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变送"红包"为送"岗位" (吴兴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09:58 东方网

  变送红包为送岗位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兴人 2005年2月4日 9:58

  春节届至,贫帮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送慰问品,有的送“红包”,有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但是,上海普遍开展的一种帮困活动更值得提倡:变送红包为送岗位。

  1月29日下午,家住在上海安远路的市民老蔡靠在床上看电视。门铃响起,长寿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员叩开了家门,“新年好!”老蔡望着他手中的一袋水果,脱口而出:“你们不必来慰问我。我不缺这些。”老蔡说的是实话。那么,他缺的是什么呢?

  对一位失业在家已近一年的下岗人员来说,他最缺的是就业岗位。这次,长寿街道的工作人员在带来一袋水果的同时,又给他带来了最需要的“大礼”:来客从包中取出了一份聘用书,“有个小区要招保安,我们天天安上门推荐,终于说动他们录用你,节后就能上班了。”“来!咱们现在就签合同!”接过钢笔,老蔡喜出望外,泪水突眶而出。

  帮困要帮到根本上。送上一份安定的工作,是长效的帮困,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这比送一个“红包”管用得多。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变送红包为送岗位,现已蔚然成风。在春节前,上海市连续推出一系列“节前招聘专场”,3000多名就业援助员日夜奔忙,为失业人群送上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就业年礼”。卢湾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411人送去了岗位。在普陀区,在老蔡收到这份年礼的同一天,桃浦镇的83名“双困”人员迎来专为他们设定的100个岗位的“超市”。全区各街道也已备妥约300个社区公益性的岗位,节前送“礼”上门。据统计,全市个区县已“抢”出五六千个公益性的岗位。

  这样的帮困才是长远之计。一个“红包”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一个就业岗位则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上海送“岗位”的帮困,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应付上头的“作秀”,而是切实为被帮助者着想,帮困帮到了紧要处,因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被助者的欢迎。但是,有人写了一篇即时评论道:就业岗位非“攒”到年底送?这使人想起过去的“开粥厂”。此说我不敢苟同。想方设法解决失业问题,既是政府的日常工作;也可以在年底时化大气力抓一下。到了春节,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把五六千岗位地送到下岗职工手里,让他们过了年后上岗工作,这有什么可非议的呢?上海几个区同时送岗位,形成一种帮困的热潮,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把这项活动比作旧社会里“开粥厂”施舍,也是不伦不类。风凉话好说,做实事不易。“攒”到年底送“岗位”,我看也是好得很!今后还可以这样做。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