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部铅中毒肆虐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9:40 中国环境报 |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2000多名多动症患者,血铅检查结果,发现70%以上的孩子体内铅含量超标。 据悉,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浙江中部,追溯到他们的父母,很多人从事铅行业(冶金、蓄电池、含铅锡箔业等)。当记者把视野进一步延伸时,赫然在浙江中部发现大面积的锡箔业。 大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经历了30年的沉寂后,绍兴的锡箔业重新复苏,并且向萧山、宁波、义乌一带输出技术,直至“中心”的位置被后起的义乌替代。 鼓捣锡箔已是寻常事 在义乌浦江,记者发现鼓捣锡箔太寻常了,随便走进哪家的门都可以发现桌上几上,到处放着一种绿色的有细细槽纹的塑料板,人们叫它“抹板”。 进屋就有怪味,金属味,绿色抹板旁边总是有着一沓锡箔和黄裱纸,没有人介绍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是在抹锡箔。 做锡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手工工艺活,有14道工艺。由于锡箔实在太薄了,厚度只有0.008毫米,所以第13道工序至今还只能手工操作,相当费时耗力,于是所有锡箔作坊就都把这道活外发,外发给农村的千家万户。 一天可以抹3000张的姑娘 得贫血去世了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前吴乡”的岩下村和下葛村是方圆有名的“锡箔村”。 周老汉的家坐落在岩下村头,阴暗而潮湿,一进门就见他一家老小5口统统在抹锡箔。因为要保持室内温度,门窗密闭,屋内弥漫着强烈的“铅臭”。看他们操作,原来用手指挑锡箔的一瞬,一定要同步地用口气轻吹。 “锡箔疮,村里什么人没生过?大热天抹锡箔,哪有不生疮的?”周老汉说着满不在乎地撩起手臂,我们立刻看见满手臂的疤痕。 村尾的王老太已经75岁了,看不清锡箔纸了,但是照样监督4个孙辈抹锡箔。黑暗的屋内,那股“铅臭”比周老汉家还浓。老太太说,一个成年人,手脚利索的话,早上6点开工,晚上9点收工,一天应该可以完成2000张,邻村有个17岁的姑娘,手脚特别快,一天可以抹3000张,可惜得了贫血症,去年就死了。 我们要她的孙子抬起头来让我们看看鼻子,这一刹那,我们发现他的鼻子里粘满了锡箔粉。 工棚旁边的大树也熏死了 离开浦江,记者进入兰溪市的墩头镇。 与浦江县相比,这里的锡箔业才真叫蒸蒸日上。黑烟滚滚,恶臭逼人,直把个山清水秀之乡捣腾成铅毒炼狱。 严格地说,兰溪、浦江、永康等市县至今尚未形成锡箔产业的规模效应,锡箔业在当地至今仍是一盘散沙,仍是“作坊加农户”的小农经济模式。 记者参观“冶炼作坊”时,可以明显地感到“铅毒”肆虐,坩埚在烈火下被烧得通红,“蜡”一旦进入坩埚就慢慢像猪油一样融化开来。这个过程发生时,常人难以近身,刺鼻的金属味冲进人的鼻腔后,呛得人涕泗横流。 贵州伙计悄悄告诉记者,她的老公去年刚死在杭州医院里,据说就是铅中毒引起的肝硬化。他们也常常头痛,一到夏天,那“烊铅”的味道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工棚旁边的大树也熏死了好几棵。 恶疮:铅中毒的铁证 一种恶疮,一种对现代临床医学来说尚属“盲区”的无名皮肤病正在浙江中部的大地上蔓延,当地人普遍叫它为“锡箔疮”。 每年夏天,这种恶疮就像流感一样到处暴发,无数接触锡箔的农民只要皮肤裸露,就会罹患此疾。病初起,极痒,接着发出遍体红疹,全身扩散,流出黄水,然后化成脓疥,结痂,脱落,再结痂,脓血俱下,痛苦无比,少儿尤甚。 当地一家卫生院肠道门诊的一位医生说,这里抹锡箔太普遍了。至于“铅中毒”,急性的少见,慢性的太常见了,典型现象就是被百姓称做“锡箔疮”的恶性皮肤病。 作为医生,他最担忧的是广大农村的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加抹锡箔,为家庭增收。农村的孩子往往一放学就回家和大人一起抹锡箔,眼睛近视的离工作面只有半尺,怎么可能不吸收铅毒呢! 这位医生介绍说,我们这里周期性喊肚子疼的孩子特别多,一到夏天,患“锡箔疮”的人成群结队,流着黄水。对肚子疼的孩子,以前都当蛔虫治,或者当做吃了不洁食物来治疗,拉肚子什么的,后来我们一问,都是在家抹锡箔的,便怀疑是铅中毒。 至于“锡箔疮”,作为基层医生,我可以确定它事实上是铅中毒的铁证。事情很清楚:只要经常接触锡箔,几乎一定生疮。 走马浙江中部,我们有理由对锡箔业的“蓬勃前景”抱有深深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