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学翻译为何青黄不接(今日新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辉

  前不久,在萧乾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太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十卷本《萧乾翻译全集》,这是对萧乾先生的最好纪念,也是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共同的一大幸事。

  《萧乾翻译全集》付梓之时,许多人正为文学翻译界面临的“青黄不接”现象而感到忧虑。有报道说,上海最近举办了一次翻译大赛,由于缺乏出色译作,一等奖付阙,二等奖则由一位新加坡参赛者获得。一位参加过鲁迅文学奖翻译作品评选的评委也讲到,在几届评选中,都因缺乏出色的译著而让评委踌躇再三,无法确定。随着一个个优秀的前辈翻译家的故去,翻译人才的“青黄不接”已经是冷冰冰的现实。

  和萧乾一样,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著名翻译家不少都是集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于一身。他们的经历和翻译成就告诉我们,文学翻译需要的不只是外语的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对译者母语的修养、精神气质、文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并非说译者一定要是文学家,但一个译者如果母语表达尚且不能过关,又如何追求翻译的“信、达、雅”?

  今日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谁的错?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片面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曾见报道,有的小学语文课,开始尝试用英语教学,英语是学会了,但唐诗宋词的意境呢?或许早已被消融于26个字母之中了。中学、大学里的外语考试更是五花八门,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真所谓:大家都为外语忙,惟有母语全忘了!没有整个教育制度对母语的重视,就无法培养年轻一代乃至整个社会对母语的热爱。长此以往,翻译人才的日趋萎缩,文学翻译的今非昔比,就会是必然的结果。

  20年后,还有优秀的文学译作吗?还会有诸如萧乾这样的翻译大家出现吗?

  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04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