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念奥斯威辛"力不从心" 主流媒体声音稀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11:06 新华网 |
用“集体失语”来形容日本媒体对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报道似乎并不妥当,但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默默进行的纪念活动却也无法为日本政府此时刻意的沉默开脱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报道 作为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第一个重大纪念活动,奥斯威辛汇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德国总理施罗德在1月25日举行的一次纪念集会上发表讲话:“如今大多数德国人都无需受到大屠杀罪行的指责,但是他们已经承担一种特别的责任——记住纳粹时代是精神上的义务。” 同样作为二战策源地的日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纪念,但它的方式似乎有些特别,也更加耐人寻味。 1月29日,日本福岛县白河市奥斯威辛和平博物馆院内,1000支蜡烛伴着沉沉夜色随风摇曳。为了纪念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死于纳粹德国手中的150万生命,当地的市民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对死难者的哀思。 发生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的纪念活动吸引了部分日本媒体的注意,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对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并非无动于衷,但遗憾的是,查了许多资料,类似白河市的纪念仪式是迄今为止记者所能了解的日本各地举行的惟一活动,而对于白河市的纪念活动似乎也只有《每日新闻》给予了关注。 而更让人不解的是日本政府在这一刻变得沉默了。据了解,对于奥斯威辛的纪念活动,日本政府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正式的讲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会议员对修改和平宪法的无限热情以及日本官员在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上的“慷慨激昂”。 主流媒体声音稀少 日本媒体的报道或许更能体现出日本各界对待此次纪念活动的不同之处。 虽然日本各大媒体从24日联大召开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特别会议,至27日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举行纪念活动给予持续报道,但与近期发生的诸如印度洋海啸、伊拉克大选等其他国际事件的报道规模相比,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在互联网上,用GOOGLEJAPAN进行搜索,可以找到154条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报道,这样的数字似乎不应该对日本媒体在奥斯威辛报道上说三道四,但仔细看过,却发现日本主流媒体的声音过于稀少,多数的新闻来自像《德岛新闻》《岩手日报》这样的地方报纸。同样,当记者对1月24日到1月31日期间有关伊拉克大选的消息进行检索时,却可以看到330条,足足是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报道的2倍多。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日本媒体往往把报道重大国际事件作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花絮等所有新闻手段都能派上用场。但在奥斯威辛纪念活动上,我们的日本同行们却显得有些木然,甚至连文章的标题都如出一辙。让我们看一下1月28日日本主流媒体的标题:《读卖新闻》:44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朝日新闻》:幸存者1000人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产经新闻》: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本经济新闻》:共10000人参加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大典;当然像《产经新闻》等也配发了诸如《让悲剧的历史铭刻心中》之类的文章,但数量偏少。 绝口不提自己的侵略战争 此前,日本媒体在报道重大国际事件时,往往能体现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像较为客观中立的《朝日新闻》与保守派报纸《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的论调就有很大不同。但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报道上,日本媒体几乎是千篇一律,内容无外乎纪念活动的现场描写以及对当年受害者或当地人士的采访。对于此次纪念活动的意义,日本舆论也仅是强调“加强了欧洲各国的团结”、“让欧洲的年轻一代牢记历史”等表层含义,没有任何媒体能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反思。 当然,也有媒体能够传递正直的呼声。日本《赤旗》报2月1日用“中国报纸认为日本应向德国学习”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解放军报》1月30日转发的新华社评论。尽管《赤旗报》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能够如此坦率地转引中国媒体的主张,在日本媒体避重就轻的表现中也算独树一帜、难能可贵了。 与过去的德国一样,日本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给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痛的灾难。但日本媒体在此次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报道中,对自己的侵略战争只字不提,似乎这只是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与己无关的事情,更没有一家日本媒体能够将其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到一起。有人认为,日本媒体的巧妙布局,是试图将日本的军国主义与纳粹主义区分开来,将欧洲各国的纪念活动作为独立事件来报道,以置身事外、混淆视听。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