学的吕加喜同学说,回到家里,整天看着贫困的家,又不能改变什么,有什么用?与其心酸,不如在学校里找些事情做,锻炼一下。

  吕加喜说:“我感觉自己是在为明天奋斗,心酸的事情就忘记了。各种工作我都尝试一下,虽然现在看不出差距,但以后会有,起码我拥有了社会经验。”

  家境贫困加上没有温暖亲情,让很多学生有了“回家恐惧症”。

  李世杰来自河南,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器专业大一学生。宿舍里其他同学都回家了,桌子上的一台电脑、一盏台灯、一本书,成了他寒假生活的全部。“我一直一个人过,高中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好在读的是私立高中,学杂费、生活费全免。过年学校给每个留校的同学发了补助,年三十晚上还一起会餐,组织大家一起出去玩,比高中生活强很多。”

  同学间兄弟般的感情,让李世杰感觉到了家庭外的温暖和亲情。“感觉比回家好多了”。

  着装朴素简单的小李,紧裹着黑色的羽绒服。虽然家在北京,可高二时她就成了孤儿,这个年要在宿舍和同学们一起过。

  晚饭时,食堂里的人并不多,她要了一盘素菜,一小碗米饭,还有一碗免费的汤。她说,“每天得按时吃饭,要不然去外面吃饭会比较贵”。

  家庭变故让小李有很多同龄人没有的想法。北京有很多亲戚,但她不愿意去。“亲戚叫我去他们家,但我不想给人家添麻烦。他们都是一家三口,过年蛮好的。我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一个人生活习惯了,还是呆在学校好”。

  小李说,天冷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呆在宿舍,看看书,和室友聊天。“再找点兼职工作做做,很多烦心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在学校里还能有些补助 不回家过年已成习惯

  为了节省一笔不小的交通费用,不少贫困生不愿意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种慢慢养成的“习惯”。

  北京林业大学会计专业一名大三的同学,家在云南农村,路途遥远,如果回家,来回一趟大概要七八百元。“交通费能省一笔是一笔,学校环境比家里好多了,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原来,这名同学已经两年不回家过年了。“今年大三,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好多事情必须提前准备。在学校过年,可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不回家过年,他说家人习惯了,自己也习惯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在学校里还有一些补助,有事情给家里打个电话就行了”。

  来自西藏的琼吉,是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二的学生,同样面临着交通问题。她说:“不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习惯,但还是很想家。”

  前几天,琼吉在一家餐厅找到当服务员的工作,但因为下班太晚而最终放弃。琼吉说,回家一趟来回车费2000多元,呆在学校里,假期的生活费也就在200元左右。“不回家可以节省1800多元,这笔钱对于不算宽裕的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据琼吉了解,像她这样因为路途遥远,养成不回家过年习惯的同学不少。“我们和家里人都习惯了”。

  用最少的钱过最好的春节

  接受采访时,郭宏斌的“家底”差不多有300多元,这将是他在学校过年所有的开销费用。他说,初步预计吃饭花160多元,剩下140多元零花。

  郭宏斌这样算了一笔账:最近没有工作,早上起床很晚,省掉了早餐费;午饭和晚饭都在学校食堂吃,相对外面便宜些,每天大约花上七八元;有时肚子饿得实在厉害,就买4.9元5包的方便面;偶尔去学校网络中心上网,花1元左右。“年三十中午,学校会组织大家会餐,据说学校还给大一学生每人发100元补助。到年三十晚上,我和室友打算花20元钱买些瓜子嗑嗑,买一点零食,再从对面宿舍借台电脑,看看春节晚会,给自己过年,用最少的钱过最好的春节。”

  赚钱,更要省钱,留守学校的贫困大学生知道“认真计较”。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器专业一年级的李世杰,最近找到了一份家教,每天可以挣到100元。从学校坐车到上课的地方,需要1个小时,每次两个多小时的课,他觉得很满足。

  李世杰说,早上起床晚,一般不吃早饭,午饭和晚饭分别花上4元左右就够了,春节时会买10元左右的水果,和朋友们聚聚,增加一些节日气氛。“年前我挣到了700元,寒假生活开销肯定没问题。我还要挣下学期的生活费。”“只要平时能生活下去就行,不一定非得过年吃好。”北京林业大学会计专业一名大二的同学说,为了省钱,他吃饭一般在食堂,买书一般买打折的,公共汽车也要多坐月票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